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汶川大地震后北川县唐家山堰塞湖区域的地形地貌、土地质量、植被覆盖、工程建设及生态环境等基本情况进行详细调研,运用RS,GIS等技术结合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法,对唐家山堰塞湖区域的整体景观生态格局指标进行研究,分析唐家山堰塞湖区域内斑块和廊道等景观格局因子的变化数据,总结区域内景观生态格局的各类特征,为地震灾区生态修复及环境破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动漫产业—21世纪的朝阳产业近年发展迅猛并日趋国际化,英语作为重要的交流工具在动漫产业中彰显重要。本文通过分析高职动漫英语教学现状和动漫专业对英语的需求,提出对高职动漫英语教学改革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世界遗产地旅游解说系统规划与构建研究——基于安阳殷墟的调查数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产地旅游解说系统规划是一项综合而又技术性很强的工程。随着河南世界文化遗产数目的增多,遗产地的旅游解说系统的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为游客进行深度的文化解读提供了帮助。采用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安阳殷墟文化遗产景区解说系统现状,并结合旅游解说系统规划的基本模型所关注的六大要素,提出未来安阳殷墟景区应进行科学系统的理念规划和形象设计、解说系统空间布局规划和分级解说服务系统规划,并注重对游客心理和行为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5.
6.
青海湖对青藏高原的生态安全有着重要作用,深入理解青海湖未来湖表温度变化特征至关重要。本文通过站点观测数据和再分析数据评估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6,CMIP6)中3个全球气候模式的常规气象数据,并利用观测数据和MODIS地表温度数据评估一维湖泊模式(Freshwater Lake Model,FLake)在青海湖的适用性,预测4种不同排放情景(SSP126、SSP245、SSP370、SSP585)青海湖未来湖温的演变趋势,阐明湖温变化的驱动机制及其对青海湖裸鲤生存环境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1)再分析数据和CMIP6多模式集合的历史气象数据优于单个模式。2015—2100年,青海湖年均湖表温度持续升高,但由于社会共享经济路径(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SP)和辐射强迫的差异,CMIP6 4种不同排放情景Flake模拟的湖表温度升温速率表现出明显差异。SSP126情景2050年后的升温速率低于历史水平,而在SSP245、SSP370和SSP585情景,2050年前后的升温速... 相似文献
7.
8.
在桐柏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及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工作资料的基础上,从地貌、地层、岩土体结构、地质构造、降雨、人类工程活动方面,分析了桐柏县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地质灾害诸多形成条件中,地质环境条件变化缓慢,人类工程活动和降雨是最活跃的因素,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又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9.
基于“功能-能力”框架构建中国多维福祉测评指标体系,对1995~2014年中国省级区域多维福祉水平、空间差异以及功能与能力福祉的区域均衡类型进行研究发现:① 中国功能福祉与能力福祉水平均有明显提升。四大区域功能福祉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能力福祉水平东部最高、中部最低,西部与东北较为接近。② 整体来看,中国功能福祉的省际差异缩小,能力福祉的省际差异有所扩大。③ 中国各省份功能福祉与能力福祉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功能福祉主导→能力福祉主导→较高水平协调”的不断优化演进过程,提高能力福祉向功能福祉的转换效率是促进中国综合福祉提升及其协调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团队在海南万宁大洲岛珊瑚礁海域进行珊瑚生态保护工作的工程中,通过定期检测大洲岛不同海域的水质因子来研究珊瑚增长速率和水质因子之间的关系,以期探索出适合珊瑚生长的环境因素,为野外珊瑚增殖和珊瑚礁系统的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海域内的美丽鹿角珊瑚的长度和风信子鹿角珊瑚的面积生长速率的研究显示,美丽鹿角珊瑚从2月至5月的月平均增长率分别是:4.45%、5.68%、6.94%、10.59%;初始面积越大的风信子鹿角珊瑚增长越快,且均呈现指数式的增长,从2月至5月的月平均增长率分别是:10.09%、13.82%、11.06%、20.92%。珊瑚增长率与水温呈正相关性,与化学需氧量、可溶性氮、可溶性磷、悬浮物等水质因子呈负相关性,与溶解氧的浓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通过对4个不同海域中珊瑚速率的比较也可得出,由人类活动产生的生活垃圾和污水以及船只抛锚对珊瑚生长有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