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59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3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河南旅游业营销与旅游经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分析了河南旅游业营销的现状以及在面临西部大开发及加入WTO后旅游业营销与旅游经济发展的策略;结合政府和市场在旅游业营销与旅游经济发展中所应承担的角色,提出了河南旅游业营销与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2.
汉姓发源地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族的姓氏是我国重要的文化资源,对道德传承和民族凝聚有特殊贡献。汉姓及其发源地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域性。汉姓发源地资源是近年来开展寻根游的主要依据。需要认真开展汉姓资源的调查研究,认真保护发源地的遗迹和资源。  相似文献   
73.
基于可达性的中小文化旅游城市旅游潜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旅游潜力是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旅游交通可达性作为城市旅游发展及潜力挖掘的先行条件,一直是中小旅游城市旅游屏蔽效应下突破瓶颈的关键环节。目前旅游潜力相关研究多从市场和资源开发的角度结合某一类型旅游形式对大中城市的旅游潜力进行评价,而从不同尺度的区域交通影响角度结合旅游可达性对中小城市旅游潜力的研究较少。本文基于构建的可达性评价指标体系从中观尺度对全国范围内34个中小文化旅游城市所属地市的旅游交通可达性进行评价;基于1 h、2 h、3 h交通圈层从微观尺度对全国范围内34个中小文化旅游城市时间可达腹地的旅游交通可达性进行分析,并结合评价分析结果对中小文化旅游城市交通可达因素影响下的旅游潜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小文化旅游城市所属地市市域范围内的交通可达系数与其旅游潜力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四川盆地附近、长江下游及三角洲附近市域范围内可达性高的城市会极大提高其下辖中小旅游城市的可进入性,而成为其下辖中小文化旅游城市的客源中转站和重要客源潜力市场。所属地市和邻近县市较高的经济产出和良好的交通可达条件可以为中小文化旅游城市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和旅游集散功能条件,从而使这些地区的中小文化旅游城市旅游潜力比其他地区拥有更多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74.
研究区新构造运动强烈,环境地质灾害频繁,差异上升运动明显.除第四纪色龙盆地、定日盆地表现为相对下降外,其余均表现为上升,反映在环境地质灾害上,山洪、泥石流在雨季经常毁坏盆地内的公路。冰川后退形成的多达4级冰积埠阶地,佩枯错水面从67.9万年(P.B.)到12.6万年(P.B.)下降速率为0.021mm/a,从12.0万年(P.B.)到1.8万年(P.B.)下降速率为0.067mm/a,有加速下降的趋势,附近草地沙化严重,说明藏南面临十分严重的干旱形势,这可能与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臭氧层变薄和温室效应等有关。雨季,第四纪盆地易发生洪流、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在珠穆朗玛峰和希夏邦马峰则容易产生雪崩。旅游、登山要避开7、8月份。  相似文献   
75.
桂西南旅游资源特色及其旅游文化开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旅游文化的发展已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旅游文化开发层次及主题定位的准确与否是旅游资源转化为高效益旅游产品的关键,桂西南旅游资源相当丰富,主要特色是边关风情、壮文化风情、喀斯特山水风光和生物景观,其旅游资源潜势充分发挥的关键是旅游文化的开发利用,应在深入探究的基础上,挖掘、开发区域内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合理布局景区景点,加强区域内、外的旅游协作,逐步形成广西独具特色的旅游区域。  相似文献   
76.
地质雷达在环境地质灾害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简要介绍了地质雷达在探测孤石体,溶洞及土洞等地质灾害体的基本原理,数据采集技术及方法,并对波场进行了分析和解释。总结了地质雷达在环境工程领域的作用。  相似文献   
77.
站队结合流量测次精简分析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适应站队结合的需要,必须对流量测次作精简分析。本文以湖南省株洲站队结构区为研究实例,在测站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水力因素和环境因素对水位流量关系的影响,将区内测站按水位关系稳定,较稳定、不稳定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78.
CT技术在铁路路基病害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铁路主要干线大提速的背景下,路基病害的探测、定位及整治已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采用CT速度成像技术,重建路基下介质结构图像,可以准确提供岩溶、洞穴、软弱土层等路基病害存在部位的定位依据。这里简要介绍了声波CT的基本原理、反演重构技术和声波勘探的CT工作流程,并通过工程实例给出路基病害CT探测的实施过程和分析结论。工程实践表明,CT技术在铁路路基病害勘探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9.
地球物理观测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观测什么、用什么来观测、怎样观测。下一代地球物理观测技术的发展是以解决上述问题为基础。论文详细论述了观测设备、观测系统以及地球外行星体结构探测等发展动态,并对下一代地球物理观测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0.
GIScience scholars have identified map tours as an important visualization type for communicating spatial information: map tours are animations where the virtual camera moves through space and are common on the web, mobile devices, and television. Understanding how to enhance their effectiveness is timely because of recent, growing interest in virtual reality and animated map presentation tools such as Esri Story Maps? and Google Earth? tours. Despite this popularity, little empirical evidence exists about how people learn from map tours and how they should best be designed to improve effectiveness. This research is aimed at answering that need. An empirical study is described, which was designed to understand how virtual camera speed, path, and dynamic tilting within a map tour influence subjects’ ability to develop survey knowledge. 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show that paths encompassing overviews of the landscape improve the viewer’s ability to build up survey knowledge; that tilting appears to have a much weaker effect; and that combining fast speed and a difficult path within a map tour increases the viewer’s cognitive loa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