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11篇
  免费   827篇
  国内免费   688篇
测绘学   1379篇
大气科学   502篇
地球物理   1023篇
地质学   2339篇
海洋学   667篇
天文学   71篇
综合类   347篇
自然地理   119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195篇
  2021年   225篇
  2020年   242篇
  2019年   283篇
  2018年   203篇
  2017年   269篇
  2016年   245篇
  2015年   224篇
  2014年   376篇
  2013年   396篇
  2012年   419篇
  2011年   377篇
  2010年   346篇
  2009年   325篇
  2008年   310篇
  2007年   430篇
  2006年   373篇
  2005年   307篇
  2004年   281篇
  2003年   283篇
  2002年   198篇
  2001年   189篇
  2000年   191篇
  1999年   157篇
  1998年   137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MTMD对建筑结构多模态控制的减震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研究了MTMD对建筑结构多模态减震控制。将主结构简化为多自由度模型,MTMD对结构的反力与地震荷载共同作为结构的荷载输入进行分析;基于主结构多模态耦合进行推导分析,阐述了MTMD与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提出MTMD的复惯性质量。提出MTMD的控制类型是加速度相关型的无源被动控制。从频域传递函数,白噪声、宽带和窄带地震激励下的结构相对位移和绝对加速度谱密度,以及El-centro地震波作用下结构的地震响应三个方面,分析了MTMD对顶部带有结构附属物的结构的控制效果。并且给出TMD的控制效果加以比较验证。算例说明MTMD多模态控制对结构的相对位移和绝对加速度均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并且优于TMD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62.
瑞雷面波在防渗墙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瑞雷面波均匀介质理论和弹性层状介质中的频散理论都是在半无限弹性空间基础上进行的,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将瑞雷面波引申在水平方向宽度有限的墙状介质中应用,结合室内实验和防渗墙施工问题,得出一套完整的无损检测技术,用以控制防渗墙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63.
简析了激光照排机工作原理,提出了激光照排机输出控制接口的设计方法,重点论述了计算机与激光照排机之间数据缓冲、数据传送、数据分离、信号转换的基本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64.
高层建筑地震反应全反馈主动TMD控制理论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应用最近提出的全反馈主动控制法对高层建筑地震反应进行了全反馈主动TMD(调谐质量阻尼器)控制的理论研究,考虑了实时控制过程中控制力的时间滞后效应,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的反馈形式以及不同的时间滞后量对主动TMD控制效果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对高层建筑地震反应实施全反馈主动TMD控制,既能更有效地降低结构的位移反应和速度反应,又能大幅度地降低结构的加速度反应;且当控制力时间滞后量较大时,对主动  相似文献   
165.
可控消能减震原理及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一种新的减震结构体系及其分析方法。这种结构体系的减震系统由控制装置及耗能装置组成,控制装置根据结构反馈的相关信号,在回头点处启动耗能装置,耗散大量地震能量,属于半主动控制范畴。试验及理论分析表明,这种结构体系的减震效果良好,能够将结构的地震位移反应降低50%以上。本文介绍了这种结构体系的减震工作原理、数学模型、理论分析方法及算例,并给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6.
对大气环流模式提出了完全控制试验(FC)的概念,对包括陆面下垫面在内的整个地球表面的热力强迫作了控制。在FC中,可以更好地分离出大气内动力过程对于模式大气短期气候异常的影响。利用IAP2-LAGCM(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二层大气环流模式)实施了完全控制试验。结果表明,北半球夏半年FC的月平均海平面气压(SLP)年际异常较C的小,而全球或南半球FC与C的SLP无明显差别。东亚-西太平洋区域夏半年FC的月平均SLP年际异常甚至高于C的,意味着该区域模式大气环流短期气候异常中大气内动力过程的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67.
从土地荒漠化的概念出发,对山西省土地荒漠化的现状及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土地荒漠化是目前困扰山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了土地荒漠化的防治举措。  相似文献   
168.
Coloradoapos;s 1992 vote on Amendment Two was the first meaningful, broad-based test of attitudes on gay rights within the United States. Analysis of voting results distinguishes places of tolerance from places of rejection. Social differences separating these places reflect typical contrasts between “traditionalists” and “modernizers” found in cultural conflicts at the national level. Places showing support for gay rights are recreational-based mountain communities, urban areas, and university communities. Those showing opposition are rural, agriculturally based communities. Suburban areas produced a more ambivalent vote.  相似文献   
169.
大营子蚀变岩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小云 《矿产与地质》1996,10(5):319-324
大营子蚀变岩型金矿主档是冀北地区新发现的一种金矿类型。矿体赋存于太古代角闪角变质岩系,特别是变质闪长岩体周边及内侧,受NE、NNE向剪切破碎带控制,常在其傍侧断裂形成羽状矿脉。  相似文献   
170.
Metropolitan growth and labor markets in Mexico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examine the main changes in the metropolitan labor markets associated with economic restructuring in Mexico during the late 1980s and beginning of the 1990s. The analysis refers particularly to the four largest metropoles of the country, Mexico City, Guadalajara, Monterrey and Puebla, looking for common characteristics in their emergent employment structures now strongly differentiated in terms of rewards, stability in employment relations and conditions of access to jobs. The analysis reveals that largest metropolitan areas have been the most profoundly affected by the economic restructuring resulting from globalization, through a rapid de-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expansion of the tertiary sector. Metropolitan labor markets in Mexico, at the time that show signs of social polarization in the formal sector, put in evidence a general process of precarization – less labor stability, replacement of permanent by part-time jobs, and increasing subcontracting –, segmentation of the labor force, and an increasing informal conditions of economic activities with small businesses and unskilled, temporarly and poorly paid jobs. The labor force segmentation and its more precarious and casual conditions are mostly explained by the impact of recent neoliberal policies, and recurrent economic crisis during the 1980s and 1990s which highly contributes to social inequa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