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90篇 |
免费 | 457篇 |
国内免费 | 15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68篇 |
大气科学 | 106篇 |
地球物理 | 278篇 |
地质学 | 649篇 |
海洋学 | 107篇 |
天文学 | 225篇 |
综合类 | 203篇 |
自然地理 | 86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48篇 |
2023年 | 57篇 |
2022年 | 142篇 |
2021年 | 144篇 |
2020年 | 119篇 |
2019年 | 147篇 |
2018年 | 83篇 |
2017年 | 126篇 |
2016年 | 136篇 |
2015年 | 114篇 |
2014年 | 108篇 |
2013年 | 145篇 |
2012年 | 133篇 |
2011年 | 107篇 |
2010年 | 91篇 |
2009年 | 126篇 |
2008年 | 102篇 |
2007年 | 131篇 |
2006年 | 104篇 |
2005年 | 99篇 |
2004年 | 113篇 |
2003年 | 89篇 |
2002年 | 91篇 |
2001年 | 73篇 |
2000年 | 66篇 |
1999年 | 47篇 |
1998年 | 42篇 |
1997年 | 33篇 |
1996年 | 26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29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软基固结度时空变化规律的研究对解决高速公路软基沉降预测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讨论固结度时空变化的实质与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京珠高速公路广珠段某软基试验资料,初步探讨了高速公路砂井地基固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特别提出固结的滞后效应及其对固结沉降曲线形态的影响,并简要讨论了砂井直径和间距对固结度的影响,认为软基沉降中地下水微观动力学过程的研究将有助于揭示固结度时空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2.
以安庆黄梅戏会馆和再芬黄梅公馆为例,基于方法?目的链理论模型,解读文化消费者对黄梅戏展演空间属性的感知评价、层次处理和价值导向的转变。研究发现:不同层次的空间属性在文化消费者的感知与体验中实现着新的组合与重构,由此形成了基于舞台展演内容、文化呈现形式以及演出环境氛围为主体的3种空间感知模式。结合文化消费者感知的心理结构与路径,黄梅戏展演空间被消费者建构为娱乐空间、情感空间和社交空间,空间的多元化意义和价值得到彰显。方法?目的链理论从消费者的感知与需求出发,探索文化空间意义生成路径,实现了文化空间与消费者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换。 相似文献
53.
多层螺旋CT螺距、层厚和重建间隔关系及对图像质量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层螺旋CT问世大大提高了扫描速度,一次扫描能同时获得多个层面的图像,并且有足够的信息量进行图像后处理,但扫描参数的正确选择至关重要。本文就多层螺旋CT的扫描及重建参数螺距、层厚及重建间隔及对图像的质量影响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4.
中国区域信息空间和人口空间的耦合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流动空间角度出发,建立基于关系测度的空间耦合模型,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深入探讨区域信息空间和人口空间的耦合格局。研究发现信息空间和人口空间的耦合网络呈现“核心-边缘”模式,北京、上海、广东、天津、新疆和甘肃等耦合核心省市在整个省市内占据主导地位,是其他省市耦合发展所依附的核心。全国省市信息空间和人口空间耦合分布的总体布局呈现“川”型特征,分为高耦合协调型、中耦合磨合型以及低耦合发展型。信息空间和人口空间的耦合主要分为高耦合协调型、中耦合磨合型以及低耦合发展型3种,其中空间的高耦合程度一方面响应了国家加快推进互联互通建设的发展战略,另一方面也是京津冀一体化以及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5.
黄河流域城镇扩张对区域景观格局影响显著,城市群人口聚集与增长引发了流域“人-地”矛盾和“空间冲突”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和FLUS模型对2025年和2035年呼包鄂榆城市群城镇化与土地利用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多情景模拟预测。结果表明:① 1990—2018年呼包鄂榆城市群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建设用地面积经历了“平稳增加-缓慢增加-急剧增加”的变化过程,区域总体以草地为主,其占土地总面积的50%以上,其次是未利用土地和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次之。② 城市群扩张最剧烈地区在空间上主要发生在呼和浩特市、包头市等城市主城区,且扩张模式以外延式扩张为主,扩张来源主要是耕地、草地等生态用地。③ 三种情景模拟发现,2025年和2035年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结构和特征差异明显。自然发展情景下,城市扩张不受约束,高速增长占据了大量生态用地;加入生态约束条件很好的控制了对草地和林地的占用;经济发展情景下,城市扩张将进一步占据更多的未利用土地和耕地。本研究通过城市群扩张时空格局演化及情景模拟分析,尝试为区域规划、城市空间规划和区域生态空间保护提供多角度、多情景和可选择的政策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6.
57.
F.van Leeuwen A. D.Challinor D. J.Mortlock M. A. J.Ashdown M. P.Hobson A. N.Lasenby G. P.Efstathiou E. P. S.Shellard D.Munshi V.Stolyarov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2002,331(4):975-993
We present a harmonic model for the data analysis of an all-sky 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 survey, such as Planck , where the survey is obtained through ring-scans of the sky. In this model, resampling and pixelization of the data are avoided. The spherical transforms of the sky at each frequency, in total intensity and polarization, as well as the bright-point-source catalogue, are derived directly from the data reduced on to the rings. Formal errors and the most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for the spherical transforms of the frequency maps are preserved. A clean and transparent path from the original samplings in the time domain to the final scientific products is thus obtained. The data analysis is largely based on Fourier analysis of rings; the positional stability of the instrument's spin axis during these scans is a requirement for the data model and is investigated here for the Planck satellite. Brighter point sources are recognized and extracted as part of the ring reductions and, on the basis of accumulated data, used to build the bright-point-source catalogue. The analysis of the rings is performed in an iterative loop, involving a range of geometric and detector response calibrations. The geometric calibrations are used to reconstruct the paths of the detectors over the sky during a scan and the phase offsets between scans of different detectors; the response calibrations eliminate short- and long-term variations in detector response. Point-source information may allow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beam profile. The reconstructed spherical transforms of the sky in each frequency channel form the input to the subsequent analysis stages. Although the methods in this paper were developed with the data processing for the Planck satellite in mind, there are many aspects which have wider implementation possibilities, inclu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eal-space pixelized maps. 相似文献
58.
生态景观与城市形态整合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早在19世纪末生态思想就开始用于指导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如今景观生态学关于格局与过程的生物空间理论,已成为城市自然景观组织和生态景观建设的主要理论支撑。本文探讨了生态景观的含义及建设途径,以南京为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研究城市形态可持续格局,分析高密度开发条件下城市自然或近自然景观与人工建筑环境整合方法,并提出了在大都市区、主城区、街区三个不同尺度上由表及里、由内而外的生态景观与城市形态整合模式:绿楔与星形放射状城市相嵌、绿径网络与街区路网纹理相伴、须状绿色延伸与邻里环境相融。为城市景观生态重建和城市化地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59.
60.
系统梳理了节点-场所模型及其应用的相关研究成果,发现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模型分析枢纽地区节点与场所发展特点、探究枢纽地区类型特点、预测枢纽地区发展潜力等方面。基于高速交通网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提出未来节点-场所模型应用研究的重点方向:开展不同类型交通枢纽地区节点功能和场所功能的协同作用研究,探索旅游地空间节点功能和场所功能的平衡发展路径,探究不同要素流网络中节点城市的节点和场所协同发展,揭示节点-场所模型视域下地域空间演化的特征与规律,构建跨学科多元化的研究方法体系。通过加强节点-场所模型的应用研究,有利于优化地域空间结构,提升地域空间功能,丰富地域空间发展的理论研究,对制定地域空间发展规划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