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00篇
  免费   937篇
  国内免费   719篇
测绘学   1682篇
大气科学   606篇
地球物理   646篇
地质学   2172篇
海洋学   333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795篇
自然地理   3405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372篇
  2021年   415篇
  2020年   414篇
  2019年   482篇
  2018年   292篇
  2017年   439篇
  2016年   404篇
  2015年   417篇
  2014年   443篇
  2013年   669篇
  2012年   517篇
  2011年   560篇
  2010年   396篇
  2009年   442篇
  2008年   433篇
  2007年   430篇
  2006年   395篇
  2005年   352篇
  2004年   309篇
  2003年   291篇
  2002年   222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157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4 毫秒
991.
基于网络分析的城市影响区和城市群空间范围识别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不打破行政界线为前提,利用Huff模型,基于矢量数据,采用最短交通路网距离和城市综合规模值来综合测算腹地与中心城市之间的势能,根据势能确定腹地县域的归属,对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空间影响范围进行识别,并和基于改进场强模型的城市影响腹地范围界定结果进行对比。以全国发育较成熟的15个城市群为对象,综合测定城市群的影响范围,并与城市群规划中的空间范围进行对比,提出城市群空间范围调整建议。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综合分析测定城市群的空间影响范围。研究结果可为城市(群)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992.
钻探是城市地质调查的重要技术手段,钻探编录则是直接获取第一手原始资料的重要环节,城市地质调查钻探编录不同于传统的矿产勘探地质编录,内容更为丰富和复杂。文中通过在编录中的实践,向从事此项工作的同行介绍一些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993.
哈大高铁对东北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影响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基于GIS平台,构建可达性模型分析哈大高铁开通后东北各城市旅游交通网络可达性变化特征,然后通过修正引力模型,从时空压缩效应、高铁旅游带的形成、旅游通勤圈空间分异、加剧旅游极化效应等方面分析哈大高铁对东北各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的影响。结果显示:高铁带来的时空压缩效应大大强化了东北城市的旅游交通可达性和旅游经济联系,整个通勤圈时空压缩2 h左右,提升幅度均呈现距离高铁增加而衰减现象,且省际城市间的变化大于省内城市间的变化,东三省的变化大于内蒙东部区域的变化。沿线城市在高铁开通后将获得更大的旅游发展动能,并加快哈大高铁旅游带的形成。沿线城市“一日游”和“两日游”受益明显,偏远城市则在“七日游”方面受益较多;东北旅游应以高铁为契机,精心开发沿线旅游精品线路,加快旅游一体化合作,打造东北旅游新形象。高铁使旅游市场空间分布上出现“极化效应”,提升旅游产业供求效率的同时,拉大了城市间旅游差距,不利于旅游产业协调性发展。今后应以高铁为核心完善快速交通干线布局,将更多旅游城市和旅游景点纳入高铁通勤圈。  相似文献   
994.
基于航空客流的中国城市对外联系网络结构与演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全球化和快速城市化促进了中国城市外向型联系的发展,改变了中国城市对外联系的空间格局。越来越复杂化的城市空间分布和组织规律需要一个全新的、综合的网络视角来考察。航空运输是当前城市间相互联系的重要物质基础,体现了城市间的直接关系,是研究城市网络的合适工具。本文以中国城市对外的航空客运联系作为衡量城市关系的指标,借鉴社会网络分析中的2-模网络概念构建了中国城市对外联系网络,并对网络的结构特征和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对外联系网络存在北京-上海-广州的三中心结构。中心城市以外,西部城市上升势头迅猛,体现了网络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此外,中国城市对外联系的主要对象逐渐从东南亚向东亚转移,并呈现出以首尔为核心的网络结构。同时,中国城市对外联系扩张以强化区域内部联系为主,洲际联系发展滞后。  相似文献   
995.
我国规划协调理论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系统梳理我国规划协调理论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将规划协调研究的发展脉络划分为3个阶段,即以"两规融合"为主的探索酝酿阶段、规划协调的地方多元化实践阶段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多规合一"阶段。从理论基础、协调机制、规划体系、技术改革与创新4个方面总结了规划协调的研究进展。总体上看,近年来关于规划协调研究的广泛性有所增加,主题更加突出。但目前的大部分研究尚未形成成熟的规划协调研究框架,理论层面的广度和深度都有所不足,技术体系总结不够全面,也没有构建出涵盖各个层级的空间规划体系。最后,提出了未来规划协调理论研究的可能方向,为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德国汉堡城市转型的产业-空间-制度协同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上著名的港口城市大多都经历过因港而兴又因港而衰,但再次因港而兴的城市并不多,汉堡则是港口城市成功转型的典范。本文构建了德国汉堡城市转型的产业-空间-制度协同演化分析框架,研究揭示:汉堡城市转型紧紧围绕着港口功能和港口区域展开;城市产业转型过程中需要空间载体支撑和政策与协调机制保障;继承性地升级传统优势产业、实行可持续的空间开发计划、注重政策的系统性与协调性是城市转型成功的重要途径。在此基础上,本文得出了服务于我国大城市转型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997.
樊杰  刘汉初  王亚飞  赵艳楠  陈东 《地理科学》2016,36(10):1445-1456
从“东北现象”的新近表现,提出影响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变化的3个稳定因素: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地缘关系、文化和体制机制。分别对3个稳定因素在东北地区的特征状况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东北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本底强,但开发利用效益不佳,突出表现在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面积过小、限制性开发区收益较低、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超载低;位于全球三大经济圈之一的东北亚核心区,地缘优势突出,但未能转换为经济优势,突出表现为外向型经济比重过小、对日韩贸易地位不凸显;文化和体制机制成为限制东北地区发展的核心障碍,突出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国有经济比重过高。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结合东北振兴的问题导向,着重对东北地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解决发展驱动力的转型、创新国有企业改革模式和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协调发展、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实现开放经济的转型以及腾出国内市场促进东北优势产业继续保持活力、以共享发展理念消除城市贫困增进东北地区民生福祉、采取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实现东北地区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进行发展等开展预判研究。  相似文献   
998.
基于市级尺度的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空间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立生 《地理科学》2016,36(8):1165-1171
基于城市中观尺度,以中国333个城市数据为基础,运用多维变量测度中国城乡协调度及空间差异,并对其演变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得出如下结论:2004~2014年间,中国城市尺度下的城乡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城乡相关系数整体上在波动中呈递减趋势;城乡收入差异相对较大;城乡增长率逐渐缩小,且呈现倒U型。中协调区的空间格局占多数,且中协调区和低协调区具有扩大的趋势。中国城乡协调度存在区域间差异:东部地区协调度表现为上下波动,且增长趋势不明显;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整个研究时段的城乡协调度则呈现倒U型。改革开放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愈高,其城乡相关系数、城乡收入差异、城乡增长率差异和城乡协调度排名相对愈好。中国城乡协调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演化因素多与中国当前政策、经济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99.
城镇体系规划已成为区域规划的主要内容之一,城市影响区划分具有现实意义。引力模型已成为城市影响区划分的主流方法,对引力模型进行2个方面的拓展:一是以城市建成区作为"源"实现城市"点"到"面"的拓展;二是综合交通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计算最小时间成本,并以此作为时间距离划分城市影响区。将城镇用地作为"面"状城市源,城市影响区轮廓与城镇用地轮廓具有相似性,反映出放大的城镇用地轮廓特征;最小时间成本原则下,城市影响区受道路类型尤其是通行时间成本较低的道路类型分布的影响显著,在两城市间格网通行时间成本相同前提下,两城市影响区分界线将垂直平分城市间通行时间成本最低的道路线;交通格局奠定了城市影响区基本形状,城镇用地作为城市"源"和土地类型格网通行时间成本的引入使得城市影响区轮廓不规则和精细化。  相似文献   
1000.
黑龙江省穆棱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热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过程特征是全球变化领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运用地统计学和3S技术,对黑龙江省穆棱市1991—2001年和2001—2013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空间演变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91—2001年间,耕地是主要转入地类,增加232.25 km~2,林地作为最大转出地类,减少290.35 km~2,林地与耕地的转化在土地利用变化中占最大比例,其他用地均发生变化,但面积小且散乱,整体上该时期土地利用呈现出开发混乱、效率低下的特点;2001—2013年间,受还林还草的影响,耕地减少179.01 km~2,林地增加171.45 km~2,其中坡耕地的退出占较大比例,且分布面积广,该时段内土地利用结构得到优化;土地利用变化的热点区由2001年前的"两大一小"模式,演变为以市区和中心乡镇围成的重点区域;1991—2013年间研究区自然因子变化较小,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主要受退耕还林等国家政策的主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