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8篇
地球物理   107篇
地质学   31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81.
柯璇  石颖 《地球物理学报》2017,60(11):4468-4479
通常工业界实现逆时偏移算法时采用有限差分数值方法模拟地震波场,波场模拟常常受稳定性条件限制,且易产生数值频散,成像精度降低.本文引入了一步法波场延拓方法,首先构建声波传播算子,借助Chebyshev多项式和Jacobi-Anger展开式近似传播算子中的e指数项,进而实现波场递推,该方法时间步长的选取不受稳定性条件限制而且不存在空间频散现象.本文将一步法波场延拓方法用于逆时偏移成像的波场模拟,并提出双缓冲区存储策略,在不增加计算量的前提下,大幅降低了逆时偏移方法的波场存储量.波场模拟和逆时偏移成像测试表明,本文提出的一步法波场延拓方法模拟地震波场精度高,消除了频散影响,可在较大时间步长的情况下实现高精度波场模拟;提出的基于一步法波场延拓的逆时偏移方法成像质量好;基于双缓冲区存储策略的逆时偏移成像方法存储成本低.  相似文献   
82.
中国东北地区太平洋板块精细俯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国明  张贵宾  徐峣 《现代地质》2012,26(6):1125-1135
中国东北地区的火山较为活跃。一些学者认为这些火山的起源与西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和软流圈物质的上涌存在密切联系。尽管天然地震层析成像结果明显地显示出火山区下方存在着太平洋板块,但板块的厚度、存在范围等俯冲特征仍然不是特别清晰。为此,采用远震层析成像和走时拟合相结合的方法深入研究了中国东北地区的壳幔速度结构,特别是太平洋俯冲板块的精细结构。研究结果表明:(1)板块的平均厚度和速度异常分别为85 km和1%,而且与日本海地区结果进行对比可推测板块并未增厚;(2)板块以低角度俯冲进入地幔过渡带,到达过渡带底部后弯曲成水平状,向西延伸至东经127°而停止;(3)水平延伸的板块恰好位于火山区的下方。这些俯冲特征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陆内火山的起源及地球深部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83.
射线法模拟分析井间地震观测的波场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按照井间地震的观测系统,用改进的突变点加插值射线追踪方法,追踪每炮每道的射线路径,计算几种主要类型的波沿射线路径的波至时间和射线振幅,制作井间地震多炮多道水平分量和垂直分量的合成记录.并将合成记录选排为井间共炮点道集、共接收点道集、共偏移距道集和共中心深度点道集,系统地分析了不同道集内几种主要类型的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对野外观测的实际井间地震记录进行了模拟,从复杂的井间地震记录中,识别出井间地震实际观测到的不同类型的波场,为随后的井间地震资料处理和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4.
华夏地块中部宽频地震剖面深部速度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夏地块处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相互作用的前沿.我国著名的南岭成矿带和武夷成矿带均位于华夏地块内.已有的研究认为,南岭和武夷的成矿作用可能与中生代晚期岩浆岩的底侵有关.为研究深部速度结构,本研究在2017年7月至2020年8月期间布设了一条横跨南岭成矿带与武夷成矿带的宽频地震测线.该测线共有81个流动台站...  相似文献   
85.
Two types of dispersive seismic waves have been acquired in different geological settings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to reveal the elastic parameters of the shallow marine subsurface. Scholte waves as well as acoustic guided waves are excited by a near-surface towed airgun, and recorded using two acquisition methods: (1) the towed-acquisition system using a hydrophone streamer towed close to the sea floor, and (2) the stationary-receiver method using Ocean-Bottom Seismometers and/or Hydrophones (OBS/OBH). Our diverse data sets reveal that the spatial sampling of the wavefield required to avoid aliasing may vary significantly for different geological settings. Scholte waves are characterised by a few distinct modes observed at low frequencies and low phase velocities. Their dispersion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depth profile of the shear-wave velocity. Acoustic guided waves show profound amplitude variations of numerous higher modes over a broad frequency range. These are sensitive to shear-wave velocity, but more sensitive to compressional-wave velocity than Scholte waves are. To avoid the identification of distinct modes we infer 1-D models of elastic parameters of the subsurface from the inversion of the full wavefield spectra of acoustic guided waves. In the Siberian Laptev Sea we infer the presence of a soft sediment layer (8–10 m) with a well resolved strong S-velocity gradient (150–450 m/s). In the Baltic Sea a low P-velocity layer with a strong vertical gradient (1250–1440 m/s) corresponding to a post-glacial gassy mud layer could be resolved, which agrees well with the sediment stratigraphy derived from a gravity core.  相似文献   
86.
龙门山断裂带深部构造和物性分布的分段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龙门山断裂带周边的固定数字地震台网和流动地震观测获得的宽频带地震记录,用多种地震学方法研究该地区的地壳上地幔结构。深部结构研究表明,龙门山断裂带物性分布具有显著的分段特征。用远震接收函数H-k叠加方法计算了各个台站的地壳厚度和波速比。地壳厚度总体变化是,地壳从东向西增厚,最小厚度为37.8 km,最大厚度是68.1 km。从东南向西北横跨龙门山断裂带的地壳急剧增厚,从41.5 km增厚至52.5 km。但是,龙门山断裂带两侧地壳厚度的差异在断裂带的南段和北段是不同的。在南段,地壳厚度急剧变化的分界线在中央断裂附近;在中段,分界线在后山断裂附近;在北段,则断裂带两侧地壳厚度差异很小。泊松比的空间分布是,松潘—甘孜地体北部和西秦岭造山带具有低泊松比(ν<0.26),扬子地台具有低—中泊松比(ν<0.27),松潘—甘孜地体南部、三江褶皱带和四川盆地具有中—高泊松比(0.26<ν<0.29)。除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及其附近,大部分地区均不具有超高的泊松比(ν>0.30)。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地壳具有高泊松比(ν>0.30),而北段地壳则为中—低泊松比。高泊松比可以看成是铁镁质组分增加和/或部分熔融的证据,表明那里的下地壳部分熔融是可能的。松潘—甘孜地体东南部地区的下地壳处于富含流体或温度较高的部分熔融状态,它有助于青藏高原的下地壳物质向东运动。青藏高原东部中、上地壳向东运动受刚性强度较大的扬子地台的阻挡,沿龙门山断裂带产生应变能积累。当应变达到临界值,发生急剧的摩擦滑动,释放积累的应变能,产生汶川Ms8.0地震。汶川地震在龙门山断裂带不同地段,表现出不同的破裂特征和余震分布,可能与断层带的分段深部构造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87.
声波散射数值模拟的两种新方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声波散射的数值模拟问题一般用网格法或积分方程法解决。当模型的尺度很大时,两种方法都会遇到计算机资源不足所造成的困难。另外,在网格法中,场源的位置和场源附近的波场奇异性逼近精度都受网格点的控制,因此难以满足实际问题所提出的要求。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两种处理声波散射问题的新方案。一种主要针对网格法,另外一种针对积分方程法。在针对网格法的方案中,通过模型分解和波场分裂,将原始的总场计算问题转化为散射场计算问题。由于背景场是由解析公式给出的,所以可以将场源放置在数值网格的任意位置,不一定非得在网格点上。基于同样的原因,场源附近的波场奇异性可以精确地算出。在针对积分方程法的方案中,通过引入拟线性近似,使得散射场的数值求解不必再借助于代数方程组,只要进行数值积分即可。所建立的数值计算方案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其基本思想可以直接用于解决弹性波散射的数值模拟问题并用于反演密度和速度。  相似文献   
88.
89.
分析了相邻井下、地表地震计记录的背景噪声及近震、远震波形特征,以及相关的振幅谱及近震、远震接收函数波形特征。结果表明,井下地震计记录的背景噪声比地表地震计小1个数量级,其近震、远震波形记录较清晰、简洁;井下、地表地震计记录的远震振幅谱和径向接收函数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背景噪声、近震振幅谱、近震接收函数、远震切向接收函数波形存在一定差异;由地表地震计得到的近震震级比井下地震计的大0.12,地表地震计到井下地震计之间的P波速度约为2 km/s。  相似文献   
90.
利用多层常Q模型描述层状介质探地雷达信号的衰减,并应用谱比法,通过求均方根Q值求得了层状介质每一层的Q值。将波场延拓理论应用到探地雷达信号的反Q滤波数据处理中,其步骤为:假定地下Q模型为多层常Q结构,对每个常Q层,将地表波场记录直接延拓到当前层顶部;在常Q层内对延拓后的波场在时频域采用广义S变换,对信号进行反Q滤波;对滤波结果求广义S反变换,得到反Q滤波后的时域信号。最后利用本方法对合成的3层探地雷达衰减记录和实验得到的2层探地雷达衰减记录进行了振幅和相位补偿,验证了该算法在探地雷达反Q滤波中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