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1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172篇
测绘学   247篇
大气科学   64篇
地球物理   264篇
地质学   437篇
海洋学   173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24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571.
Oil spill detection with fully polarimetric UAVSAR dat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iu P  Li X  Qu JJ  Wang W  Zhao C  Pichel W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2011,62(12):2611-2618
In this study, two ocean oil spill detection approaches based on four scattering matrices measured by fully polari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are presented and compared. The first algorithm is based on the co-pola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ρ, and the scattering matrix decomposition parameters, Cloud entropy (H), mean scattering angle (α) and anisotropy (A). While each of these parameters has oil spill signature in it, we find that combining these parameters into a new parameter, F, is a more effective way for oil slick detection. The second algorithm uses the total power of four polarimetric channels image (SPAN) to find the optim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oil spill signature. Otsu image segmentation method can then be applied to the F and SPAN images to extract the oil slick features. Using the L-band fully polarimetric Uninhabited Aerial Vehicle –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UAVSAR) data acquired during the 2010 Deepwater Horizon oil spill disaster event in the Gulf of Mexico, we are able to successfully extract the oil slick information in the contaminated ocean area. Our result shows that both algorithms perform well in identifying oil slicks in this case.  相似文献   
572.
二维菲涅耳带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量研究证明CRS叠加能提高地震勘探的信噪比,但是能否提高分辨率的关键在于如何确定CRS叠加孔径.本文详细探讨了地震波反射过程中菲涅耳带的特征,认为起伏地形下菲涅耳带可以采用椭圆予以近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通过菲涅耳带来确定CRS叠加孔径的方法,并应用于泌阳凹陷陡坡带的地震剖面.结果表明,由于菲涅耳带确定的叠加范围使地震信号的能量达到最佳,相对于CMP叠加,菲涅耳带CRS叠加同时提高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特别显示了中深部较弱的地震信息,而常规的CRS叠加则只在于提高资料的信噪比和改善浅部的地震信息.  相似文献   
573.
黑河流域观测通量的空间代表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表湍流通量包括显热通量和潜热通量,它的准确测定对天气气候预报、农业节水和水资源管理等意义重大。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通量测量技术有涡动相关仪(EC)和大孔径闪烁仪(LAS),前者是单点观测,观测范围通常只有几百米;后者近年来得到长足的发展,可以观测从几百米到十几公里尺度上的区域湍流通量。建立了EC和LAS通量解析足迹模型,详细介绍了足迹模型的理论依据和建立方法,并对二者模型的异同进行了阐释。在黑河流域遥感—地面观测同步试验中,以高寒与干旱区伴生的黑河流域为试验区,包括寒区水文试验、森林水文试验和干旱区水文试验,使用足迹模型分别分析了临泽草地站、阿柔冻融观测站的EC、LAS观测通量的源区,结合风向变化规律,对二者通量观测差异进行分析解释;分析了盈科灌区绿洲站、大野口关滩森林站的EC观测数据,以及阿柔冻融观测站的EC、LAS观测数据,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月份,进行观测站点的空间代表性分析。结果表明:对通量观测站点进行空间代表性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可得到观测站点通量源区的时空变化特征,同时足迹模型在通量观测数据的分析中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可为今后通量观测数据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74.
运用模糊综合评判和层次分析法对疏勒河流域昌马灌区、双塔灌区和花海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昌马、双塔和花海三大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各不相同。昌马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处于高级阶段,开发潜力最小,进一步开发应以深度开发为主,同时加强水资源的综合管理;双塔灌区和花海灌区均处于中级阶段,进一步开发潜力较大,其中花海灌区开发潜力最大,水资源开发方式应逐渐从广度向深度转变,耗水型向节水型过渡。研究结果对疏勒河流域灌区尺度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75.
上海市浅层地下水环境地球化学背景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文章就文章在简要介绍上海市浅层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就上海市浅层地下水环境地球化学调查的方法进行了论述。针对浅层地下水环境背景值进行分析,指出本市浅层地下水环境的主要污染类型属综合性有机污染。  相似文献   
576.
四川祁家河铅锌硫多金属矿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四川祁家河铅锌硫多金属矿采用优先浮选流程,实现了铅、锌、硫的有效分离回收,获得了的铅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55.50%和75.45%的铅精矿,锌的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50.58%和92.87%的锌精矿,硫的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47.22%和71.76%的硫精矿.  相似文献   
577.
山区型河道一维水力数值模拟糙率确定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龙喜  朱羿  蒋莉华 《水文》2002,22(6):16-18,62
糙率参数取值是河道水流一维数值模拟的关键技术。山区型河道因河势变化急剧而产生的局部阻力对水流流态影响较大。根据山区型河道的水力特性,提出了综合反映子河段内河底切力及局部阻力的综合糙率的确定方法,并通过算例对该方法进行了测试,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该方法使得水流一维数值模拟时的计算子河段划分趋于方便,同时对于缺少历史观测资料的河道糙率参数的确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78.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沙三下亚段孔店组具有陡坡 (断阶 )带—扇三角洲构造岩相带、缓坡带—三角洲及滩坝 -湖底扇构造岩相带、深陷带 -远岸及滑塌成因湖底扇构造岩相带和凹中隆起 (中央隆起 )带 -滩坝及滑塌成因湖底扇构造岩相带等四个构造岩相带。油气成藏受到沉积相带、成岩相带和构造位置的共同影响 ,因而在东营凹陷不同的构造岩相带具有各具特色的沉积、成岩和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579.
徐珏 Moh  GH 《地质论评》1993,39(3):231-235
作者通过T1—In-S三元系实验研究,在300℃等温面上发现4个三元固溶体相和2个三元相。4个三元固溶体相的成分变化范围分别是:(Ⅰ)T1_(2C)InS_(16)-T1_(40)In_3S_(33);(Ⅱ)T1_4InS_5—T1_4InS_4;(Ⅲ)T1_8In_2S_7—T1_(15)In_3S_(11)和(Ⅳ)T1_2In_2S_5。2个三元相的成分分别是T1_3InS_3和T1_2In_2S_3。这些相之间的关系清楚地示于T1-In-S相图中。此外,在600℃时合成了三元相T1In_2S_3,并对前人的实验研究进行了补充和修正。  相似文献   
580.
开阳磷矿洋水矿区矿山开采与环境综合治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汤贤勇 《贵州地质》2001,18(1):64-67,63
本文就贵州省开阳县金中镇洋水矿区矿山开采现状,特点,引起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综合治理对策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