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0篇
  免费   301篇
  国内免费   160篇
测绘学   618篇
大气科学   342篇
地球物理   145篇
地质学   284篇
海洋学   96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129篇
自然地理   219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以球壳模型重力地形改正计算理论为依据,探索了地平线偏差和未考虑地球曲率的平板模型对重力地改的影响;研究了平板模型重力地改精度与地改内半径、工作区整体海拔和测点间高差的关系。通过理论模型试验和实测资料计算,发现工作区整体海拔和测点间高差对重力地形改正有较大影响,提出使用高分辨率DEM数据计算重力地形改正值时,参考工作区海拔高程和测点间高差,从中区即采用球壳模型计算,并给出了建议参数,可较大程度地提高重力地形改正精度。  相似文献   
992.
无人机搭载高分辨率传感器,获取的正射影像和数字表面模型(DSM),能够很好的反映精细地形表面特征。本文以藏东南地区雅弄冰川末端为研究区,利用M300 RTK无人机搭配睿铂M6P量测型相机,获得了地面分辨率为1.5 cm的正射影像及DSM。与航天遥感数据Planet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TanDEM相比,无人机航测获取的正射影像、DSM在提取冰川边界、冰川表面形态上具有较大优势。本文利用坡度阈值法、R成像波段阈值法,能够有效提取冰裂隙、冰面湖的分布,且自动提取误差小于10%。因此,无人机航测获取冰川区精细地形在未来冰川研究中具有非常大的潜力,尤其是提取冰面特殊形态,研究微尺度地形对冰川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3.
    
Rock glaciers and large ice-debris complexes are common in many mountain ranges and are especially prominent in semi-arid mountains such as the Andes or the Tien Shan. These features contain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ice but their occurrence and evolution are not well known. Here, we present an inventory of the ice-debris complexes for the Ak-Shiirak, Tien Shan's second largest glacierised massif, and a holistic methodology to investigate two characteristic and large ice-debris complexes in detail 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s and remote sensing analysis using Sentinel-1 SAR data, 1964 Corona and recent high resolution stereo images. Overall, we found 74 rock glaciers and ice-debris complexes covering an area of 11.2 km2 (3.2% of the glacier coverage) with a mean elevation of about 3950 m asl. Most of the complexes are located south-east of the main ridge of Ak-Shiirak.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GPR) measurements reveal high ice content with the occurrence of massif debris-covered dead-ice bodies in the parts within the Little Ice Age glacier extent. These parts showed significant surface lowering, in some places exceeding 20 m between 1964 and 2015. The periglacial parts are characterised by complex rock glaciers of different ages. These rock glaciers could be remnants of debris-covered ice located in permafrost conditions. They show stable surface elevations with no or only very low surface movement. Howev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ronts of most rock glacier parts indicate slight activity and elevation gains at the fronts slight advances. GPR data indicated less ice content and slanting layers which coincide with the ridges and furrows and could mainly be formed by glacier advances under permafrost conditions. Overall, the ice content is decreasing from the upper to the lower part of the ice-debris complexes. Hence, these complexes, and especially the glacier-affected parts,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assessing the hydrological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 201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94.
黄土斜坡动力响应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坤  董林  李璐 《地震工程学报》2019,41(3):694-701
斜坡动力响应特征与斜坡形态密切相关,若入射地震波主频接近斜坡卓越频率就会放大斜坡动力响应,甚至造成斜坡失稳。汶川地震对远离震中的黄土地区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破坏,局部场地震害和地震动放大效应显著。选取汶川地震典型黄土斜坡场地,利用地形台阵流动观测和数值模拟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开展强震动作用下黄土斜坡场地动力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坡顶卓越频率最小,其PGA放大系数甚至达到坡底的1.98,这种现象可能与斜坡高差和入射波波长之比密切相关,比值0.2时坡顶放大效应达到最大。随斜坡坡度增加,放大效应增强,坡顶反应谱卓越周期放大系数可达5,说明斜坡地形对强震地面运动有显著影响。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际强震观测基本吻合,其结果对黄土地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具有重要的科学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95.

利用高密度地面自动站逐小时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河南省2010-2015年雨季(5-9月)短时强降水(flash heavyrain,FHR)的时空分布特征。主要结果如下:河南省FHR集中发生在7、8月,其中7月最多,8月次之;河南雨季FHR量、降水贡献和发生频率的局地差异明显,主要存在4个大值区,即豫北黄河以北地区、豫东商丘地区、豫西南伏牛山以南以东地区、豫南沿淮及其以南地区;地形对降水的增幅作用显著,且主要是通过增加FHR发生频次实现的;FHR频次日变化呈明显的双峰结构,傍晚至凌晨的前半夜为FHR频发时段;4个大值区内FHR频次日变化差异明显,如黄河以北地区其日变化幅度较大、呈单峰型,而沿淮及其以南地区其日变化幅度较小、呈持续活跃型;大部分FHR前后都伴随着连续降水,降水过程的持续时间主要在1~8 h之间,持续时间大于等于3 h的过程主要位于两个与地形密切相关的高频集中区,即伏牛山以东支脉的喇叭口地形区和沿淮及其以南地区。

  相似文献   
996.

根据地形特征,将西南地区划分为高原区、边坡区和盆地区,引入统计学  相似文献   

997.
干旱—半干旱地区第四纪冲洪积扇蕴含着丰富的气候与构造信息,划分并描述不同时期的冲洪积扇单元及其地貌特征是开展第四纪冲洪积扇研究的重要步骤。野外考察等传统方法是对冲洪积扇进行描述与填图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但在此之前对冲洪积扇进行大范围的自动化地貌初步分级则可为地貌填图提供指导,从而提高后续的野外工作效率。文中借助航空影像生成的0. 2m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提取老虎山地区各冲洪积扇单元的起伏度与粗糙度,实现对各冲洪积扇单元的分类与差异探讨。研究表明,随着提取窗口尺寸的增大,粗糙度迅速增大,而当提取窗口增大到一定程度后粗糙度过渡为缓慢增大并达到稳定的状态。在尺寸为8m×8m的滑动取样窗口下,起伏度与粗糙度随着冲洪积扇年龄的增加,呈现先减小而后增大的趋势,这恰好反映了冲洪积扇的动态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998.
巴颜喀拉地块夹持于昆南缝合带、金沙江缝合带及龙门山断裂带之间,出露了较多的花岗岩体。当俄花岗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当俄岩体具有较高SiO_2含量(w(SiO_2)=65.78%~70.22%)、过铝质(A/CNK=1.58~1.95,1.1)特征,属过铝质高钾钙碱性A型花岗岩;该岩体总体形成温度为700℃—800℃,总体形成压力为0.05GPa—0.2GPa,为低压高温环境;岩石具有Rb、Th强正异常,Ba、Nb、Sr、P、Ti强烈亏损,轻稀土强烈富集特征,且具有一定的负Eu异常,显示出有壳源的特征;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测年为211.9 Ma±1.9Ma,表明岩浆侵位时代为中生代晚三叠世。当俄花岗岩体形成于碰撞造山后期地壳减薄环境中,属于印支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99.
研究区主要包括北京东部的通州、平谷、顺义、燕郊、大厂和三河,位于华北沉降带北部、阴山东西向构造带南缘。该区地势总体上西北略高,东南略低,为大型缓倾斜平原,地形不仅受本区内北东向断裂的影响,还受北西向断裂的影响。资源三号卫星立体影像(ZY3)DEM和NASA航天飞机雷达地形任务(SRTM)DEM在北京地区地貌特征研究中显示出了许多优于其他DEM的优势。文章利用包括水系偏转、河长坡降指标(SL)、面积-高程积分值(HI)、等值线分级色彩显示和地形粗糙度等几种地形参数,分析了地形特征与断层构造活动性的关系。水系的右旋偏转证实了该区北东向断裂的右旋走滑活动,如夏垫断裂和其他相邻断裂。SL指数表明,河床纵剖面在横跨断层处均是陡坡;HI的高值主要集中在南口-孙河断裂与该区其他北东向断裂的交汇处,夏垫断裂的中段,以及香河县西北部,反映了该区强烈的构造活动,同时也反映出可能存在隐伏断层。另外,研究表明,面积、高程积分值的高值区与低值区相邻衔接处,往往是地震危险性较大的地方。此外,平原区相同值域的面积-高程积分所反映的构造活动强度应该与山区不同,因此地貌演化阶段划分标准也应与山区有所不同。等值线分级色彩显示对地形变化非常敏感,当与已识别的断层重叠时,大部分地形突变的地方都与断层活动有关。地形粗糙度分析显示不同断裂带的地形粗糙度与断裂活动强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安徽省82个气象观测站自建站至2018年2月雨凇、雾凇、混合淞日数,15个观冰站覆冰厚度和海拔高度数据,通过建立覆冰厚度与凇日数之间的关系,推算安徽省82个测站30 a、50 a和100 a一遇的标准冰厚,最后利用地形对标准冰厚进行订正。结果表明:安徽省各重现期下的标准冰厚与雨凇、雾凇和混合凇总日数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海拔高度与各重现期下标准冰厚呈指数关系;对海拔高于100 m的地区利用海拔高度对标准冰厚进行订正,可得到更为合理的安徽省各重现期下标准冰厚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