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51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62篇
地球物理   67篇
地质学   246篇
海洋学   37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Abstract Primary haloes of hydrothermal deposits were previously considered as positive haloes. Although it has been recently suggested that primary haloes incude positive and negative ones, almost all the research work on primary haloes has still focused on positive haloes for various reason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source of ore substances a number of large hydrothermal deposits related to magmatism including porphyry, skarn and vein type deposits have been studied. It has been found that negative haloes exist on the peripheries of positive haloes of a mineral deposit. On the basis of the study the authors propose the concept of the geochemical field system of ore-forming elements of hydrothermal deposits, i. e., with the orebody as the centre outwards there occur the mineralized field, positive halo field, depleted field and background field successively.  相似文献   
102.
陈军  孙轶  李京校  张骁  林伟  于梦颖 《气象科技》2022,50(1):139-146
采用2016-2020年浙江省闪电定位资料,利用Access和MATLAB对浙江省陆域、舟山海域地闪回击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浙江省陆域年平均地闪回击密度为1.97次·km-2·a-1,正地闪回击密度为0.10次·km-2·a-1,正地闪回击占总地闪回击的5.1%,正地闪回击平均电流强度为42.49 kA,负地闪为3...  相似文献   
103.
In this study, the temporal structure of the variation of 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 (NAO) and its impact on regional climate variability are analyzed using various datase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blocking formations in the Atlantic region are sensitive to the phase of the NAO. Sixty-seven percent more winter blocking days are observed during the negative phase compared to the positive phase of the NAO. The average length of blocking during the negative phase is about 11 days, which is nearly twice as long as the 6-day length observed during the positive phase of the NAO. The NAO-related differences in blocking frequency and persistence are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anomaly, which, to a large extent, is determined by the phase of the NAO. The distribution of regional cloud amount is also sensitive to the phase of the NAO. For the negative phase, the cloud amounts are significant, positive anomalies in the convective zone in the Tropics and much less cloudiness in the mid latitudes. But for the positive phase of the NAO, the cloud amount is much higher in the mid-latitude storm track region. In the whole Atlantic region, the cloud amount shows a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re may be a negative feedback between the cloud amount and the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in the Atlantic region.  相似文献   
104.
多重分形模型在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分析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地球化学异常分析是地球化学勘查中的重要环节, 对有效发现异常至关重要。但是, 在以往研究中, 研究者们多重视对成矿元素及其伴生元素正异常的研究, 忽视对由元素贫化而形成的负异常的研究。元素的负异常在地球化学勘查中具有与正异常同等重要的作用, 以往没有重视负异常的原因之一是缺乏有效发现此类异常的方法, 尤其是确定负异常上限的方法。本文以北山地区1: 20万峡东幅水系沉积物测量Ba数据为基础, 探讨了应用多重分形模型确定贫化元素负异常上限的可行性。结果发现, 利用含量-面积法、含量-求和法确定的Ba的异常上限, 有效圈定了辉铜山矿床产出地段Ba的负异常, 取得了预期成果。  相似文献   
105.
强对流天气雷达回波与闪电特征的个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利用闪电定位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强度产品,分析了2006年6月22日发生在南京西南140km处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闪电的演变特征及其与回波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地闪多发生于雷暴云中回波强度大于40dBz且回波强度梯度较大的区域;正、负地闪频次在强对流系统发展的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负地闪占总闪数的90%以上,正地闪出现在系统进入成熟阶段之后,且占总闪的比例在系统消散阶段明显增大;地闪强度越大,相应的地闪频次越小,除少数弱闪(1/1〈10kA)外,二者基本上呈反相位关系。  相似文献   
106.
北半球环流季节演变机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提出了北半球大气环流季节变化的一种反馈机制:外界(太阳、海洋、陆地等)的热力强迫加热大气,形成波状低云;而波状低云又使高中纬大气冷却,进而影响高纬冷气团冬夏变化。根据波状低云影响高纬冷气团变化这一负反馈过程,对1958-1993年进行夏季旱涝预报试验,结果每年中国东部的主雨带基本可正确预测出来。  相似文献   
107.
根据河南省104个气象站1957 2000年降水量资料,以冬小麦全生育期降水负距平(%)为干旱指标,提取不同等级干旱的资料矩阵进行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并取主要模态特征向量值和时间系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冬小麦干旱以轻旱和中旱为主要特征,40余年轻旱、中旱发生频率达59.71%和32.24%;各等级干旱的空间分布均表现为豫北、豫东以及豫西北的部分地区是干旱频发区,而豫西南和豫南地区则是干旱低发区;干旱的时间变化呈波峰波谷交替的振动形式,大规模轻旱2~3 a一遇,中旱3~4 a一遇,重旱约10 a一遇。降水负距平(%)平均值的分布特征可从总体上体现干旱的时空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8.
草莓红绿柱石(Pezzottaite)的晶体结构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CCD单晶衍射仪对草莓红绿柱石进行晶体结构测定,测定其空间群为R3c,并讨论了结构中Li 有序地置换Be2 造成c/a值的变化特征。晶体中发现复三方偏三角面体的负晶包裹体,其宏观对称属m,它与空间群Rc相对应,但与测出晶体结构的空间群有矛盾。X射线结构测定已否定了其空间群为Rm的看法。要解决草莓红绿柱石晶体空间群是否有对称中心(Rc或Rc)的问题,还需进一步将X射线结构的数据及其有关的电性实验结合分析。  相似文献   
109.
细菌源3-羟基脂肪酸(C10-C18)作为环境变化指示指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相关研究还很不系统,在海洋环境中的应用刚刚起步.3-羟基脂肪酸主要用于环境中pH和温度的重建,通过其支链比(异构和反异构3-羟基脂肪酸之和/正构3-羟基脂肪酸之和)与pH的显著正相关关系反演环境中的pH,通过其C15和C17同系物的反异构/...  相似文献   
110.
东昆仑山脉的南缘,发育一条巨型的以左行走滑为主的活动断裂带,其中西大滩左行走滑断裂是东昆仑断裂带的一部分,控制着西大滩盆地的构造地貌演化。本研究在野外调查了西大滩盆地内部和盆地边缘的活动断裂,测量了这些断层的几何学参数,并对其运动学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晚新生代以来西大滩盆地中心发育有西大滩左行走滑断裂,而在盆地南北两侧则发育有伸展变形,存在一系列活动的高角度脆性正断层,可见清晰的断层三角面构成盆地南北两侧的山坡。这些正断层呈阶梯状产出,向盆地内部倾斜,与盆地中心的左行走滑断裂一起,在剖面上构成负花状构造,证明西大滩盆地发生了张扭性变形。走滑断裂的走滑运动往往伴随构造转换现象,在断裂弯曲或侧接部位可以形成走滑拉分盆地。西大滩盆地从其盆地形态来看,是一个狭长的张扭性盆地,盆地长宽比值约为7.5~30.0之间,大于7︰ 1,不符合典型的走滑拉分盆地的特征;控制西大滩盆地的西大滩走滑断裂并未见明显的弯曲,从而排除盆地的走滑拉分成因。本文认为西大滩盆地的形成与西大滩断裂本身的张扭性变形直接相关,反映了该地区区域上处于张扭性而非压扭性应变状态,其成因与上地壳刚性变形和下地壳塑性流变密切相关;西大滩地区构造地貌的演化受控于晚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下地壳通道流(channel flow)的活动。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东昆仑活动断裂带晚期的张扭性活动可能起始于至少7Ma B.P.以前或10±2Ma B.P.,且在昆仑山垭口盆地断陷形成时期(3.6Ma B.P.)活动更加强烈,在0.6Ma B.P.的"昆仑-黄河运动"时期可能达到顶峰,奠定了东昆仑西大滩地区现今的构造地貌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