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5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48篇
测绘学   254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71篇
地质学   63篇
海洋学   55篇
综合类   141篇
自然地理   45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31.
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及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保护区是中国自然保护地的基础,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区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更是中国自然保护区的主体。基于高分辨率影像数据,提取了中国44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5年的人类活动及2013—2015年人类活动变化信息,分不同功能区、不同人类活动、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析了人类活动及变化情况,并评估了2013—2015年人类活动变化强度和规律,结果表明:2015年,44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普遍存在,以农业用地和居民点占绝对优势,这两种类型人类活动总面积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总面积的88.94%、总数量占77.67%。2013—2015年,有66.59%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存在新增或规模扩大人类活动,人类活动数量增幅达到2.45%,相较于农业用地和居民点,开发建设活动的新增或规模扩大趋势更为明显。2013—2015年,33.41%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无变化,45.06%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变化较小,仅有21.53%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变化明显和较明显。从空间分布看,总体上东部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比中西部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变化强度大,沿海、沿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变化强度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832.
2001年以来中国旅游景区时空格局演变与景区群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志中  王婷  杨雪春 《地理研究》2020,39(7):1654-1666
2001年中国实行A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制度以来,旅游景区数量快速增长。以2001年、2006年、2011年和2016年四个时间截面的中国A级旅游景区数据为基础,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旅游景区时空格局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旅游景区空间格局呈现空间分布扩散,区域分异加剧;集聚范围扩张,集聚现象愈加明显;集聚程度增强,京津冀、长三角地区集聚程度最高;高A级景区与全国A级景区的集聚态势基本吻合。旅游景区集聚地区呈现旅游资源依赖、供需双重驱动和核心-边缘结构等特征,据此尝试提出“景区群”概念,以期为中国旅游业生产力布局优化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833.
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油松林种子雨强度及时空动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布设种子收集器(接种框),对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的油松密林、油松林缘和单株油松(孤立木)的种子雨强度、种子雨历时、种子散播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油松林内、林缘、孤立木输入地面的种子总量分别为85.5、191.5、178.0粒·m-2,不同母树类型种子雨强度有明显差异;(2)油松种子降落从10月初开始,11月初结束,种子雨历时约32 d;种子雨在10 d左右达到峰值;(3)林内种子雨强度有较大的空间异质性,种子分布呈聚集分布格局(扩散系数C=33.618);(4)种子雨过程中不同类型种子的消长趋势及所占比重不同,完整种子在种子雨初期占有优势,未成熟种子在种子雨后期急剧增加,而残缺种子在整个种子雨过程中占的比重变化不大,完整、未成熟和残缺种子累积总量与种子雨强度呈线性相关;(5)林缘和孤立木的种子雨集中在距母树1~3 m的冠幅范围内,这说明油松种子雨扩散以重力传播为主。  相似文献   
834.
以广州市番禺区沙湾古镇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句法理论轴线模型对2002、2008、2017年3个年份的城市形态进行建模分析。结果表明:1)从沙湾古镇整体形态看,古镇经历了由“单核内聚”到“轴带生长”,再到“发散蔓延”的3个发展阶段,古镇核心不断扩大,形态趋于完善;2)古镇空间形态外拓方向和集成核中心的扩展方向一致,古镇新商业中心转移与空间形态演变呈同步性;3)古镇集成核与商业中心发展不同步的现象,与现代城市的正交网格形态以及传统古镇相对密集复杂的空间肌理有关。文章揭示了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发展规律,并提出未来古镇的空间设计应适当遵循空间同构、合理规划交通道路、理性控制旅游开发,从而保护与延续古镇原有的空间特质的建议,为传统村落新空间设计,继承与重构空间发展结构和秩序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35.
以非表征理论为切入点,本文以广州创新创业空间为案例,探讨情感空间和身体等要素在促进城市再生进程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各主体在孵化器/众创空间的建设发展过程中邂逅,通过身体实践作用于物质空间构成创新创意空间关系网络和城市再生体系,重构创新创业空间的文化内涵并培育创新情感和创造行为,为创意产业的发展和地方感的重构提供物质基础以及赋予其多元的地方意义。而后,创意阶层的日常生活实践重塑了社区环境促进微空间的再生产,实现资本积累以完成第一轮时空修复,并随着其社会影响范围的扩大成为新城市文化,促进第二轮时空修复的完成。上述结论回应了非表征理论看待世界的方式和填补了非表征理论在宏观尺度研究上的空缺,为城市再生提供了新的实践切入点。  相似文献   
836.
徐闻珊瑚礁保护区营养盐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6年8月(夏季)、2006年11月(秋季)、2007年2月(冬季)和2007年4月(春季)在徐闻珊瑚礁自然保护区灯楼角至流沙湾近岸海域调查徐闻珊瑚礁保护区的营养盐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徐闻珊瑚礁保护区水域溶解态无机氮以NO3--N为主,其含量超过总溶解无机氮的50%;各站点NO2--N含量相对较低,冬季NO3--N和NH4+-N含量均高于其它季节;无机磷含量在0mg/L~0.030mg/L之间变化;活性硅含量表现为夏秋季节高、冬春季节低;表层水体硝酸盐氮/无机磷原子比值(N/P)夏季较低,不存在无机磷受限情况,而冬季N/P整体较高,此时水体主要受无机磷限制。  相似文献   
837.
南疆近60 a来冰雹灾害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冰雹是新疆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 利用新疆南疆各地州1949-2008年发生的冰雹频次及其造成的受灾农田面积、 经济损失、 死亡牲畜等资料, 分析了南疆冰雹频次时空变化特征及各县市雹灾灾情.结果表明: 南疆冰雹发生频次近60 a间呈明显上升趋势, 1950年代至1980年代中期发生频次较低, 1986年开始发生频次显著上升, 至1991年达最高值, 由1996年起又减少到2003年谷底.冰雹发生主要集中在3-10月, 其中6月频次最多, 年均3.6次, 其次5月为3.1次. 巴州、 阿克苏、 喀什和克州以春末到夏季型降雹为主, 和田以春季型降雹为主.冰雹一天之内多发生在白天到傍晚时段, 持续时间多为1~20min. 南疆冰雹空间分布上西北部多于东南部, 山脉的背风坡多于迎风坡, 山间盆地多于开阔平原.对各地州而言, 阿克苏冰雹发生频次最多, 属于严重雹灾区; 喀什和巴州次于阿克苏, 属于重雹灾区; 克州与和田冰雹发生频次较少, 属于中雹灾区. 冰雹受灾农田面积和经济损失随着工农业生产总值的增长而增加, 而且增长速度比经济增长速度快. 建议加大防雹投入力度, 建立人工防雹系统, 以减少雹灾损失, 遏制工农业发达地区雹灾损失严重和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雹灾损失增加的现象.  相似文献   
838.
Recent advances in the stud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processes, and causes of spatio-temporal variabilities of the East Asian monsoon (EAM) system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EAM system has improved in many aspects: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tructures, the annual cycle of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EASM) system and the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EAWM) syste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bilities of the EASM system and the EAWM system, and especially the multiple modes of the EAM system and their spatio-temporal variabilities. Some new results have also been achieved in understanding the atmosphere-ocean interaction and atmosphere-land interaction processes that affect the variability of the EAM system. Based on recent studies, the EAM system can be seen as more than a circulation system, it can be viewed as an atmosphere-ocean-land coupled system, namely, the EAM climate system. In addition, further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diagnosing the internal physical mechanisms of EAM climate system variability, especially regard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perties of the East Asia-Pacific (EAP) teleconnection over East Asia and the North Pacific, the "Silk Road" teleconnection along the westerly jet stream in the upper troposphere over the Asian continent, and the dynamical effects of quasi-stationary planetary wave activity on EAM system variability. At the end of the paper, some scientific problems regarding understanding the EAM system variability are proposed for further study.  相似文献   
839.
基于1983—1999年7 d时间分辨率5 km空间分辨率的AVHRR传感器数据,利用曲线特征点的物候监测方法,反演获得华北地区冬小麦关键物候期并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冬小麦的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主要集中在60—100、105—125和120—155 d.冬小麦物候期空间格局特征和纬度相关,纬度每升高一度...  相似文献   
840.
突发性重大公共传染性疫情在地级城市层面政府严格防控时期的时空演变特征能够有效反应我国综合应急防控能力.基于中国2020年1月24日-3月5日312个城市的COVID-19累计确诊数、现有确诊数、治愈数等统计数据,采用ESDA、优化的热点分析、空间马尔科夫链、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等方法分析了政府严控期COVID-19疫情在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