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6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137篇
测绘学   88篇
大气科学   217篇
地球物理   213篇
地质学   376篇
海洋学   89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2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91.
The results are presented of an intensive study of phytoplankton assemblage carried out in the Berounka River above its confluence with the Vltava River (Czech Republic) in the period 2002–2007. The annual and interannual changes of phytoplankton development (based on high frequency of sampling) and their relation to hydrological conditions and concentrations of main nutrients are analysed. A marked decline of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was observed during the period 1996–2007. The annual mean values of total P decreased from 0.43 mg L−1 to 0.16 mg L−1, those of N-NO3 from 4.6 mg L−1 to 1.5 mg L−1 and N-NH4 from 1.9 mg L−1 to 0.04 mg L−1. Despite this, the phytoplankton biomass remained at a high level. The seasonal mean values of chlorophyll-a ranged from 51.0 μg L−1 to 116.8 μg L−1 in the same time period. An obviously stronger relationship was found of the phytoplankton biomass and pattern of its development to the variation of flow rates than to the existing level of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A significantly decreasing relationship (R2 = 0.384, P < 0.001) of chlorophyll-a to flow rates and a significantly increasing relationship (R2 = 0.359, P < 0.001) of chlorophyll-a to water temperatures were found, based on monthly mean values for the seasonal period 2002–2007. The results obtained indicate a remarkable increase of phytoplankton biomass and its prolongated occurrence in watercourses, which can be expected due to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predicted climate change (i.e. higher occurrence of summer droughts and low precipitation amounts accompanied by a substantial drop of flow rates, increase of air and water temperatures), as described in the respective scenarios for the territory of the Czech Republic. Simulations by the regional climate models HIRHAM and RCAO and emission scenario SRES indicated the increase of air temperature by 2.5–5 °C, decrease of precipitation amount by 6–25% and decline of flows by 14–43% in the Berounka River for the scenario period 2071–2100.  相似文献   
992.
森林火险气象指数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全国575个国家级基本气象站1971年1月1日至2005年5月31日的气象观测资料, 选用了5种已得到国际普遍认可或我国国家级预警业务中使用的森林火险气象指数计算方法, 计算了我国长序列的历史逐日森林火险气象指数, 并对这些指数在我国的实际使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 IFFD, INMC, IN, IMN指数可在我国大范围推广使用 (除长江中下游及附近地区), 其中以IFFD指数总体应用效果最好, IMN指数次之。  相似文献   
993.
公元1500年以来El Nino事件与中国降水分布型的关系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我国近500年旱涝等级资料和公元1500年以来的El Nino事件的记录,用合成分析方法,讨论El Nino事件的有关年份,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空间分析特征。对1500—1990年间101例El Nino事件所作的El Nino当年的旱涝等级合成图表明:多雨地带在东北、黄淮地区和广东沿海,而干旱少雨地带在内蒙—甘肃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这101例El Nino事件结束后的第一个非El Nino年的合成图,则表明其旱涝分布型几乎正好与El Nino当年的相反。1951—1990年间的9例El Nino事件当年  相似文献   
994.
陕西省旱涝季度,年度预报和集成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玉玺  田武文 《高原气象》1998,17(4):427-436
在大量天气预报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地理环境,气候背景,大型天气过程的转型及“突变”、太阳活动及天文原因选取预报因子,分析了降水特征,确定了旱涝指标。并采用人工神经元网络、等方法建立了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995.
长江中下游气候的长期变化及基本态特征   总被引:21,自引:9,他引:21  
研究了1885年以来,我国长江中下游四季及年降水量,四季及年平均气温的长期变化,指出长江中下游四个季及年的总降水量(平均气温)都是正的趋势,但有季节的差异,春季是升温同时增雨最显著的季节,还研究了我国长江中下游降水与气温的气候基本态及气候变率的特征及时间演变规律,指出,60年代以后夏季气温变化的异常程度几乎比以前大了一倍,在冬季,近期在暖背景下的冬季气温变率变小的特征表明长江中下游可能出现持续发暖冬特征,还指出,80年代后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存季降水处于高基本态与高气候变率时段,应注意频繁发生的夏季洪涝灾害,研究还指出,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与印度季风的气候基本态反相关密切,印度季风及东亚夏季风与长江中下游夏季气温变化在各种尺度上有明显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996.
甘肃省近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董安祥 《高原气象》1993,12(3):243-250
  相似文献   
997.
我国冬半年局地气温对北半球增暖响应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主分量分析与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北半球气候变化与我国区域气候变化的一些统计学关系。根据北半球平均增暖的条件,推求我国各地气温变化的统计估计模型,借助某些一般大气环流模式数值试验结果,计算并分析了在CO2浓度倍增时,我国各地增温幅度及其置信区间。结果表明:我各区域与北半球平均增暖趋势基本同步、但幅度不一;我国增暖敏感区主要在西北,华北和东北,南方部分地区的增温趋势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998.
西藏纳木错深水湖芯反映的8.4ka以来气候环境变化*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利用地震剖面仪和回声测深仪调查了纳木错大部分湖区的水深和沉积物厚度分布,并在湖区东部水深60m的湖盆利用PISTON采样器获得一个332cm长的钻孔。对该钻孔进行了12个 AMS 14 C年代测定,并进行了日历年龄校正和"碳库"效应估算,根据沉积物平均粒径建立了整个钻孔的深度-年代模式。对该钻孔进行了有机碳、总氮、正构烷烃、粒度、元素地球化学、碳酸钙和矿物等环境指标的分析,结果显示8.4ka以来湖区环境变化可以分为明显的3个阶段。早期约8400 ~6400aB.P. ,以温度缓慢下降为主,但在8100 ~7800aB.P.出现一次显著的冷干事件; 中期为6400 ~2900aB.P. ,其开始显示了温暖湿润的环境特点,在6000aB.P.左右出现最强的暖湿特征后其后期转向冷干,在3000 ~2900aB.P.达到寒冷和干旱的低谷,反映了新冰期时期的温度强烈下降和降水的分配不均; 晚期从2900aB.P. 到现在,尽管温度出现回升,但总体上显示了向冷干波动变化的趋势,期间第一次降温在 1800 ~1600aB.P. ,之后温度回升后在600 ~300aB.P.再次下降,前者反映了公元初期的降温,后者则是小冰期的反映。  相似文献   
999.
末次冰期以来中国季风区西北边缘沙漠演化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季风区西北边缘的沙漠是全球中纬度敏感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选取区内的毛乌素沙地、共和沙地和腾格里沙漠,通过对末次冰期以来地层年代学、沉积相和地层空间分布的研究,重点探讨了末次冰期和全新世时期两个特征时段的沙漠演化.其中末次冰期是沙漠的持续发展、扩张期,奠定了沙漠的空间格局;全新世早期沙漠总体趋于固定、缩小,中期沙漠大部处于固定、缩小状态,晚期沙漠有所扩大,但未达到末次冰期的最大规模.  相似文献   
1000.
锍镍试金富集-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煌斑岩中铂族元素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试金配料中适量加入铁粉,控制硫化铁在锍扣中的含量在20%~40%,获得的锍扣直接用水浸泡粉化后加盐酸分解,分解结束后趁热过滤,沉淀用1mL王水溶解,定容后上机测定,Cs作内标。改进后的方法空白水平进一步降低,检出限得到显著改善,分析流程简化。采用改进后的锍镍试金富集-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了云南哀牢山金矿带煌斑岩和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 07288(GPt-1)、GBW 07290(GPt-3)中的铂族元素(PGEs)含量,方法检出限为0.001~0.01ng/g,精密度(RSD,n=5)为7.49%~1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