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0篇
  免费   169篇
  国内免费   178篇
测绘学   260篇
大气科学   68篇
地球物理   275篇
地质学   454篇
海洋学   177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24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61.
我国南方碳酸盐岩广泛分布,具有巨大的油气资源潜力和勘探前景.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项目选择我国典型南方海相碳酸盐岩裸露区开展地震勘探技术攻关.针对该区地表灰岩普遍出露、激发弹性波能量转换少、散射噪音干扰严重等勘探难点,研究和应用了“宽线+折线”地震采集技术和与其配套的拟三维地震处理技术,能较好地压制噪音,提高剖面信噪比,在主要目的层得到了较好的成像效果,桂中1井钻探结果与地震勘探解释成果吻合较好,检验了该方法用于南方碳酸盐岩地区勘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62.
为满足地震监测需要,在中国西部格尔木地区拟建立小孔径地震台阵,并建立临时地震台阵。新建临时台阵记录到青海地震月报目录中大部分地震,及目录中未有地震序列60多个。可见,格尔木地震台阵的建立将改善该地区地震监测能力,从而改善中国西部地区的地震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563.
再生钻石是使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以天然钻石为基底再生长合成钻石层,得到具有整体外观的钻石产品。由于再生钻石含有天然钻石的氮杂质信息,传统的合成钻石排查方法和检测流程已不再适用于再生钻石的检测。本文对实验室检出的一颗再生钻石进行了详尽的宝石学测试分析,以建立再生钻石的最佳检测方案。结果显示:常规的显微观察、钻石仪器排查以及红外光谱测试都不能将再生钻石检出。DiamondViewTM多方位发光图像观察该样品呈现清晰的发光分层现象,上层为红色荧光与蓝绿色磷光,下层为深蓝色荧光与惰性磷光;红外透射光谱分区域定点扫描样品上层为IIa型钻石,下层为Ia型钻石;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和光致发光光谱测试显示样品同时具有N3和高浓度[Si-V]-缺陷。综合判定该样品亭部的下半部分为天然钻石,亭部的上半部分和冠部为CVD合成钻石,CVD层厚度约740μm。作为我国首例报道的再生钻石,与国外已报道的同类型样品相比,该样品中分层界限不可见,且合成层厚度呈现明显增长。研究认为,应用多方位发光图像分析及光谱测试技术是再生钻石检测的关键。  相似文献   
564.
李俊超  朱斌  杨春宝  王路君  陈云敏 《岩土力学》2018,39(11):4071-4078
填埋场扩建是增大库容的重要手段,而其引起的沉降变形对填埋场及内部构筑物的稳定性有重大影响。针对扩建填埋场自重应力作用下的沉降变形问题,采用能够模拟我国固废工程特性的人工固废开展了平原型填埋场竖向扩建的离心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堆体自重应力沉降随固废龄期增大而减小,最大沉降可达到堆体初始高度的20%。新老堆体界面不均匀沉降随老堆体龄期增大而减小,界面水平位移最大值出现在新堆体坡肩附近,且随坡比增加和龄期减小而增大。坡比越小,龄期和垃圾坝的作用越明显。垃圾坝对填埋堆体变形的影响随其相对高度减小而减弱。试验结果略大于常用的填埋场一维沉降计算结果,为填埋场增容及中间衬垫设计和稳定评估等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65.
根据GPS高程拟合中不同拟合模型的特点,利用多面函数较好的整体拟合性和移动法灵活的局部拟合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面函数和移动法的综合模型。3种不同地形的算例表明,本文提出的综合模型在不同地形条件下较其他两种综合模型拟合效果更好,即拟合精度更高,残差更稳定。  相似文献   
566.
溢油事件的发生会给海洋环境的保护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运用现代化的监测手段和技术进行监测,及时发现溢油现象和违规行为,保护海洋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合成孔径雷达(SAR)技术是溢油检测的有效工具,在SAR图像中溢油表现为黑色的区域,但是黑色区域也可能会由其他的因素引起。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维经验模态分解(BEMD)的方法来识别溢油和疑似溢油。首先通过BEMD方法将感兴趣的区域分解为局部窄带的各分量—内蕴模函数(BIMF)之和,并对分解后得到的各分量IMF进行Hilbert变换,通过Hibert谱分析得到64维的特征空间,然后使用Relief方法得到5个特征向量,最后利用马氏距离分类器进行分类。通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准确地检测出溢油,准确率超过90%。  相似文献   
567.
A hydro-mechanical coupled model that can simultaneously consider the pore seepage of a rock matrix and the fracture seepage is proposed to simulate three-dimensional hydraulic fracturing. This model appropriately takes into account the fluid leak-off into the surrounding rock matrix from the fracture. Several examples are given to validate the seepage algorithms and the coupled model.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is model can solve problems involving pore seepage and fracture seepage through simple pure fracture seepage. Moreover, it can reproduce the fluid pressure distribution and the crack initiation and propagation and consider the fluid loss during hydraulic fracturing.  相似文献   
568.
分别选用两景Radarsat-2和TerraSAR-X数据,应用子带干涉技术获取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及其附近区域的沉降量,并将其与偏移跟踪技术结果进行对比,证明了子带干涉技术的地表形变监测能力,且分辨率越高、带宽越宽的TerraSAR-X数据得到的监测精度越高。用两景PALSAR数据,应用子带干涉技术获得唐洞煤矿地表方位向位移,与同期GPS监测数据进行对比,进一步验证了子带干涉技术的形变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569.
新疆戈壁地区近地面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观测对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大口径闪烁仪和QHTP-2型温度脉动仪对新疆戈壁地区近地面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进行对比观测。结果表明:两种仪器测量所得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皮尔森相关系数达0.68。大口径闪烁仪所测结果符合新疆戈壁地区近地面大气湍流强度日变化特征,与温度脉动仪测量结果随时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两种仪器测量结果在数量级上存在的差异,可能是由测量原理、测量高度、大气稳定状态等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570.
This study presents a novel approach for evaluating ground motion selection and modification (GMSM) procedures in the context of probabilistic seismic demand analysis. In essence, synthetic ground motions are employed to derive the benchmark seismic demand hazard curve (SDHC), for any structure and response quantity of interest, and to establish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a GMSM procedure and the bias in its resulting estimate of the SDHC. An example is presented to illustrate how GMSM procedures may be evaluated using synthetic motions. To demonstrate the robustness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two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stochastic models for simulating ground motions are considered. By quantifying the bias in any estimate of the SDHC, the proposed approach enables the analyst to rank GMSM procedures in their ability to accurately estimate the SDHC, examine the sufficiency of intensity measures employed in ground motion selection, and asses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onditioning intensity measure in probabilistic seismic demand analysis.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