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31篇
  免费   1720篇
  国内免费   2829篇
测绘学   939篇
大气科学   2868篇
地球物理   2136篇
地质学   3010篇
海洋学   2078篇
天文学   414篇
综合类   569篇
自然地理   1366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296篇
  2021年   400篇
  2020年   404篇
  2019年   502篇
  2018年   426篇
  2017年   453篇
  2016年   430篇
  2015年   478篇
  2014年   600篇
  2013年   692篇
  2012年   599篇
  2011年   579篇
  2010年   506篇
  2009年   675篇
  2008年   658篇
  2007年   723篇
  2006年   649篇
  2005年   535篇
  2004年   511篇
  2003年   405篇
  2002年   401篇
  2001年   325篇
  2000年   292篇
  1999年   252篇
  1998年   226篇
  1997年   214篇
  1996年   206篇
  1995年   145篇
  1994年   130篇
  1993年   115篇
  1992年   94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Decadal variability of subsurface temperature in the North Pacific has been investigated. Two dominant regions were found; the central subarctic region (CSa) and the north-eastern subtropical region (NESt). In CSa, cooling (warming) of wintertime subsurface temperature corresponds to the large (small) temperature gradient and southward (northward) shift of subsurface temperature front, associated with the increase (decrease) of positive wind stress curl and the southward (northward) shift of curl τ zero line with 2 years delay.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relocation of subtropical-subarctic bounda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NESt, importance of heat flux through the sea surface and heat divergence in the Ekman layer is also discussed.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42.
沿海地区城市发展及地面沉降的系统控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运用系统工程原理,系统论述了地下水合理开发、管理和地面沉降系统控制,这对沿海地区地面沉降控制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3.
本文用能谱方法分析了黄海的海表面水温(SST)场的准周期变化。由分析结果清楚地看出,SST具有高频准周期变化:黄海北部以2.6—3.2,1.4—1.7,3.6—3.8和6.7个月的准周期为主;3.3—3.6,5,1.3—2.3及6.7个月在黄海南部占优势。同时,两个海域都有6.7和3.3年的明显的准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44.
云贵高原湖泊沉积物─水界面碱度扩散通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1991-1995年间5次在云贵高原泸沽湖,洱海湖和贵州阿哈湖,百花湖的湖心采集沉积物柱芯,界面水和湖水样品,通过其pH值和HCO3浓度剖面及界面碱度扩散通量的研究,首次定量评估高原湖泊界面扩散作用上不体碱度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云贵高原某些湖水寄宿时间对较长,湖水深度相对小的湖泊,界面扩散作用是水体碱度的重要来源之一,湖水寄宿时间较短,深度较小的湖泊,界面扩散对上覆水体的影响可以忽略不地。  相似文献   
45.
长江生源要素的输出通量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长江是太平洋西岸最大的河流,它源源不断地向东海输送大量物质,是舟山渔场的重要化学物质基础,不仅对长江口海区以至整个东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对太平洋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本文报道颗粒有机碳(POC)、溶  相似文献   
46.
Jaehoon Yoo   《Ocean Engineering》2007,34(8-9):1089-1095
A surface panel method treating a boundary-value problem of the Dirichlet type with the free surface is presented to design a three-dimensional body corresponding to a prescribed pressure distribution. The free surface boundary condition is linearized with respect to the oncoming flow, and computed by four-point finite difference scheme. Sample designs for submerged spheroids and Wigley hull are carried out to demonstrate the stable convergence, the effectiveness and the robustness of the method. The design of a 5500TEU container carrier is performed with respect to reduction of the wave resistance. To reduce the wave resistance, calculated pressure on the hull surface is modified to have the lower fluctuation, and is applied as a Dirichlet type dynamic boundary condition on the hull surface. The designed hull form is verified to have the lower wave resistance than the initial one not only by computation but also by experiment.  相似文献   
47.
东海陆架北部表层细粒级沉积物的级配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本文依据东海陆架北部 2 3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析资料 ,就东海陆架北部表层细粒级沉积物的级配及意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细粒级部分以 <0 .0 16 mm为优势粒级 ,可占到总细粒级沉积物的 75 %以上。济州岛西南泥质区以细于 0 .0 0 8mm粒级的沉积物占据优势 ,长江口泥质区则以 <0 .0 16 mm粒级的沉积物为主 ,两泥质区细粒级沉积物的级配很不相同  相似文献   
48.
湄洲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许爱玉  陈松 《台湾海峡》1993,12(1):16-20
根据1984年湄洲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析资料,讨论了它们的地球化学特征和主要来源。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Fe、Mn、Cu、Ni 的质量分数均值分别为3.21%、730×10~(-6)、19.4×10~(-6)、44×10~(-6)分布比较均匀,Pb、Zn 和Co 含量(质量分数均值分别为47.0×10~(-6)、25.8×10~(-6)和243×10~(-6))偏高,微量金属含量不受Fe-Mn 氧化物和有机物控制,本地区的金属来源受陆源输入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49.
通过对南海东北部128个表层沉积样品的定量研究,揭示隆源和矿物碎屑各组分的分布,也显示了组分分析作为一种简单、快速的研究方法在海洋古环境研究中的潜力,研究区生源碎屑的分布明显受与水深相关的深海溶解作用所控制,水深3500-4000m的现代南海CCD以下,钙质生物的含量急剧减少,而硅质生物的含量急剧增加,研究区表层沉积中的碎屑矿物主要来源于亚洲大陆,吕宋镐的风化产物只起次要作用,且其分布主要受与离岸距离远近和海流相关的搬运作用所控制。  相似文献   
50.
给出并讨论了海洋系统中由于热量交换、物质交换以及外力做功引起的熵通量的表达式;同时,根据新近调整的全球海 气界面的气候平均资料,估计了全球海洋与大气界面气候年平均的熵通量(熵流),这一熵通量主要取决于海 气界面的热量和物质交换的空间不均匀性。计算结果显示,由热量交换分量引起的熵通量对海洋系统的总熵通量起到主要的贡献作用,其值约为-555.6mW·(m2·K)-1;由海表风应力做功引起的熵通量相对较小,约为-0.09mW·(m2·K)-1;由物质交换引起的熵通量最小,仅为-0.02mW·(m2·K)-1。总的来说,海洋系统从外界获得的总熵通量为-555.7mW·(m2·K)-1,这也就意味着在气候平均定态下,海洋系统内部的熵产生在量值上等于系统的熵交换,即为555.7mW·(m2·K)-1。海洋系统的负熵流与其内部的各种不可逆过程引起的熵产生取得平衡,确保了全球海洋系统处于非平衡热力学定态,并维持着海洋系统中各种尺度的时 空有序现象的消长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