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7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58篇
测绘学   180篇
大气科学   58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65篇
海洋学   35篇
综合类   70篇
自然地理   17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近年来,暴雨内涝频繁发生,常引发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本文利用自主开发的宏观交通模拟工具,模拟了上海市中心城区50年一遇和100年一遇暴雨强度情景下每条路段的小时交通量,通过计算道路饱和度,研究了不同强度暴雨内涝对中心城区高架出入口和重要道路拥挤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100年一遇暴雨内涝对上海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服务能力影响显著,可导致7个高架道路出入口关闭,部分出入口严重拥堵;②暴雨内涝对道路拥堵状况影响的差异性明显,变拥挤路段占道路总里程的13.35%,其中一级道路的拥挤程度变化最为明显,如:大连路、武宁路,周家嘴路和长寿路等主要路段服务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282.
李蔼恂  吴昊  柳艳香  杨静  田华  潘进军 《气象》2018,44(5):676-683
基于1980—2014年国家地面气象站的能见度观测资料以及社会经济、交通灾情数据信息,采用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和熵权法,建立了我国主要公路低能见度灾害风险的评估指标体系和权重,开展了我国主要公路低能见度灾害风险区划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主要公路低能见度灾害风险分布总体呈东部及新疆北部和南疆盆地部分地区高、中西部大部地区低的趋势;采用层次分析法开展公路低能见度灾害风险评估,能有效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增加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283.
基于货运车辆GPS数据的交通调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GPS轨迹点与道路网络拓扑数据,利用GIS技术进行OD点和交通通道的调查研究。利用货运车辆GPS轨迹数据,分析轨迹点的时间、速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实验并确定合理的阈值过滤出点簇,生成OD点;用轨迹点捕获含有拓扑关系的临近路段,通过最短路径算法生成货运车辆沿道路的线型轨迹,最终获得完整的货运车辆出行通道调查数据。与传统交通调查方法相比,该方法的组织实施环节大大减少,调查数据和成果更加客观可靠,是一种通过信息技术进行交通调查研究的全新尝试。  相似文献   
284.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的家庭拥有量不断增加,道路堵车现象越来越严重。如果人们得不到当前路况的实时信息,将会给出行带来很多不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提出了利用Arc GIS Server与实时路况数据相结合,建立基于PC端与移动端的公路实时路况查询系统,为民众出行和交通部门对告诉公路的路径规划提供了必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285.
陈博文  陆玉麒  柯文前  吴常艳 《地理研究》2015,34(12):2283-2294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是交通地理学关注的焦点,但现有研究对于两者的内在关系仍存较多争议。鉴于此,将可达性不同概念纳入空间计量模型,构建包含可达性与经济变化的二阶空间滞后模型,试图从空间计量视角探讨可达性变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联系。研究显示:交通建设扩大了长江南北可达性的绝对差距,增强了长三角江苏部分城镇间的凝聚力,使苏中地区顺利融入长三角;在江苏“十一五”期间,交通建设并没有促进经济发达城镇带动周边城镇发展,但是交通建设改善了城镇发展环境,对经济持续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在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应注意交通建设对经济发展的结构性效益。  相似文献   
286.
周琰  马强 《气象科技》2023,51(2):208-214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形势愈发严峻,气象部门通过组织网络攻防演习,以实战标准检验并提升业务安全防护体系能力。在演习中,攻击队伍对重要业务单位的真实网络及信息系统进行攻击渗透,各业务单位作为防守方开展实时监控与应急处置。由于攻防双方信息不对等,防守方采用传统防御手段经常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为提升网络防御能力,本文研究伪装欺骗和攻击诱捕技术在气象部门网络安全实战场景下的应用,通过采用基于蜜罐的欺骗诱捕平台,构建主动防御体系,实现对异常网络流量的监测、分析和预警,并对攻击方进行诱捕、溯源。经过实战检验,欺骗诱捕技术的应用切实提高了网络安全防御能力,保障气象业务系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287.
我国沙尘的来源、移动路径及对东部海域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中国气象局提供的micaps天气资料,通过对2000—2002年发生的42次沙尘天气个例的分析,重点研究了沙尘的源地、移动路径、入海地点及对不同海域的影响概率。结果表明:影响我国的沙尘天气有70%起源于蒙古国,在经过境内沙漠地区时得以加强。沙尘粒子的移动和入海途径主要有3条:一是从内蒙古东部入侵的沙尘天气经浑善达克和科尔沁沙地后进入渤海和黄海;二是从内蒙古西部入侵的沙尘天气经内蒙古西部沙地和黄土高原后进入渤海、黄海和东海;三是从青海东部扬起的沙尘长距离输运进入黄海、东海及西北太平洋。2000—2002年,63.9%的沙尘天气会影响到海洋,其中,影响渤海、黄海和东海的概率分别为27.4%、30.9%和12.3%,影响朝鲜海峡和日本海的概率为20.2%和9.2%。  相似文献   
288.
王成金 《地理学报》2010,65(10):1275-1286
集装箱流反映了城市间的经济联系,枢纽城市在区域经济网络中具有重要地位,主导着物流网络的运行。依据图论原理,构筑了枢纽城市的识别模型,融合了城市交流的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对集装箱枢纽进行识别,发现中国形成了21 个集装箱枢纽,以沿海港口城市为主,枢纽牵引的集装箱交流体系显示“区域-门户”空间结构明显。然后分析了枢纽集装箱流的距离衰减规律,采用Pareto 和Newling 模型进行拟合,确定了主要衰减参数,Pareto 模型的衰减系数b 显示其数值越高,集装箱牵系的城市影响越限于近距离,Newling 模型的递增系数b1为正值说明枢纽附近存在影响塌陷区,最高影响不邻近枢纽。同时依据有向图的矢量属性揭示了枢纽集装箱流的集散规律,发现枢纽城市的辐射力和吸引力呈明显的非均衡性,邻近地区形成影响塌陷区,一定距离范围内形成主影响区,各枢纽的本底决定了其主影响区明显不同,虽然各城市的辐射峰值和吸引峰值不同,但其集聚和扩散通道往往一致。  相似文献   
289.
时间是急救服务的敏感因素,急救服务设施可达性的时空差异对于评估急救设施的选址及急救服务调度的效率,解决公众急救医疗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辅助政府部门的决策都至关重要。交通拥堵是常见的城市问题,尤其是在城市中心区域更为明显,由于交通拥堵带来的时间滞后对急救服务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通过浮动车GPS大数据,分析交通拥堵对广州市中心城区急救医疗设施时空可达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考虑道路实际通行状况的情况下,在交通高峰期,社区的急救医疗服务平均可达时间和最长可达时间分别比采用设计时速计算增加20%和25%。②可达性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急救医疗服务可达性以急救医院为中心,沿着路网向四周呈现衰减趋势。急救医院布局较多、路网密集区域的可达性高,反之则低。交通拥堵对路网密集、行车规则设计复杂以及存在通过性交通流的地区影响显著。③对不同阻抗系数下可达性变化的敏感性分析,发现随着阻抗系数的增大,可达性变化的趋势有所放缓,紧急医疗服务可达性的分异变小;这一变化趋势在交通平峰期表现更为明显。因此,在研究城市中心区域急救医疗服务时,考虑交通拥堵对可达性的影响,需要构建基于实时交通状况的可达性评估模型,合理选择模型参数,优化实时急救医疗服务调度,提升急救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290.
地铁行车速度对盾构隧道运营沉降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洲  高广运  赵宏 《岩土力学》2015,36(11):3283-3292
地铁行车荷载经轨道-道床-隧道结构传至地基,在土体内部产生循环动应力以及超孔隙水压力是引起盾构隧道沉降的重要原因。通过车-轨-隧道-地基竖向耦合动力模型分析隧道差异沉降对列车运行荷载的影响,以上海地铁一号线体育馆站附近区间隧道为工程背景建立三维数值模型,结合塑性累积应变及累积孔压经验公式进行计算,对比分析软土盾构隧道下卧土层有、无纵向差异沉降两种情况下,地铁行车速度对隧道运营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列车运行速度越快,下卧土体波动越大,但衰减越快。地基差异沉降对其长期运营存在明显不利影响,随着列车速度增大,这种影响也愈加明显。当地基差异沉降小,轨道平顺条件好时,隧道长期沉降随地铁行车速度的增大而减小;当地基差异沉降突出,轨道存在明显不平顺时,隧道运营沉降随行车速度增大而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