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93篇
  免费   5613篇
  国内免费   7115篇
测绘学   1522篇
大气科学   3054篇
地球物理   4491篇
地质学   17448篇
海洋学   7974篇
天文学   282篇
综合类   1893篇
自然地理   5457篇
  2024年   113篇
  2023年   382篇
  2022年   1062篇
  2021年   1256篇
  2020年   1171篇
  2019年   1499篇
  2018年   1210篇
  2017年   1385篇
  2016年   1446篇
  2015年   1459篇
  2014年   1895篇
  2013年   1828篇
  2012年   1835篇
  2011年   1952篇
  2010年   1641篇
  2009年   2180篇
  2008年   1912篇
  2007年   2171篇
  2006年   1986篇
  2005年   1850篇
  2004年   1583篇
  2003年   1507篇
  2002年   1361篇
  2001年   1067篇
  2000年   915篇
  1999年   884篇
  1998年   685篇
  1997年   669篇
  1996年   583篇
  1995年   485篇
  1994年   457篇
  1993年   366篇
  1992年   352篇
  1991年   266篇
  1990年   150篇
  1989年   195篇
  1988年   98篇
  1987年   61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4篇
  1954年   7篇
  18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361.
利用2000年9月在杭州湾进行的原型水文泥沙测验所获取的648个悬沙粒度样品,进行了样品粒度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杭州湾测验区域,粒径为4.00~20.20μm的悬沙出现频率最高;悬沙的中值粒径值自东向西迅速增大;北岸海域悬沙的中值粒径值大于南岸海域悬沙的中值粒径值。  相似文献   
362.
山西榆社-太谷盆地上新世中晚期的植被与环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山西中、东部的榆社、太谷盆地发育了良好的上新世河湖相地层,其丰富的植物、鱼类和哺乳类化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古植被和古环境研究的理想场所。根据榆社盆地磁笥年表以及化石组合特征,榆社、太谷盆地约为5.5MaBP以来的套沉积、榆社张村组与太谷小白组的沉积时代相当,大约形成于3.5-2.3MaBP。从大约4.4MaBP开始,较高含量的云杉、冷杉花粉显示研究区已有暗针叶林生长,从3.5MaBP开始,暗针叶林有了较大的发展,存在大面积的暗针叶林纯林。大致从上新世中期的4.4MaBP开始,气候已经开始变冷,并有较明显的干湿波动,蒿、藜为主的干草原大约从2.3MaBP开始繁盛,表明研究区转变为干冷气候。  相似文献   
363.
I~IOXSea fog is a kind of dangerous weather. Chinese sea fog experts, Wang Binhua (1983),Hu Ruijin and Zhou Faxiu (1998) and Hu Jifu et al. (1996) studied sea fog rather Systematically. FOreign Experts also Paid great attention to sea fog. Ernlnons and Montgomery(1974), chipper (1994) and Rayrnond et al. (1989) have studied sea fog thorOUghly.HOwever, studies on Arctic sea ice have rarely been carried Out becauSe of the sever environment and less htnnan activity in the region. There …  相似文献   
364.
根据2001年7月对南黄海的大面积调查,研究了南黄海夏季pCO2的分布机制,着重讨论下层海水涌升和长江冲淡水对海-气界面CO2通量的贡献,并给出了南黄海海-气界面CO2通量。研究结果表明:夏季南黄海总体上是CO2的1个弱源,大约向大气中释放45.05×104t C。夏季南黄海表层海水pCO2分布表现出了极大的不均性,其汇区主要由长江冲淡水造成,影响区域占汇区吸收CO2的99.9%;而在源区,下层海水涌升虽然面积较小却占源区释放CO2的35.2%。可见陆架边缘海区源/汇格局的地域差异非常之特别。  相似文献   
365.
Abstract. Three triplefin blennies occur sympatrically in the Mediterranean Sea; Tripterygion tripteronotus and T. melanurus are endemic, whereas T. delaisi is also found in the Eastern Atlantic. Although very similar in morphology, ecology and behaviour, some striking differences exist among reproductive strategies. Several authors proposed hypotheses on the evolution of these species. In order to enhance insight into the genetic structure of this genus, an enzyme electrophoretic survey was performed. Samples of 40 to 45 specimens of each species were collected near Calvi (Corsica, France). Twenty-four enzyme loci were analysed, of which 17 appeared polymorphic. T. delaisi showed a high level of average observed heterozygosity (Ho) of 0.140, as opposed to very low levels of 0.009 and 0.021 in T. tripteronotus and T. melanurus , respectively. Nei's genetic distance was 0.21 between T. delaisi and T. tripteronotus , 0.35 between T. delaisi and T. melanurus and 0.45 between T. tripteronotus and T. melanurus . We hypothesise that divergence of these species started before the Pleistocene and that the endemic species survived the Pleistocene glaciations in refugia within the Mediterranean. The possibility that T. tripteronotus and T. delaisi diverged through sympatric speciation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366.
本文根据1982年4月21日~5月12日,7月23日~8月5日,10月12~30日在34°30′N以北.124°E以西黄海水域污染现状综合调查中获得的样品和资料,分析了本海区水母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以及季节变化。调查海区共鉴定有34种水母,其中优势种有盘形美螅水母Clytiadiscoida,四枝管水母Proboscidactylaflavicirrata,五角水母Muggiaeaattantica。秋季(10月)为水母类总个体数的高峰期(8.67个/m3)。水母类的分布与水温、盐度密切相关,海流或水团也起重要作用.水母类分布的变更可以反映出沿岸水和外海水相互推移和消长状况。  相似文献   
367.
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对南海北部陆架海洋表层温度锋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7年(1993~1999)月平均的SST卫星遥感资料,分析了南海北部陆架区域海洋表层温度锋在一年中的逐月变化特征,表明南海北部陆架海洋表层温度锋存在明显的季节内变化。结合风场的卫星遥感资料,分析了东北季风对南海北部陆架温度锋的影响,表明东北季风风速的增加有利于温度锋强度的增强。通过对黑潮南海流套入侵较强的1999年2月与流套入侵较弱的1998年2月的SST卫星遥感资料的对比分析,考察了黑潮南海流套的入侵对南海北部陆架温度锋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潮流套的较强入侵能够增加陆架温度锋的强度,对温度锋的走向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8.
369.
南海中部海区次表层NO2^——N的最大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嘉东 《台湾海峡》1992,11(2):138-145
本文根据1983年9月至1985年1月南海中部海区综合调查所获得的NO_2~--N及有关参数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该海区NO_2~--N的分布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调查海区NO_2~--N含量的变化范围在0~0.54μmol/L之间,其中小于0.05μmol/L的测定值约占测定总数的82.1%,而大于0.05μmol/L测定值基本上出现在50~150m层。文中还对该海区次表层NO_2~--N最大值形成的机理作了初步探讨,指出密度跃层的终年存在、铵的氧化和浮游植物的代谢过程是调查海区次表层NO_2~--N最大值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