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73篇
地质学   75篇
海洋学   97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港珠澳大桥水下结构物的多手段探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利用侧扫声纳、浅地层剖面仪和磁力仪开展港珠澳大桥水下结构物的探测方法和过程,并将探测的结果与调查收集的资料比较,分析水下结构物的分布情况,不同探测方法得出的结果也可以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22.
浅地层剖面交互拾取解释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浅地层剖面探测在海洋学研究与海洋工程调查中使用愈来愈频繁,剖面资料的解释工作变得越来越繁重。因浅地层剖面实际解释工作的需要,结合浅地层剖面资料的特点,研究并实现了剖面反射层位的自动拾取、利用Event号交互拾取特征点、等Ping间隔拾取、求取海底下反射层位厚度等解释功能,这些解释功能的实现加快了剖面解释工作的进度,提高了解释结果的精度,并在实际浅地层剖面资料解释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3.
应用Argo资料分析西北太平洋冬、夏季水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Argo剖面浮标观测的温、盐度资料,分析了西北太平洋海域冬、夏季的温、盐度分布、水团结构及其分布。首先采用T-S点聚图法分析了该海域水团分布的基本情况,由点聚分析结果可知,该海域至少存在6种以上水团;再用模糊聚类软化法对水团作进一步划分,分别计算了该海域6至11类水团的F和△F值,结果表明,冬、夏季的△F值都以划分为8类时为最大,这与大洋水团的稳定性是一致的,因此,该海域冬、夏季水团以划分为8类最佳,它们分别是北太平洋热带表层水、北太平洋次表层水、北太平洋中层水、北太平洋副热带模态水、北太平洋深层水和赤道表层水,以及南太平洋次表层水和南太平洋中层水。  相似文献   
24.
国际Argo计划执行现状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Argo计划自2000年实施以来,世界上25个国家和团体已经在全球海洋中布放了5000余个Argo浮标,其中在海上正常工作的浮标已经超过3000个。这标志着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已经全面建成。文中将系统介绍国际Argo计划主要成员国在浮标布放、回收和Argo资料管理等方面所作出的贡献,以帮助读者对这21世纪的重大国际海洋观测计划有一较全面、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25.
A Moored Underwater Energy Conservation System for Profiling Measurement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re is a need to obtain the hydrologic data including ocean current,wave,temperature and so 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A new profiling instrument which does not suffer from the damage due to nature forces or incidents caused by passing ships,is under development to acquire data from this area.This device is based on a taut single point mid-water mooring system.It incorporates a small,instrumented vertically profiling float attached via an electromechanical cable to a winch integral with the main subsurface flotation.On a pre-set schedule,the instrument float with sensors is winched up to the surface if there is no ship passing by,which is defined by an on-board miniature sonar.And it can be immediately winched down to a certain depth if the sonar sensor finds something is coming.Since,because of logistics,the area can only be visited once for a long time and a minimum of 10 times per day profiles are desired,energy demands are severe.To respond to these concerns,the system has been designed to conserve a substantial portion of the potential energy lost during the ascent phase of each profile and subsequently use this energy to pull the instrument down.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single-point layered measuring mode,it is advanced and economica1.At las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test in the South China Sea.  相似文献   
26.
应用Argo资料分析西北太平洋冬、夏季水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Argo剖面浮标观测的温、盐度资料,分析了西北太平洋海域冬、夏季的温、盐度分布、水团结构及其分布。首先采用T-S点聚图法分析了该海域水团分布的基本情况,由点聚分析结果可知,该海域至少存在6种以上水团;再用模糊聚类软化法对水团作进一步划分,分别计算了该海域6至11类水团的F和△F值,结果表明,冬、夏季的△F值都以划分为8类时为最大,这与大洋水团的稳定性是一致的,因此,该海域冬、夏季水团以划分为8类最佳,它们分别是北太平洋热带表层水、北太平洋次表层水、北太平洋中层水、北太平洋副热带模态水、北太平洋深层水和赤道表层水,以及南太平洋次表层水和南太平洋中层水。  相似文献   
27.
参考数据集对Argo剖面浮标盐度观测资料校正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Argo计划采用新颖的Argo剖面浮标来监测全球大洋中上层的变化,对浮标盐度观测资料进行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采用历史水文观测资料集得到的温-盐度(-S)关系,并利用Wong等人开发的WJO延时模式盐度校正方法,对电导率传感器出现漂移、偏移等故障的Argo剖面浮标盐度资料进行校正。对影响校正结果的历史水文资料集(或参考数据集)的选取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在不同的海区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选取合适的参考数据集可以提高盐度校正的精度。  相似文献   
28.
ARGO剖面浮标数据质量控制过程剖析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ARGO计划的观测目标是能取得精度分别为0.5℃和0.01PSU的海水温度和盐度资料。然而,由于目前海水盐度是采用海水电导率间接导出的,而测量海水电导率的传感器很容易产生偏差。因此,必须对获得的ARGO数据进行质量控制。文章详细介绍了ARGO剖面浮标资料实时质量控制模式和延时质量控制模式及其采用的质量控制方法等。  相似文献   
29.
海底沉船是水下文化遗产的一种重要类型和存在形式,利用综合地球物理手段对福建平潭、莆田及福州海域的海底沉船进行了探测研究,并重点探讨了不同浅地层剖面系统及不同探测频率在不同埋藏状态的水下文物调查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浅地层剖面探测能够有效识别处于不同埋藏状态的沉船,尤其对探测埋藏海底面以下的沉船具有其他探测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探测频率的调节对目标物探测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对于埋藏式的海底沉船低频信号探测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30.
A multifold crustal-scale deep seismic near-vertical reflection profile generates a large number of single-ended shot gathers, which provide redundant data sets because of overlapping coverage of the shallow refractors. We present an approach for deriving the shallow velocity structure by modelling and inversion of single-ended seismic refraction first arrival traveltime data. We apply this method to a data set acquired with a 12-km long spread with 100 m spacing of shots and receivers, of the Neoproterozoic Marwar basin in the NW Indian shield. The approach is shown to be quite successful for delineating the shallow refractor depths, steep dips and velocities, even in the absence of regular reverse refraction profiles. The study reveals two-layered sedimentary formations, Malani volcanics and a complicated basement configuration of the Marwar basin, and provides a measure of resolution and uncertainty of the estimated model parameters. A seismic section of the near-trace gather is found to be qualitatively consistent with the derived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basin. The relative highs and lows, observed in the Bouguer gravity profile, further corroborate the derived velocity model. The present approach can be especially useful in offshore areas and elsewhere, where the single-ended multifold seismic profiles are the only available data se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