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8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93篇
大气科学   60篇
地球物理   52篇
地质学   128篇
海洋学   32篇
综合类   73篇
自然地理   86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991.
转型期我国大城市社会空间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深刻影响并不断重构着大城市社会空间,在此过程中,居住空间分异、城市空间剥夺、弱势群体边缘化、郊区社会空间“破碎化”、“城中村”等构成大城市社会空间的典型问题特征。基于问题导向与实践需求,从单位大院转型、住区混合开发、边缘区治理、旧城更新与城中村改造、以及政府与规划的调控等角度,提出了治理我国大城市社会空间的对策要点。  相似文献   
992.
西方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回顾及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城市因子生态分析的视角对近60年的西方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进行回顾,尝试理清其发展的整个脉络和阶段特征,以期为处于发展期的中国城市地理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经验借鉴.基于因子生态方法的西方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①20世纪50-60年代城市"社会区"概念提出,研究范式发展完善阶段:②60-70年代末期,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实证案例积累阶段;③80年代初-90年代末,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实证研究比较总结阶段:④1990年代末至今,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多元化发展阶段.对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的借鉴意义有:①基于因子生态的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具有较强的可比性,有助于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特征归纳:⑦今后中国城市社会区空间结构的实证研究应重视空间过程的演化分析;③将城市因子生态分析的定量结果作为实证分析的基础,从定性的角度深入探讨其形成机制、比较归纳中国城市社会区空间结构的特征及与西方城市社会区空间结构的共性与差异.  相似文献   
993.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vised New Zealand Curriculum provides an excellent opportunity to investigate GIS-based learning pedagogies within the social sciences classroom. The new curriculum privileges inquiry-based activities with a more participatory approach to learning, providing students with greater autonomy in their studies. This paper emphasises the value of GIS technology for extending student learning when situated within a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framework. Using GIS, students undertake geographic inquiry through meaningful learning grounded in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theory. PBL is well suited as an instructional strategy for integrating GIS as students actively learn when presented with authentic, real-world problems.  相似文献   
994.
新时期南京居住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中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利用中国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分析具有明显的“时滞性”缺陷。城市更新与城市扩张过程中,中国城市中大量出现的封闭社区等新生城市空间形式改变着以往的城市社会空间结构,表现出一些新的城市社会空间特征。房地产市场数据能够直接反映住宅供给环境的改变,并可以间接预测出城市居住分异结构及趋势。通过宏观层面对南京1998-2008 年期间新建的1075 个城市居住社区属性特征的调查研究,结合微观层面对案例社区居民访谈与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探讨南京居住空间分异过程、特征与演化机制。从南京居住分异的社会空间特征来看,新时期(1998 年至今)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居住分异过程使得城市社会空间出现新圈层结构;封闭社区的大量崛起导致城市社会空间碎片化与公共空间私有化;现代社区组织模式和生活方式转变加剧了社区邻里关系淡漠。通过对南京居住空间分异的研究,揭示出新时期中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动力模型的一般范式。  相似文献   
995.
中国东北地区森林覆被变化的原因与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国东北地区森林覆被变化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涵盖林业生产、疏林地向有林地转换和其他用地向有林地转换三个方程组成的计量经济模型,研究了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对森林覆被变化的驱动作用。在此基础上,应用土地系统动态(DLS)模拟系统预测了2000-2020年在环境保育情景、基准情景和发展优先情景下中国东北地区森林覆被变化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自然环境条件是森林覆被变化的重要控制因素,对林业生产和林地面积转移有显著的制约作用;区位条件、退耕还林政策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等社会经济因素也均在不同程度影响了东北地区森林覆被的变化。在2000-2020年间,东北地区林地面积整体将呈现增长态势。其中,有林地面积逐年增长,而疏林地和灌木林地均有所下降,其他林地变化幅度较小。本研究结论将为东北地区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林业发展规划提供决策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996.
鄂尔多斯地区土地荒漠化防治对策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吕荣  刘朝霞  张俊义 《中国沙漠》2002,22(5):513-515
鄂尔多斯地区是中国荒漠化严重的地区之一。它的形成,除了自然因素之外,主要是开垦、过牧超载、滥采等因素造成。防治的对策,主要是以防为主,防治并举,防、治、用结合。大力调整人-地关系,解决好"三农"(农业、农村、农民或牧业、牧区、牧民)问题,协调好"三牧"(禁牧、休牧、轮牧)关系,作好"三定"(以草定畜、以水定树、以自然环境条件确定人口居住数量)工作。  相似文献   
997.
贵州林业数据处理及实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省多年来对收集到的海量森林资源数据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规范和数字化 ,妨碍了信息的交流与共享。随着“数字贵州”建设的深入 ,贵州数字林业作为“数字贵州”的一部分 ,林业数据需要标准化。本文以“贵州省数字林业信息系统”为示范 ,采用统一的国际数据标准 ,处理贵州林业数据 ,实现了信息与系统的集成。并且采用虚拟现实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 ,实现梵净山和黄果树三维飞行模拟 ,制作贵州省的三维数字景观模型和贵州省森林资源三维分布模型 ,实现了信息共享和交流。  相似文献   
998.
北京城市社会区分析   总被引:47,自引:10,他引:37  
自从1984年中国实施城市改革以来,城市土地市场和住房市场建立已经对城市的社会空间结构产生重要影响。作者利用1998年北京街道一级调查数据进行城市社会区分析。结果显示,经济社会和种族状况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并没有发挥重要的作用。土地利用强度在形成新的城市社会空间结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与家庭状况相关的流动人口状况也表现为非常强劲的影响。北京的社会区表明:土地利用强度分布呈同心圆模型,家庭分布形态具有扇形结构的特征;社会经济状态因子分布形态既表现了同心圆的特征,也具有扇形结构的特点;种族因子的空间分布形成了一种多核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999.
经济欠发达地区县级城镇居民休闲活动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雪琼  贾莲莲  朱竑 《热带地理》2005,25(4):384-388
以县级城镇蒙自为例,通过对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的分析,找出县级城镇居民工作日和休息日休闲活动的空间结构特征,并从居民的年龄、经济收入、家庭结构、受教育程度、职业、性别等人口社会特征角度,探讨其对休闲活动的空间结构的影响.此结论可以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县级城镇进行城市休闲设施的供给和空间布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对我国矿床学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华勇 《地学前缘》2020,27(2):99-105
进入21世纪,特别是最近10年以来,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矿床学研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新的要求,具体表现在3个方面:学科发展前沿的挑战、国家战略布局需求和社会重大需求。其中学科发展前沿的挑战主要包括成矿模式创新研究不足、学科交叉融合程度不够、应用基础研究相对薄弱;国家战略布局需求则主要体现在“一带一路”、海洋强国和关键金属等方面;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主要包括深部勘查、智能高效勘查和绿色生态勘查等方面。为了更好地应对挑战、满足需求,在未来30年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重要贡献,矿床学研究在未来发展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成矿模式多维度综合研究;(2)勘查标识体系应用基础研究;(3)关键金属超常富集机制研究;(4)“一带一路”与海洋矿产研究;(5)深地勘查理论与方法集成研究;(6)智能高效绿色勘查体系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