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14篇 |
免费 | 1055篇 |
国内免费 | 54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08篇 |
大气科学 | 357篇 |
地球物理 | 562篇 |
地质学 | 1766篇 |
海洋学 | 630篇 |
天文学 | 8篇 |
综合类 | 280篇 |
自然地理 | 90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143篇 |
2023年 | 125篇 |
2022年 | 228篇 |
2021年 | 209篇 |
2020年 | 193篇 |
2019年 | 258篇 |
2018年 | 195篇 |
2017年 | 173篇 |
2016年 | 221篇 |
2015年 | 198篇 |
2014年 | 230篇 |
2013年 | 211篇 |
2012年 | 248篇 |
2011年 | 225篇 |
2010年 | 190篇 |
2009年 | 219篇 |
2008年 | 165篇 |
2007年 | 194篇 |
2006年 | 162篇 |
2005年 | 135篇 |
2004年 | 139篇 |
2003年 | 111篇 |
2002年 | 80篇 |
2001年 | 75篇 |
2000年 | 52篇 |
1999年 | 48篇 |
1998年 | 53篇 |
1997年 | 41篇 |
1996年 | 39篇 |
1995年 | 23篇 |
1994年 | 23篇 |
1993年 | 29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4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大水金矿田由大水、贡北、格尔托3处大、中型金矿床组成,经过30年巨量探矿工程的投入和持续有效的勘查与研究,整体达到了详查程度,累计查明金资源量约130 t,为典型矿床对比研究提供了理想基地。通过大水金矿田赋矿地层岩性、控矿断裂构造、成矿侵入岩等控矿因素的对比分析认为:大水金矿田赋矿地层岩性以中三叠统马热松多组灰岩为主;控矿断裂、成矿容矿脉岩及其所赋存矿体的规模,以大水特大型金矿明显优于贡北、格尔托中型金矿,大水金矿主要以NWW向压扭性主干断裂与近SN向放射状张性断裂的交汇部位控制厚富主矿体,贡北以EW向、格尔托以NNW与NE向断裂的交汇部位控制主矿体的分布;中酸性岩体及其派生的酸性岩脉与金成矿关系密切,容矿花岗闪长岩(斑)岩脉及其蚀变方解石大脉在陡倾断裂破碎带中的集中分布,往往指示厚富金矿体的赋存地段。通过3个矿区主矿体的规模、品位、资源量分布等特征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主矿体的规模、品位以大水较贡北、格尔托为大、为富,大水、贡北、格尔托金矿的主矿体资源量分别占矿区的75. 62%、78. 51%和79. 58%,且由普查到详查,主矿体资源量占比有所变化,如大水金矿由70. 59%增加到75. 63%,贡北金矿则由88. 24%降低为84. 16%。 相似文献
32.
土壤碳库研究及碳汇问题是近年来土壤碳循环与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领域,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核心,研究土壤有机碳储量和碳密度的影响因素对正确评价本区碳循环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地貌类型、生态系统等影响因素对研究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和碳储量进行了评价,分析了兰州—白银地区1987年和2014年土壤有机碳储量、碳密度的变化,其中2014年土壤有机碳储量增加了3.58×106 t,说明这些年土壤固碳效果明显,土地利用方式更合理。认为研究区有机碳碳密度、碳储量在空间上的分布极不均匀,与成土母质、土壤自身理化特性、土地利用方式及自然景观条件、人类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是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33.
34.
水泥土强度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水泥浆体搅拌地基加固技术是地基处理的技术方法之一,其水泥—土固结体的强度主要受地基土的含水量、水泥掺入量及地基土类别的影响。本文通过室内及工业性试验表明:土体的含水量对水泥土强度具有负作用;水泥土强度与水泥掺入比不是简单的单调上升关系;地基土的类别对水泥土强度的影响较大,淤泥及淤泥质土由于富含有机质,强度较低,粉质粘土、粘土形成的水泥土强度较高。 相似文献
35.
中国县域高龄人口地域分异特征及环境成因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全国分县为基本研究单元,基于2000和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依据高龄化系数将中国不同区域划分为未高龄化、浅度高龄化、中度高龄化和深度高龄化4个类型区,并探讨其空间上的地域分异规律。并选取5个自然环境指标,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对高龄化水平区域差异的环境成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 全国县域高龄化水平呈现“西疏东密”分布格局;高龄化系数三级阶梯状分布明显,平原、丘陵、盆地普遍高于山地及高原地区;由“凹”字型向“东西隆升、北端塌缩”格局演变。② 高龄人口空间集聚不断增强,区域间差异逐渐增大。③ 水文指数、气候指数是影响全国县域高龄人口集聚的主要因素;地形起伏度、空气质量指数对高龄人口分布影响不显著,对不同类型区影响差异显著;随着时间的推移,植被指数对高龄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趋强;社会经济因素对高龄人口分布具有扰动作用。 相似文献
36.
本工程场地为欠固结厚层填土现状,为保证承台底不脱空,采用粉喷桩加固承台底欠固结填土,并在粉喷桩内施工静压桩的技术对策,这样既加固了填土,又提高了静压桩单桩承载力,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7.
中国县域国土空间集约利用计量测度与影响机理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土地利用问题日益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约束力之一。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镇和乡村的快速扩张吞噬了宝贵的土地资源,粗放非集约的利用方式更加剧了土地资源的浪费。从国土空间集约利用的影响机理出发分析中国县域国土空间集约的影响机理对指导集约利用实践以及宏观集约利用政策瞄准和政策矫正都具有特殊意义。综合运用OLS模型、空间面板滞后模型和空间面板自相关模型以GIS和Matlab为技术平台,构建中国县域发展基础数据库 (1992-2010年),定量刻画中国2286个县级单元的空间集约利用度时空变化格局,计量分析社会经济发展、自然环境本底、区位交通地理、宏观战略政策和历史基础5大类变量17项具体因素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整体显著性和可信度检验略高于一般面板数据OLS模型;在固定相关效应后对各因素的影响机制进行了检验,表明工业化、城镇化、经济发展水平、区位、交通和宏观战略政策等因素对县域国土空间集约利用的影响较为明显。自然环境因素弱于社会经济因素。被忽略的历史因素对县域国土空间集约利用具有极显著的影响。未来县域国土空间集约利用应因势利导,强化有利因素,减小不利因素影响。提高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水平和质量。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完善土地市场和运行机制。优化国土空间集约利用调控政策和管治手段,制定差别化的空间集约利用政策。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和约束最大限度地提高投入和产出水平。 相似文献
38.
多维决策就是在具有相互冲突、相互影响的多个因素下对评价目标进行的决策,把它应用到圈闭评价时,就是把影响圈闭评价的各个因素看成一个整体,这些影响因素共同反映圈闭的优劣,将多个因素系统合成为一个能从总体上度量圈闭优劣的单因子来进行评价优选。在使用多维决策对研究区进行实际的圈闭评价时,通过多维目标函数,求解各圈闭与所假设的最优和最劣圈闭之间的距离,最后得到综合评价因子序列,此时选出距最优圈闭较近而距最劣圈闭较远的圈闭可作为优先勘探的对象。对四川盆地某区进行了圈闭评价实践,并与地质风险概率法作了对比,证明多维决策圈闭评价方法是有效的。此方法具有简单、实用、易操作、分辨率高等优点,人为因素的干预比较少,预测结果更为客观。 相似文献
39.
Mark Yaolin WANG 《中国地理科学(英文版)》2012,22(5):617-625
China is entering a critical and accelerating phase of urbanization.As one of the most urbanized regions in China,the Changjiang(Yangtze)River Delta has experienced dramatic urbanization and urban transformation.However,in the recent years,many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is region and there is limited attention to the regional urbanization path evolution,its problems and the way to solve these problems.Therefore,we should revisit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in the Changjiang River Delta again.In this paper,we revisited urbanization path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Delta by data analysis,influence factors of urbanization by the Gray Relational Analysis,and major challenges to urbanization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Delta by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We found that the urbanization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Delta had experienced several stages of large-scale spatial and urban system restructuring.Within the Changjiang River Delta,Shanghai,Zhejiang and Jiangshu had experienced different urbanization path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But with their development model gradually converging,their urbanization model is also converging.We also found that the major influence factors affecting the Changjiang River Delta urbanization were dynamic change and urbanization was driven by different key factors in different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stages.Meanwhile,the Changjiang River Delta urbanization is facing many problems such as existing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including the hukou(household registration)system and others which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current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urbanization.Therefore,it is imperative to promote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and adopt a new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the sake of the orderly and sustainable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in the Changjiang River Delta. 相似文献
40.
中国省际边界区县域经济格局及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构建省际边界区经济发展差异指数,结合空间自相关模型对省际边界区县域经济发展差异格局进行分析,并利用全局回归(OLS)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对省际边界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省际边界区县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性,边界经济发展差异较大的地区集中在蒙甘边界,蒙宁边界和陕蒙边界地区。政府宏观调控因子与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呈负相关趋势,教育发展水平对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影响呈现出贫困与发达地区二元分异,边界的紧凑度、地形起伏度、交通优势度与产业结构因子对县域经济发展差异指数呈现出正相关趋势。本文具体分析了在不同省际边界县域内,各影响因素对县域经济发展差异指数的影响程度差异和作用方向差异,为合理调控不同地区发展要素、缩小省际边界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制定不同省际边界县域发展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