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8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114篇
测绘学   470篇
大气科学   112篇
地球物理   263篇
地质学   451篇
海洋学   94篇
天文学   406篇
综合类   129篇
自然地理   2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Climate change presents clear risks to natural resources, which carry potential economic costs. The limited nature of physical, financial, human and natural resources means that governments, as managers of natural resources, must make careful decisions regarding trade-offs and the potential future value of investments in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This paper presents cost-benefit analysis of scenarios to characterise economic benefits of adapt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public institution (the provincial government) and private agents (forest licensees). The example provided is the context of assisted migration strategies for regenerating forests that are currently being implemented in British Columbia to reduce futur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forests. The analysis revealed positive net present value of public investment in assisted migration across all scenarios under a range of conditions; however, private sector agents face disincentives to adopt these strategies. Uncertainty about how the costs, benefits and risks associated with climate change impacts will be distributed among public institutions and private actors influences incentives to adapt to climate change (the “principal-agent problem”) and further complicates adaptation. Absent development of risk-sharing mechanisms or re-alignment of incentives, uptake of assisted migration strategies by private agents is likely to be limited, creating longer-term risks for public institutions. Analyzing incentives and disincentives facing principals and agents using a well-known tool (cost-benefit analysis) can help decision-makers to identify and address underlying barriers to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in the context of public lands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872.
基于闪电先导随机模式对不同连接形态的模拟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考虑到下行负极性地闪过程中大多上行正先导发展时不分叉的观测事实,基于已有的闪电先导二维随机模式,改变上行正先导的模拟方案,使其发展时不产生分叉,并对雷击高建筑物过程中下行先导与上行连接先导 (upward connecting leader,UCL) 之间头部-头部连接和头部-侧面连接 (侧击) 的两种形态进行模拟。以高度为440 m的建筑物为例,通过改变下行先导始发点 (高度为1000 m) 与高建筑物的水平距离,模拟高建筑物上雷击过程中先导之间的连接过程,结果表明:当下行先导始发点与高建筑物的水平距离从0增加到700 m时,UCL的长度呈持续增大趋势,UCL受侧击的概率总体上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在距离为500 m时达到最大值58%),侧击时UCL连接点以上的部分占整个UCL长度的比例总体呈持续增大趋势 (13%~49%)。  相似文献   
873.
在对哈密南—郑州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甘肃段)接地网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基于GIS技术,开发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接地网信息管理系统。系统采用ArcGIS作为系统开发平台,使用C#语言对系统进行开发,JSP开发前端网页界面,SQL2008作为系统数据库。在该系统平台上,可以将输电线路的塔基标注在地图上,并为每个塔基点建立信息表格;每个塔基信息包括接地网腐蚀情况、土壤理化参数、环境数据等。该平台可以直观地展示输电线路接地网的运行状态、土壤信息、环境信息、研究对策等综合信息。  相似文献   
874.
An improved axisymmetric mathematic modeling is proposed for the process of hydrate dissociation by depressurization around vertical well. To reckon in the effect of latent heat of gas hydrate at the decomposition front, the energy balance equation is employed. The semi‐analytic solutions for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fields are obtained by using Boltzmann‐transformation. The location of decomposition front is determined by solving initial value problem for system of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The distributions of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along horizontal radiate in the reservoir are calculated. The numeric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oving speed of decomposition front is sensitively dependent on the well pressure and the sediment permeability. Copyright © 201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875.
876.
强震短期前兆异常特征物理分析和解释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耀炜  牛安福  卢军 《地震》2004,24(4):57-65
总结了“十五”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强震短期前兆异常特征的物理分析和解释方面的研究成果, 并将主要进展归纳为4个方面, 即: 通过大量台网数据的扫描处理和震例研究, 分析了地电、 地形变、 地下流体强震短期前兆的典型特征; 提出了典型短期前兆特征依托的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进行了数值模拟和理论解释; 通过数值模拟方法, 探讨了短期地震活动性图像特征和强余震触发机理; 总结了大陆强地震的卫星热红外异常演化过程, 提出了活动断裂带内、 外温度和地表温度场提取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877.
共享地图符号库是空间信息网络共享和交互式分析服务中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以福建省3S应用综合服务平台、福建省政务信息共享平台中空间信息共享符号库建设为例,在分析基于GIS的地图符号库设计和实现技术基础上,结合多源空间信息网络共享、表达和分析服务的特点,提出一种面向网络综合服务应用的数字地图符号库的设计原理。基于GIS组件ArcObject开发一个分布于服务器端的共享地图符号库系统原型,并对其中的符号编辑、存储和管理的功能,以及符号化实施,作了详尽的叙述。该系统已集成于福建省政务信息共享平台服务代理系统上,初步实现了面向跨部门、跨行业网络共享和交互式分析的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878.
水泥土搅拌桩的施工质量问题和解决方法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何开胜 《岩土力学》2002,23(6):778-781
介绍了水泥土搅拌桩在我国的应用情况和可行性、危机性,指出了当前搅拌桩施工质量上存在的搅拌不均和桩身不连续问题,分析了出现质量问题的3方面原因:规范检测方法严重滞后;成桩工艺不合理;施工管理混乱,并针对性的提出了3大对策和9项工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79.
数字制图中地图符号的标准化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随着地理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的制作日益简便,应用日益普及,数字化网络化传播日益广泛,故此,电子地图符号的规范化、标准化势在必行,以保证地理信息感知和认知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在传统纸张地图图式规范的基础上,本项研究参照国际类似的标准文本,电子地图符号体系和符号实体应当适应数字技术和视觉环境的变化,进行合理的改进,原则上继承纸张地图符号的内容分类体系和形状分类体系,延续长期以来形成的纸张地图阅读的地理信息传输与读者认同的惯性。在深入审视符号视觉变量及符号视屏显示的复杂特征之后,提出对基本符号实体内容适当简化、对符号色彩、图元组合关系适当调整的实验方案,在通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上制作了基本地理底图的符号库标准草案,通过相关地图项目进行了大量的效果对比试验,并多次征求同行意见进行了补充、修改和完善,并在“中国空间信息网”网站上发布。  相似文献   
880.
朱宁  施建勇  陈海丰 《岩土力学》2006,27(2):257-260
在静压桩贯入问题的研究中,常用无限土体中圆孔扩张法来模拟桩端对土体的扩张。实际上,压桩问题属于半无限问题,必须考虑从无限问题转化到半无限问题后地面边界处应力的差异。针对半无限问题中地表应力的修正,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引入了应力函数解答来求解弹性条件下半无限问题,很好地修正了地表应力,得到了相应的解答。与原有的解答相比,提出的解答能够更好地反映半无限的特性,为进一步分析压桩问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