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363篇 |
免费 | 4202篇 |
国内免费 | 520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074篇 |
大气科学 | 3156篇 |
地球物理 | 4190篇 |
地质学 | 13360篇 |
海洋学 | 4431篇 |
天文学 | 264篇 |
综合类 | 2206篇 |
自然地理 | 809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2篇 |
2023年 | 501篇 |
2022年 | 1064篇 |
2021年 | 1213篇 |
2020年 | 1121篇 |
2019年 | 1252篇 |
2018年 | 1043篇 |
2017年 | 1121篇 |
2016年 | 1199篇 |
2015年 | 1247篇 |
2014年 | 1618篇 |
2013年 | 1611篇 |
2012年 | 1745篇 |
2011年 | 1655篇 |
2010年 | 1455篇 |
2009年 | 1706篇 |
2008年 | 1556篇 |
2007年 | 1822篇 |
2006年 | 1873篇 |
2005年 | 1671篇 |
2004年 | 1512篇 |
2003年 | 1392篇 |
2002年 | 1282篇 |
2001年 | 1082篇 |
2000年 | 980篇 |
1999年 | 859篇 |
1998年 | 679篇 |
1997年 | 589篇 |
1996年 | 529篇 |
1995年 | 442篇 |
1994年 | 376篇 |
1993年 | 328篇 |
1992年 | 281篇 |
1991年 | 223篇 |
1990年 | 130篇 |
1989年 | 173篇 |
1988年 | 86篇 |
1987年 | 63篇 |
1986年 | 37篇 |
1985年 | 25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9篇 |
1978年 | 7篇 |
1977年 | 4篇 |
1954年 | 3篇 |
187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新疆东准库布苏金矿床石英矿物标型特征及找矿评价意义张旺生高怀忠吕瑞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30074)关键词石英标型特征找矿评价东准噶尔新疆1金矿成矿阶段石英的一般特征库布苏金矿位于新疆东准噶尔野马泉南约16km,矿区所属构造单元为西伯利亚板块准噶... 相似文献
32.
桥梁气象专题研究与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实际开展的桥梁气象专题研究,分析桥梁气象研究与服务如何面对国内大型桥梁建设发展趋势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开展桥梁气象研究与服务的必要性,并从桥位气候背景、桥位气象参数取值、桥梁气象研究方法以及桥梁施工及营运期气象服务与保障等方面介绍桥梁气象专题研究及服务应开展的主要内容,同时,给出一个已投入实际使用的桥梁施工期气象环境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33.
34.
35.
生态农业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文章用系统研究方法,从林州市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基础条件,现存问题入手,对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6.
峨眉山玄武岩分布区内铂族元素异常分析及其找矿远景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区域地球化学填图成果表明,在中国西南川-滇-黔交界地区存在一个与产出规模巨大的峨眉山玄武岩分布范围相吻合的Pt,Pd地球化学巨省。作为地幔热柱成因的峨眉山玄武岩的铂族元素丰度虽略有偏高,但玄武岩中铂族元素很难形成可以利用的铂族矿物,故该异常是“非找矿异常”。在该区内寻找铂族元素矿床应在基性岩-超基性岩体出露较多的中岩区南段,注意沿循已知的矿床、矿化或较小型基性岩侵入体,将矿区(或岩体)的整体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等与典型的岩浆型铂族元素矿床相比较,进而研究、预测本矿区或本岩体的铂族元素成矿的可能性及远景规模等,寻找岩浆型铂族元素矿床,而在岩浆型矿床的周边地质体内注意寻找热液型铂族元素矿床。 相似文献
37.
38.
以多路径误差和电离层延迟为评价指标,利用TEQC软件和QCVIEW软件对南极埃默里冰架、内陆冰盖、纳拉峡海湾、拉斯曼丘陵的实测GPS数据以及部分IGS站点的数据进行了数据质量分析,得到结论: 1)在同一站点上,L2上的多路径误差总比L1上的多路径误差要大;2)在南极不同环境下的多路径误差不同;3)纬度和太阳活动剧烈程度是影响南极地区GPS数据电离层延迟大小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9.
40.
Granule ripples in the Kumtagh Desert,China: Morphology,grain siz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UANGQIANG QIAN ZHIBAO DONG ZHENGCAI ZHANG WANYIN LUO JUNFENG LU 《Sedimentology》2012,59(6):1888-1901
Granule ripples are found mainly in four regions of the Kumtagh Desert in China; they are characterized by an asymmetrical shape, with gentle lower slopes on both sides and abrupt crests. The ripples tend to be oriented perpendicular to the prevailing winds, except when they form near obstacles such as yardangs. The wavelengths (λ) range between 0·31 m and 26 m and heights (h) range from 0·015 m to 1 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velength and height can be described by a simple linear function, and the mean ripple index (λ/h) is about 20·4 for the study sites. The sediments are poorly sorted, with negative to very negative skewness at lee and stoss slopes and between‐ripple troughs, which confirms the ‘poured in’ and ‘shadow’ appearance described by previous researchers. The bimodal or trimodal distributions of grains (with modes of ?1·16φ, ?0·5φ and 3·16φ) and the enrichment of coarse particles at the ripple surface (with coarse granule contents ranging between 5·2% and 62·1%) indicate that the underlying layer is the original sediment source and that the granule ripples resist erosional processes. Although the impact of saltating particles and, consequently, the creep and reptation of coarse grains are responsible for granule ripple initiation at a micro‐scale, howev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sediments, wind regimes and topographical obstacles, as well as the feedbacks among bedform and airflow, more strongly affect the development and alignment of granule ripples at a macro‐scal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