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64篇
  免费   1315篇
  国内免费   1360篇
测绘学   3571篇
大气科学   986篇
地球物理   1740篇
地质学   2998篇
海洋学   1134篇
天文学   77篇
综合类   1420篇
自然地理   8513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55篇
  2022年   740篇
  2021年   802篇
  2020年   794篇
  2019年   913篇
  2018年   698篇
  2017年   881篇
  2016年   890篇
  2015年   920篇
  2014年   964篇
  2013年   1380篇
  2012年   1119篇
  2011年   1151篇
  2010年   803篇
  2009年   895篇
  2008年   912篇
  2007年   982篇
  2006年   927篇
  2005年   793篇
  2004年   744篇
  2003年   562篇
  2002年   511篇
  2001年   372篇
  2000年   342篇
  1999年   253篇
  1998年   182篇
  1997年   151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Using Topological Relationships to Inform a Data Integration Proces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hen spatial datasets are overlaid, corresponding features do not always coincide. This may be a result of the datasets having differing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being captured at different scales or perhaps being in different projections or datums. Data integration method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bring such datasets into alignment. Although these methods attempt to maintain topological relationships within each dataset, spati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features in different datasets are generally not considered. The preservation of inter‐dataset topology is a research area of considerable current interest. This research addresses the preservation of topology within a data integration process. It describes the functional models established to represent a number of spatial relationships as observation equations. These are used to provide additional information concern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s of features. Since many topological relationships are best modelled as inequalities, an algorithm is developed to accommodate such relationships. The method, based on least squares with inequalities (LSI), is tested on simulated and real datasets. Results are presented to illustrate the optimal positioning solutions determined using all of the available information. In addition, updated quality parameters are provided at the level of the individual coordinate, enabling communication of local variation in the resultant quality of the integrated datasets.  相似文献   
122.
Agricultural Census data is summarised over spatially coarse reporting units for reasons of farm confidentiality. This is problematic for research at a local level. This article describes an approach combining dasymetric and volume preserving techniques to create a national land use dataset at 1 km2 resolution. The results for an English county are compared with contemporaneous aggregated habitat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curate estimates of local agricultural land use (Arable and Grass) patterns can be estimated when individual 1 km squares are combined into blocks of > 9 squares, thereby providing local estimates of agricultural land use. This in turn allows more detailed modelling of land uses related to specific livestock and cropping activities. The dataset created by this work has been subject to extensive external validation through its incorporation into a number of other national models: nitrate leaching (e.g. MAGPIE, NEAP‐N), waste, and pathogen modelling related to agricultural activity.  相似文献   
123.
国土资源网格化管理与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地学网格的基本概念出发,提出了由网络层、数据层与应用层以及安全保障和标准化体系构成的国土资源管理与服务系统总体框架。探索了国土资源网格化管理的运行模式,明确了不同角色在网格化管理中的职责。对于网格化管理中的数据更新机制、更新流程和更新方式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最后,文章结合东莞市的实际设计并实现了国土资源网格化管理与服务系统原型。  相似文献   
124.
洞庭湖区土壤实测碳量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区域土壤碳库的分布特征对于全球变化研究、土壤肥力和生态系统的功能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在缺乏长期实测资料情况下,国内外多以模型、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或较稀的实测数据进行研究。文中利用洞庭湖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实测数据,研究影响该区土壤碳分布的因素认为区域土壤碳量处于全国的中、高级水平;地质地貌条件是影响土壤无机碳量分布的最重要因素;土壤类型对土壤碳量有影响;本区水土流失强度对表层土壤总有机碳量影响不大;经济林、竹林的土地利用方式及防治土壤潜育化有利于土壤的碳储存;从TOC等沉积的时空演化规律说明,本区环境变化是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响应,为区域土地利用、促进土壤碳固定及全球环境变化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5.
万磊 《山东地质》2008,(11):38-39
土地资源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土地供给日渐紧张,拓展土地利用空间、将土地利用由平面趋向立体化发展的趋势日渐成熟。青岛市崂山区将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层出让,不但垂范了法规政策,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6.
以烟台市为例,从生态环境协调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等方面,构建了2004年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特尔斐等方法计算了其可持续利用度。结果表明,烟台城市土地利用目前仍处于可持续利用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127.
基于GIS的天水市区南北两山生态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析技术对生态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按得分与赋权重的方法,研究出四个级别的敏感性分布,为天水市的规划提供了可靠的科学判断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8.
本文对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做了简单的概述,在此基础上介绍了GIS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主要作用及应用现状,并就旅游地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及其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9.
主要论述传统的人口分布专题地图方法及其不足,阐述了人口分布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运用人口在不同用地类型上的分配的理论,模拟人口分布,根据辽阳市的土地利用情况以及人口数字准备来绘制人口分布图。  相似文献   
130.
随着愈加快速的土地资源开发,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研究已全面启动,本文结合ArcObjects组件、Access数据库和VC 工具开发了一个土地利用时空分析系统,实现了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建库、地图查询分析、土地利用时空模型解算等功能。为土地利用时空研究提供功能集成的数据运算与图形处理平台,也为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定及其修编等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