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07篇
  免费   4563篇
  国内免费   5823篇
测绘学   1578篇
大气科学   2521篇
地球物理   5826篇
地质学   16428篇
海洋学   3467篇
天文学   271篇
综合类   1693篇
自然地理   5709篇
  2024年   137篇
  2023年   345篇
  2022年   835篇
  2021年   1020篇
  2020年   1011篇
  2019年   1176篇
  2018年   998篇
  2017年   1098篇
  2016年   1165篇
  2015年   1211篇
  2014年   1539篇
  2013年   1552篇
  2012年   1691篇
  2011年   1761篇
  2010年   1447篇
  2009年   1780篇
  2008年   1655篇
  2007年   1913篇
  2006年   1935篇
  2005年   1655篇
  2004年   1537篇
  2003年   1431篇
  2002年   1299篇
  2001年   1036篇
  2000年   964篇
  1999年   852篇
  1998年   736篇
  1997年   681篇
  1996年   607篇
  1995年   503篇
  1994年   430篇
  1993年   351篇
  1992年   322篇
  1991年   220篇
  1990年   147篇
  1989年   178篇
  1988年   92篇
  1987年   60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2篇
  1954年   4篇
  18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31.
Surface temperature, salinity, concentrations of silicate (Si) and nitrate + nitrite (N), and in vivo fluorescence (Fluor)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marginal ice zone (MIZ) and the seasonally open oceanic zone (SOOZ) (32–40°E, 64–69°S) from February 23 to 28 1992. In the MIZ the mean Si and N were 67.8 ± 2.2 M and 32.5 ± 1.7 M, respectively. There was a trend that low N values coincided with high Fluor values. Observation conducted at one point (64°S, 38°E) revealed a diel variation pattern in Fluor. Applying this pattern of deviation from noon value, all Fluor data were normalized to value at local noon. In the MIZ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normalized Fluor and N but not Si. On the other hand, Si decreased continuously from south to north in the SOOZ and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normalized Fluor. Difference in Si concentration was about 30 M between the sea around 64°S and the MIZ, while the difference in N concentration was estimated as less than 10 M. If diatoms take up silicate and nitrogen at an approximate ratio of 1:1, additional nitrogenous nutrients other than nitrate and nitrite (e.g. ammonia, urea etc.) would be required. In this case, an f-ratio of lower than 33% is obtained. It is suggested that in the MIZ abundance of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dominated by non-diatom increases utilizing nitrate while in the SOOZ abundance of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dominated by diatoms increases consuming Si and regenerated nitrogen.  相似文献   
232.
南海陆坡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构造环境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6  
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之一,其复杂的构造演化,形成了构造特征迥异的南海陆缘,有利于天然气水合物的发育,南海地区在中中新统以上发育了上中新统,上新统和第四系3套地层,3套地层所对应的地质时期的沉降速率在纵横向上的差别均较为悬殊,总体而言,南海第四纪整体沉降速率较大,为天然气水合物压力场环境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南海复杂的构造背景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构造地质体,特定的构造地质体与水合物形成关系密切,这里讨论了滑塌体、泥底辟、增生楔等构造地质体在南海的分布情况,分析了上述构造体与气体水合物地震标志BSR之间的关系,以及特殊构造带在南海的展布规律,提出了特殊的造带中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233.
渤、黄、东海陆架底质的形成分布与末次盛冰期之后的海侵密切相关。末次盛冰期结束、海侵开始以来 ,潮流是渤、黄、东海陆架上的永久性主导作用应力。为从长期沉积动力演变过程的角度 ,探讨渤、黄、东海陆架底质形成分布的有关成因问题 ,利用数值模拟手段 ,再现了末次盛冰期以来 6个时期渤、黄、东海陆架潮流作用下海底的冲淤格局及底质分布。结果表明 ,扬子浅滩南侧东海外陆架的砂质沉积基本上是自 - 80 m海面以来形成的。扬子浅滩形成于 -5 2 m海面之后 ,至 - 3 0 m海面时已有一定规模 ,全新世最大海侵之后 ,逐渐形成现在规模的扬子浅滩。南黄海中部泥自 - 5 2 m海面时就已开始形成 ,- 3 0 m海面时范围很大 ,侵入北黄海 ,全新世最大海侵以来 ,逐渐调整到现在的范围。渤海中央泥、北黄海西部泥、浙闽岸外泥、辽东半岛西侧与北侧的砂质沉积、西朝鲜湾与江华湾中的砂质沉积以及苏北浅滩是自全新世最大海侵以来逐渐形成的。海州湾中砂质沉积形成的盛期在公元 8世纪之后。济洲岛西南泥、南黄海东部泥很可能分别形成于 - 3 0 m海面、- 5 2 m海面以来。全新世渤、黄、东海陆架底质分布的演变过程大致分为 2个阶段 :全新世最大海侵之前为渤、黄、东海陆架底质分布宏观格局的形成阶段 ;全新世最大海侵至今为渤  相似文献   
234.
从国际司法判例和国际海洋法看中日海洋区域的划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海洋划界争端应在有关国际法的基础上,以和平的方式加以解决,中、日两国的海洋介应该按照国际法的规定,找到适合两国情况的比较公平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35.
许朋柱  毛锐 《海洋与湖沼》1993,24(1):109-113
为了能够精确地拟合天然水域不规则的水陆边界,并能保持有限差分数值计算在矩形网格中进行,本文利用Thompson的数值网格生成技术,在长江口南支七丫口至横沙河段设计了一个椭圆型边界拟合坐标系,并在这个坐标系下建立了平面二维潮流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求解此数学模型,实现了计算区域内现状潮流的一个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模式的设计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236.
采用肾上腺素(EPI)和去甲肾上腺素(NE)诱导、颗粒固着基和先固着后脱基三种方法,对褶牡蛎的眼点幼虫进行处理,产生单体蛎苗。EPI和NE诱导的最适浓度为10~(-4)M,最适处理时间为3h,幼虫的不固着变态率分别达47.7%和46.6%。处理时间延长,变态率增加不明显。EPI和NE的诱导效果差别不明显,其诱导作用对稚贝的生长无明显副作用。颗粒固着基以贝壳粉为佳,最适颗粒的规格为幼虫的壳长。幼虫先固着后脱基而形成单体蛎苗,以可弯曲的灰色塑料板效果最好,固着的小贝可通过来回弯曲塑料板而从上面脱落下来,小贝长至1~2cm大小时,脱基最容易。  相似文献   
237.
山东荣成市成山头南侧发育了一条沙坝和一系列的湖 ,组成成山卫湖链 ,以面积最大的天鹅湖有关资料为主 ,运用粒度分析、软体动物鉴定、14 C测年等方法 ,对So5 ,Sh5 ,Sh1和Sh6孔岩心进行分析 ,揭示了该湖链的形成过程 :距今 70 0 0a左右 ,海水开始入侵 ,形成了荣成湾 ,距今 6 0 0 0a左右 ,沙坝和坝内的一系列半封闭湖形成 .根据沙坝层理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湖形成后自然作用下的演化动态 ,并指出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加剧 ,严重影响了湖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238.
贡湖及其相关水域风生流模拟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太湖风生流的数值模拟研究的基础上,设计模拟贡湖及其相关水域风生流的套网格数值模式。应用该模式研究不同风情下,梅梁湖,太湖主体湖水对贡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9.
从技术上和工艺上的可能性、可行性和合理性,论证了海水制盐工艺改革的必要性,并且提出了实现海水制盐工艺改革的各种设计方案。它对我国的海水制盐工业的发展将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40.
分析了软土、湿地、滩涂地区特殊地理环境对测量控制点的影响;主要探讨了此类地区控制点标志的设计、施工。借助于建筑桩基技术和道桥施工方法,首次成功实现了某三角洲湿地滩涂地区统一布网。几年来,结合滩涂湿地测量、海岸防护和滩涂开发工程对部分控制点进行了初步检测,给出了部分检测数据。应用和检测均表明:桩基标石可较好地解决软土、湿地、滩涂地区控制点布设难题,显著提高软土海岸地区测量控制点标志的稳固性,从而延长控制网的可使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