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3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57篇
测绘学   163篇
大气科学   54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62篇
海洋学   34篇
综合类   70篇
自然地理   17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91.
利用海上交通事故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安全分析是海上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使用厦门港2008—2020年的海上交通事故数据,经过事故数据空间分布特征提取、分析及预测等流程,最终得到厦门水域海上交通事故潜在危险区域。本文首先使用原始事故数据在GIS软件中进行空间定位,形成事故点的可视化空间分布图,然后使用核密度分析法鉴别海上交通事故多发区域,再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得到该区域事故空间的分布特征和具体的聚集点,最后使用该分布特征、对目标水域数据进行标准化网格切分,并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潜在事故风险区域进行预测。本文在核密度分析结果中发现:就事故频度而言,厦门湾和西海域交通事故频度较高。在空间自相关分析的结果中表明:就空间分布特征而言,厦门港的空间分布出现聚集特征且为空间正相关模式,且就事故具体的空间聚集点而言,厦门湾和西海域仍是事故高发的中心区域。而最后的厦门湾及周边水域风险预测模型显示:潜在事故风险区域多位于沿海和河口交汇区域。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基于地理空间数据分布特征提取和网格化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机器学习方法(随机森林),对于海上交通事故的预测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92.
浮动车轨迹数据已逐渐成为城市交通状态识别的主要数据源之一,但是现有基于浮动车轨迹数据的交通状态识别中多数是应用高精度或是多源轨迹数据。针对稀疏轨迹数据在城市交通状态识别中存在识别精度不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结合戴维森堡丁指数(DBI)和轨迹相似性度量的动态交通状态划分方法。首先,对轨迹数据和路网数据进行预处理并且建立不同时间片的路段轨迹集合;接着,依据轨迹速度-空间相似性,利用戴维森堡丁指数动态地扩展轨迹的空间维度,并根据轨迹相似性度量方法构建最佳车辆队列;然后,将前后不同的车辆队列进行二次处理,连接组成交通流簇;最后,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将交通流进行划分,实现路段交通状态的识别。采用厦门市厦禾路、湖滨西路和湖滨南路交叉路段上的真实出租车轨迹数据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保证了车辆队列速度分布与原始轨迹速度分布基本一致,相比对比方法Kmeans++和ST-DBSCAN,本文方法均方根误差平均下降了18.77%和21.22%,并且在不同的实验路段表现更加稳定,可有效、可靠地运用稀疏轨迹数据识别城市交通状态,进而实现城市交通状态的精细分析。  相似文献   
593.
根据某跨海地铁2号线的工况,确定跨海区间盾构管片的环境类别和作用等级,由各原材料氯离子含量计算推荐配合比混凝土氯离子含量,并对推荐配合比混凝土开展氯离子扩散系数试验和抗压强度试验。分别使用《海港工程高性能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JTS 257-2—2012)、《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定标准》(CECS 220:2007)中的评定方法及多因素耦合评价(MFC)方法,基于钢筋开始锈蚀阶段ti、混凝土保护层锈胀开裂阶段tc、混凝土功能明显退化阶段td对混凝土结构使用年限te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以上3种耐久性预测模型预测跨海地铁2号线推荐配合比使用年限的计算结果均大于100年,能够满足使用100年的要求。  相似文献   
594.
觉学红层滑坡发育于向斜北东翼形成的反向坡,是近年来依托川藏交通廊道沿线灾害地质调查在新厘定的“藏东昌都红层区”发现的典型红层滑坡。为厘定其成因,以基础地质为切入点,进行了详实的地质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滑坡区地层岩性主要为中侏罗统东大桥组(J2d)紫红色、灰色薄层泥岩、粉砂质泥岩夹中-厚层砂岩。地层内发育与区域构造活动配套的轴面劈理(S1)、“X”型共轭剪节理(S2、S3)和层间剪切劈理(S4)。文章从沉积环境控制地层岩性及物理力学性质、区域构造演化制约斜坡结构与岩体结构面组合特征和地下水及重力作用加剧斜坡失稳等角度,提出觉学红层滑坡形成于内外地质营力耦合的失稳机理,对区域红层滑坡防治和川藏交通建设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95.
孙莉莉 《地质论评》2022,68(4):68041479-68041480
为进一步规范地学类研学路线、课程建设与管理,顺利开展地学研学路线、课程的推荐与评选,中国地质学会秘书局修订了《中国地质学会精品地学研学路线、课程评选办法(试行)》,并经中国地质学会第40届理事会第三十七次常务理事会议(通讯)审批通过,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