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92篇
  免费   3832篇
  国内免费   5636篇
测绘学   1598篇
大气科学   3169篇
地球物理   3544篇
地质学   11915篇
海洋学   4946篇
天文学   266篇
综合类   1512篇
自然地理   4910篇
  2024年   131篇
  2023年   403篇
  2022年   861篇
  2021年   976篇
  2020年   921篇
  2019年   1077篇
  2018年   909篇
  2017年   994篇
  2016年   1045篇
  2015年   1099篇
  2014年   1357篇
  2013年   1289篇
  2012年   1426篇
  2011年   1409篇
  2010年   1189篇
  2009年   1467篇
  2008年   1385篇
  2007年   1585篇
  2006年   1585篇
  2005年   1399篇
  2004年   1277篇
  2003年   1178篇
  2002年   1073篇
  2001年   845篇
  2000年   713篇
  1999年   666篇
  1998年   542篇
  1997年   514篇
  1996年   437篇
  1995年   364篇
  1994年   373篇
  1993年   300篇
  1992年   259篇
  1991年   225篇
  1990年   129篇
  1989年   173篇
  1988年   89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3年   2篇
  1954年   5篇
  18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The southern Andes plate boundary zone records a protracted history of bulk transpressional deformation during the Cenozoic, which has been causally related to either oblique subduction or ridge collision. However, few structural and chronological studies of regional deformation are available to support one hypothesis or the other. We address along- and across-strike variations in the nature and timing of plate boundary deformation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Cenozoic tectonics of the southern Andes.Two east–west structural transects were mapped at Puyuhuapi and Aysén, immediately north of the Nazca–South America–Antarctica triple junction. At Puyuhuapi (44°S), north–south striking, high-angle contractional and strike-slip ductile shear zones developed from plutons coexist with moderately dipping dextral-oblique shear zones in the wallrocks. In Aysén (45–46°), top to the southwest, oblique thrusting predominates to the west of the Cenozoic magmatic arc, whereas dextral strike-slip shear zones develop within it.New 40Ar–39Ar data from mylonites and undeformed rocks from the two transects suggest that dextral strike-slip, oblique-slip and contractional deformation occurred at nearly the same time but within different structural domains along and across the orogen. Similar ages were obtained on both high strain pelitic schists with dextral strike-slip kinematics (4.4±0.3 Ma, laser on muscovite–biotite aggregates, Aysén transect, 45°S) and on mylonitic plutonic rocks with contractional deformation (3.8±0.2 to 4.2±0.2 Ma, fine-grained, recrystallized biotite, Puyuhuapi transect). Oblique-slip, dextral reverse kinematics of uncertain age is documented at the Canal Costa shear zone (45°S) and at the Queulat shear zone at 44°S. Published dates for the undeformed protholiths suggest both shear zones are likely Late Miocene or Pliocene, coeval with contractional and strike-slip shear zones farther north. Coeval strike-slip, oblique-slip and contractional deformation on ductile shear zones of the southern Andes suggest different degrees of along- and across-strike deformation partitioning of bulk transpressional deformation.The long-term dextral transpressional regime appears to be driven by oblique subduction. The short-term deformation is in turn controlled by ridge collision from 6 Ma to present day. This is indicated by most deformation ages and by a southward increase in the contractional component of deformation. Oblique-slip to contractional shear zones at both western and eastern margins of the Miocene belt of the Patagonian batholith define a large-scale pop-up structure by which deeper levels of the crust have been differentially exhumed since the Pliocene at a rate in excess of 1.7 mm/year.  相似文献   
992.
嘉陵江是长江水系中流域面积最大的支流,也是我国南方最大的产沙河流。嘉陵江干流地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之间的过渡带,其植被覆盖率平均为13.5%。区内主要地质环境问题有水土流失、泥沙淤积、库岸再造失稳、地质灾害等。其中水土流失问题尤为突出,嘉陵江干流水土流失面积约20 729 km2,占干流总面积的49.98%;嘉陵江河口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51×108t,多年平均含沙量2.25 kg/m3。近年来随着"长治"工程和"天保"工程的实施,水土流失逐渐减弱,地质环境质量渐趋好转。建议采取退耕还林还草、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工程治理、渠化两岸、避让搬迁和监测等措施,全面推行地质环境影响评价,保护地质环境,防治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3.
滇东南老寨湾金矿化探异常查证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化探测量、X萤光分析仪现场检测、地质检查等多种找矿方法,获得含金工业品位的找矿信息;发现具工业价值的金矿体并建立该类矿床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994.
基于2008年11月-2009年10月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积累区的风速、风向观测资料, 分析了年内季节和日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 全年日平均风速波动较大, 介于1~8.8 m·s-1. 日均值以冬季最大, 春, 秋季次之, 夏季最小, 分别为5.1 m·s-1, 3.4 m·s-1, 3.7 m·s-1, 2.6 m·s-1, 表现出典型的"高山型"风速特征. 秋, 冬季节, 无论昼夜, 以偏南风为主, 风速始终保持在较为稳定的高值状态, 属于典型的冰川风; 春, 夏季节, 冰川风场依旧强劲, 而且伴有山谷风出现. 受山系-河谷地形及雪冰下垫面的共同作用, 春, 夏, 秋三季表现出一定的偏东风, 柴达木低压可能对此也有贡献.  相似文献   
995.
根据不同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成果以及综合研究资料,吉林省中部早中生代火山事件地层可初步作如下划分:晚三叠大酱缸组沉积期自早而晚有:星星哨火山事件(229.5~227.5 Ma),官马火山事件(222±10)Ma,西土山火山事件(210±19)Ma;早侏罗世板石顶子组沉积期有:双丫子东山火山事件(195.04±5.01)Ma,官马金矿火山事件(193.6 Ma);早侏罗世太阳岭组沉积期有:未命名火山事件1(188.0±19.0)Ma,未命名火山事件2(184.0±1.1)Ma,北大湖火山事件(179.4±1.1)Ma,二道沟火山事件(174.0±34)Ma。  相似文献   
996.
康定杂岩Rb-Sr、Sm-Nd同位素系统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康定—冕宁地区出露的英云闪长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角闪变粒岩全岩及其中所分离出的角闪石、黑云母、斜长石、钾长石的Rb-Sr、Sm-Nd同位素的系统测定,结合岩石的锆石U-Pb年龄结果,确定这些变质杂岩由于经历了复杂的形成过程与变质历史,Rb-Sr、Sm-Nd同位素体系难以确定其结晶年龄。由单矿物与全岩Rb-Sr、Sm-Nd体系拟合的~700 M a的等时线年龄反映了角闪岩相-高角闪岩相的变质作用年龄。Sm-Nd同位素体系由于在变质作用过程中的部分开放性,很容易给出无意义的较老的混合年龄。康定杂岩结晶后并没有经历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区域上所含的麻粒岩透镜体可能是新元古代(773~721 M a)期间由Rod in ia超大陆裂解产生的新生洋壳向扬子克拉通陆块俯冲消减过程的变质产物。俯冲到一定深度后,由于板片被拉断,软流圈上涌导致变质洋壳板片岩石、先前底侵变质的镁铁质岩石及扬子陆块长英质基底岩石发生部分熔融,以镁铁质岩石熔融产生的熔浆为主(>70%),与长英质基底岩石熔融产生的熔浆混合形成w(Na2O)/w(K2O)>1的TTG组合。  相似文献   
997.
靖边气田北部盒8、山1段砂岩气藏气井投产存在井筒积液、稳产时间短等问题.通过扫描电镜、铸体薄片、常规压汞等技术对储层岩样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了岩石学特征和孔隙类型.将其微观孔隙结构分为4类并研究了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和气井生产动态的关系.研究表明,盒8、山1段储层的孔隙类型主要为溶孔、晶间微孔,孔隙组合类型主要为晶间微孔、...  相似文献   
998.
东天山铁矿床类型、地质特征、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铁矿主要分布在东天山的阿齐山-雅满苏弧后盆地区和中天瞳瓦布拉克隆起区。大(中)型以上的矿床有10余处,分为5种成因类型,成矿时代有元古代、晚志留世-早泥盆世-石炭纪、二叠纪4大成矿期。在分析总结主要类型矿床地质特点与容矿火山岩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本区不同时代、不同成因类型的铁矿床之间的内在成生联系和物质来源的亲缘关系与成矿继承性。指出了今后找矿方向及相关火山岩岩性特征对铁、铜多金属找矿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99.
首次报道了在惠州凹陷文昌组优质烃源岩及相关原油中普遍存在丰富的2-甲基藿烷系列生物标志物,而在恩平组烃源岩中则几乎缺乏这类生物标志物,其分布具有明显的专一性。这类特殊生物标志物在该地区沉积地层中分布特征的专一性是由不同时期沉积水体的水化学条件决定的。生物化学的研究结果表明,蓝细菌中富含2-甲基藿烷多醇,它们是2-甲基藿烷系列的前身物,因此蓝细菌是这类生物标志物的主要生物来源。依据现有的文献资料,发现较丰富的2-甲基藿烷系列大多出现在碳酸盐岩沉积中,显然这是一种偏碱性的水介质条件,可能暗示着这样的环境有利于蓝细菌的大量发育,这也可能是控制惠州凹陷文昌组和恩平组烃源岩中2-甲基藿烷系列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2-甲基藿烷系列在不同层位烃源岩中分布的专一性可以作为确定原油的成因类型和追溯原油的来源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00.
湖南新的铜矿类型及其找矿远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潜明 《湖南地质》1995,14(1):37-43
南岭成矿区武夷起的北西、南东两侧各有一个铜多金属成矿带,其中包括德兴、紫金山等与中生代中酸性岩有关的著名斑岩型铜矿床。湘东北-湘南地区是南岭北西侧铜多金属成矿带的组成部分,具有与之相似的斑岩型铜矿形成条件,并根据实际资料在湘东北区、湘南区各提出了1个该类型矿床的成矿预测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