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49篇 |
免费 | 534篇 |
国内免费 | 30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56篇 |
大气科学 | 518篇 |
地球物理 | 307篇 |
地质学 | 568篇 |
海洋学 | 194篇 |
天文学 | 11篇 |
综合类 | 252篇 |
自然地理 | 37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58篇 |
2023年 | 62篇 |
2022年 | 86篇 |
2021年 | 93篇 |
2020年 | 111篇 |
2019年 | 121篇 |
2018年 | 85篇 |
2017年 | 148篇 |
2016年 | 129篇 |
2015年 | 150篇 |
2014年 | 139篇 |
2013年 | 234篇 |
2012年 | 177篇 |
2011年 | 164篇 |
2010年 | 129篇 |
2009年 | 149篇 |
2008年 | 132篇 |
2007年 | 155篇 |
2006年 | 138篇 |
2005年 | 113篇 |
2004年 | 106篇 |
2003年 | 64篇 |
2002年 | 59篇 |
2001年 | 54篇 |
2000年 | 54篇 |
1999年 | 27篇 |
1998年 | 32篇 |
1997年 | 47篇 |
1996年 | 29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24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93.
大气参数查找是遥感图像大气校正中一个重要的步骤。本文针对当前多数大气参数查找表普适性不强、查找表数据存储空间巨大、具体实施步骤不详细的问题,建立了一个通用化的多维大气参数查找表,其光谱分辨率为1 nm,并适用于多种遥感传感器。本文采用二进制文件方式存储查找表,并研究采用多维拉格朗日和多维反距离加权插值方法对输入参数进行插值。结果表明以二进制文件方式存储查找表,不但可以最大化地减少磁盘存储空间,还可以实现查找表数据快速随机读取;相对于多维反距离加权插值方法,多维拉格朗日插值方法的速度更快,精度更高,与MODTRAN4.0模型计算结果(真值)相比,它的误差仅为±1.0%左右。 相似文献
94.
95.
针对地球化学数据中存在的离群数据点在地球化学图面上出现的等量线畸变或“牛眼点”现象,本文使用多种数据网格化插值方法和参数对比以消除“公牛眼”现象,结果表明,克里格、径向基本函数、改进的谢别德、最小曲率、移动平均等方法均不能较好地消除该现象。各种网格化算法编制的地球化学等量线图和交叉验证结果证明,以改进的指数距离幂倒数加权网格化方法效果最好,并且网格参数选择中以取样间距为网格间距,以2.5倍网格间距为搜索半径和幂指数因子的网格化参数既能消除等量线畸变现象,又能对原始数据进行较接近的表达。上述各种地球化学数据网格化插值方法的对比及结果可为地球化学数据处理中遇到同类问题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96.
97.
抚顺浑南地区成矿条件有利,找矿信息较多,但以往相应的地质科研工作投入甚少。作者以该区找矿勘查资料为依据,着重阐述了成矿地质背景,并系统分析了该区成矿地质条件、矿体地质特征以及分布规律,同时提出了进一步找矿的方向。 相似文献
98.
东秦岭寒武纪构造古地理概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提出寒武纪以商丹断裂带为界,东秦岭地区北部属中朝板块南部陆缘区,为主动大陆边缘,以双列岛弧为特征;中部和南部属杨子板块北部陆缘区,由两隆(大陆区北缘和中秦岭微板块)—凹(南秦岭盆地)组成,为被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99.
在我国加快实现气象业务现代化进程及2012年7月21日北京出现特大暴雨洪涝灾害的背景下,较为系统地回顾总结了近50 a华北暴雨的主要研究进展,其内容涉及大尺度环流形势及其分型、中低纬度系统相互作用、水汽输送、高低空急流、直接造成暴雨的中尺度系统、复杂地形以及下垫面、气候学特征等诸多方面。对这些研究成果的梳理,旨在加深对华北暴雨的理解和认识,加强华北暴雨研究,提高华北暴雨的预报水平。提出在继续开展大尺度系统发展演变研究的同时,有必要借助新型观测和数值模拟手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华北暴雨β(γ)中尺度系统细致研究,以期更清楚地揭示华北暴雨中尺度系统的三维结构特征、发生发展机理。 相似文献
100.
《The Cartographic journal》2013,50(3):195-197
AbstractA novel method called multidirectional visibility index (MVI) has been developed and verified. The MVI improves standard cartographic analytical shading with a number of enhancements to topographic detail and prominent structures, i.e. the portrayal of flat areas in lighter tones, the accentuation of morphologic edges, and the multiscale visualisation of morphologic terrain features. The procedure requires a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 and involves the following steps: visibility mask computation; the respective multidirectional altering of the azimuth and elevation angle; the generation of continuous grid MVIs that indicate upper/lower views, quasi-slope, and relative relief; and an appropriate visualisation of the relevant MVI as a standalone techniqu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standard hill-shaded relief. The modelling parameters are robust and therefore highly adaptive to different landform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