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69篇 |
免费 | 673篇 |
国内免费 | 95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2篇 |
大气科学 | 412篇 |
地球物理 | 212篇 |
地质学 | 1972篇 |
海洋学 | 339篇 |
天文学 | 2篇 |
综合类 | 145篇 |
自然地理 | 38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5篇 |
2023年 | 62篇 |
2022年 | 78篇 |
2021年 | 136篇 |
2020年 | 120篇 |
2019年 | 101篇 |
2018年 | 111篇 |
2017年 | 118篇 |
2016年 | 133篇 |
2015年 | 129篇 |
2014年 | 139篇 |
2013年 | 193篇 |
2012年 | 241篇 |
2011年 | 139篇 |
2010年 | 140篇 |
2009年 | 124篇 |
2008年 | 125篇 |
2007年 | 158篇 |
2006年 | 146篇 |
2005年 | 130篇 |
2004年 | 160篇 |
2003年 | 131篇 |
2002年 | 95篇 |
2001年 | 99篇 |
2000年 | 99篇 |
1999年 | 62篇 |
1998年 | 58篇 |
1997年 | 50篇 |
1996年 | 37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26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青藏高原及周边山地拥有地球上最高大且最广阔的高山高原,是除两极外最大的现代冰川作用中心,这也使得中国成为中低纬度地区现代冰川最发育的国家之一. 现代冰川平衡线分布具有纬度地带性特征,在青藏高原上还呈不对称的环状. 根据相关研究资料估算,中国末次冰期最盛期时的冰川面积约为50×104 km2,是现代的8.4倍. 基于平衡线处年降水量和夏季平均气温(6-8月)之间的相关关系重建的中国西部(105° E以西)末次冰期最盛期时的平衡线分布图与现代的相似. 在青藏高原内部与西北部,平衡线下降值在500 m以内,小的仅为200~300 m;在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下降值约800 m,最大可达1 000~1 200 m. 天山与阿尔泰山平衡线下降值均在500 m左右. 中国东部(105° E以东)没有发育现代冰川,仅有数处中高山地,如贺兰山、太白山、长白山与台湾山地保存有确切的末次冰期冰川地形,末次冰期最盛期时的平衡线下降800~900 m,大于青藏高原、天山与阿尔泰山地区的下降值. 根据中国东部末次冰期的平衡线分布图以及相关的古气候与古环境研究资料,海拔2 000 m以下的中低山地在第四纪期间任何一次冰川作用中都不具备冰川发育所需的地势条件. 相似文献
52.
The record-breaking mei-yu in the Yangtze-Huaihe River valley (YHRV) in 2020 was characterized by an early onset, a delayed retreat, a long duration, a wide meridional rainbelt, abundant precipitation, and frequent heavy rainstorm processes. It is noted that the East Asian monsoon circulation system presented a significant quasi-biweekly oscillation (QBWO) during the mei-yu season of 2020 that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onset and retreat of mei-yu, a northward shift and stagnation of the rainbelt, and the occurrence and persistence of heavy rainstorm processes. Correspondingly, during the mei-yu season, the monsoon circulation subsystems, including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WPSH), the upper-level East Asian westerly jet, and the low-level southwesterly jet, experienced periodic oscillations linked with the QBWO. Most notably, the repeated establishment of a large southerly center, with relatively stable latitude, led to moisture convergence and ascent which was observed to develop repeatedly. This was accompanied by a long-term duration of the mei-yu rainfall in the YHRV and frequent occurrences of rainstorm processes. Moreover, two blocking highs were present in the middle to high latitudes over Eurasia, and a trough along the East Asian coast was also active, which allowed cold air intrusions to move southward through the northwestern and/or northeastern paths. The cold air frequently merged with the warm and moist air from the low latitudes resulting in low-level convergence over the YHRV. The persistent warming in the tropical Indian Ocean is found to be an important external contributor to an EAP/PJ-like teleconnection pattern over East Asia along with an intensified and southerly displaced WPSH, which was observed to be favorable for excessive rainfall over YHRV. 相似文献
53.
桂西下三叠统牙形石序列的新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桂西下三叠统为海相沉积,根据其岩性、厚度、化石类型等诸方面的明显差异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作登型和太平型。本文详细研究了桂西两种类型下三叠统的牙形石,认为不同类型的下三叠统具有不同的牙形石序列。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对桂西下三叠统牙形石序列予以重新厘定。补充了作登型下三叠统的Neogondolella carinta带;指出作登型下三叠统不宜建立Platyvillosus costatus带;在太平型下三叠统Dienerian阶—Spathian阶中新建了Pachvcladina erromera带,Platyvillosus costatus带,Pachycladina obliqua-Parachirognathus delicatulus带和Neospathodus triangularis带;指出了每一个牙形石带的性质并与作登型下三叠统牙形石序列进行了对比。本文还从事件地层学和生物地层学两个角度,对桂西二叠一三叠系界线提出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4.
中国周边国家金属矿产资源调查与合作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矿产资源大国,种类齐全,总量较大,但优势金属矿种多为一般矿产,主要战略性矿产的储量严重偏低,研究中国周边国家资源的供给能力与合作潜力分析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5.
从建岛潜力、岛礁辐射能力和岛礁承载能力3个方面选取26个指标,采用主客观综合赋权法确定各因子权重,利用线性加权法获得被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国所侵占的南沙44个岛礁的战略价值,并对结果进行空间插值,分析其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1)被马来西亚侵占的弹丸礁、越南侵占的南威岛、以及菲律宾侵占的中业岛,其战略价值位列前3,评价得分分别为100、98.42和97.09。2)岛礁辐射能力空间分布格局呈现“NW—SE条带式”,“最高”和“高”等级的区域由研究区西北延伸至东南,然后向东北、西南两侧递减,辐射能力格局中有2个核心区域和2个次级核心区域。承载能力空间分布格局呈现“横向条带式”,由北向南越来越低,有1个核心区域和2个次级核心区域。建岛潜力空间分布格局有3个核心区域及2个次级核心区域。3)岛礁战略价值空间分布格局有3个核心区域,分布于研究区中部、北部及南部,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密切相关的核心区域各有1个。越南侵占岛礁最多且空间分布较广,有2个次级核心区域也与越南密切相关,越占岛礁若进一步建设,将形成多核心协同的战略格局,需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56.
川东南—鄂西渝东地区下古生界页岩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上扬子地台发育2套重要的海相深灰色—黑色页岩,分别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和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主要由富含黄铁矿、有机质或生物化石的黑色炭质页岩组成,厚度大、分布广。牛蹄塘组页岩有机质演化程度高、埋藏相对较深、钻井无天然气显示; 龙马溪组页岩有机质演化程度相对中等、埋藏深度适度、钻井天然气显示丰度高,特别是志留系其它粉砂岩层段可产工业性气流。因此,下志留统页岩更有利于研究区页岩气的勘探和开发,更加适合作为中国南方页岩气战略先导区的重点目标勘探层位。总体上,两套页岩在川东南—鄂西渝东地区出露范围广,有利于针对页岩展开相关研究,特别是背斜和向斜的翼部区是页岩气勘探最为有利的地区。 相似文献
57.
[摘要]桂西靖西念寅铝土矿不整合于早二叠茅口灰岩之上,分析其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研究其物质来源具有重要意义。对念寅原生铝土矿、堆积型铝土矿及其围岩的11个样品进行稀土元素含量测试,并同靖西、平果等地各类铝土矿、茅口灰岩等样品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1)念寅铝土矿主量元素主要SiO2、Fe2O3、Al2O3、TiO2组成,Al2O3与Fe2O3和SiO2呈负相关;(2)念寅铝土矿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与茅口灰岩配分曲线趋势一致,具有ΣREE富集、LREE与HREE分异且LREE相对富集、Eu负异常等显著特征;(3)念寅铝土矿显示出被动大陆边缘地带海相沉积的典型特征,原生铝土矿成矿物质来源主要为下伏的茅口灰岩。 相似文献
58.
豫西郁山铝土矿床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豫西郁山铝土矿床是河南省新发现的一大型隐伏铝土矿,属华北地台G层铝土矿。以系统的中—深部钻探工作为基础,根据含铝岩系的岩性组合、沉积构造和地球化学特征,将郁山矿区内上石炭统一段分为2个相和4个微相。提出郁山铝土矿床含铝岩系形成于滨海泻湖潮坪环境,铝土矿主要赋存于豆鲕状(含砂砾屑)铝土矿微相中,为局限潮下带上部环境;认为郁山矿床含铝岩系经历了3期规模不断增大的突发海侵到缓慢海退的沉积环境演化旋回,并形成矿床的3个铝土矿层,最后一次大规模海侵—海退事件形成了区内最连续的铝土矿层(体)。通过研究,进一步完善了华北地台本溪组铝土矿成矿理论。 相似文献
59.
南海西部围区中特提斯东延通道问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对南海西部围区中生代岩相古地理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编制了该区T_2,T_3~1,T_3~2,T_3~3,J_1-J_2,J_3-K_1共6个时段的岩相古地理简图,根据其中生代海相地层的时空分布和岩相特征,讨论了尚存争议的中特提斯进入南海的通道问题。实际资料表明,黑水河盆地在三叠纪受印支运动影响完成了从海到陆的过程,之后不再出现海相沉积,中特提斯不可能从红河裂谷带进入南海。在新加坡所见的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浅海至陆相沉积代表古特提斯的残余海,到中侏罗世完全消失。早侏罗世时期在印支半岛南部出现的近南北走向的海湾可能经过泰国湾与当时的滇缅海相通;但是这个海湾浅而短暂,滇缅海能否从这里进入南海值得怀疑,更不可能是中特提斯的通道。在南海西部围区,迄今已证实的中生代洋壳碎片(蛇绿岩套)和深海沉积仅见于南部Woyla—Maratus—Lupar一线及其附近。这套延伸2000余km,从洋壳、深海到浅海岩相齐全的岩石所代表的晚侏罗世至早白垩纪世大洋应是中特提斯洋的一部分。中特提斯东延而最可能是走南路,即从班公一怒江带南下之后,经Woyla线穿过苏门答腊岛,绕加里曼丹岛南缘到Maratus线,向北再经沙巴到Lupar线,在沙捞越北部或纳土纳岛附近进入南海。 相似文献
60.
植被变化对辽西夏季气候影响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2001年6、7、8月份的资料及中尺度模式MM5V3.5对当年夏季辽西生态脆弱区进行了气候模拟性能试验,模拟出植被退化和恢复后辽西地区的温度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辽西部分地区植被退化后,当地夏季平均温度明显升高;在部分地区植被恢复后,当地夏季平均温度降低;在下垫面状况改变的周边地区,平均温度有一定程度的变化。同时,植被状况的改变对高空气压场和温度场也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