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166篇
海洋学   21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31.
During spring 2006, talus from the toe area of a rock-block slide of about 800,000 m3 buried California State Highway 140, one of the main routes into heavily-visited Yosemite National Park, USA. Closure of the highway for 92 days caused business losses of about 4.8 million USD. The rock slide, composed of slate and phyllite, moved slowly downslope from April to June 2006, creating a fresh head scarp with 9–12 m of displacement. Movement of the main rock slide, a re-activation of an older slide, was triggered by an exceptionally wet spring 2006, following a very wet spring 2005. As of autumn 2006, most of the main slide appeared to be at rest, although rocks occasionally continued to fall from steep, fractured rock masses at the toe area of the slide. Future behavior of the slide is difficult to predict, but possible scenarios range from continued scattered rock fall to complete rapid failure of the entire mass. Although unlikely except under very destabilizing circumstances, a worst-case, rapid failure of the entire rock slide could extend across the Merced River, damming the river and creating a reservoir. As a temporary measure, traffic has been rerouted to the opposite side of the Merced River at about the same elevation as the buried section of Highway 140. A state-of-the-art monitoring system has been installed to detect movement in the steep talus slope, movement of the main slide mass, local strong ground motion from regional earthquakes, and sudden changes in stream levels, possibly indicating damming of the river by slide material.  相似文献   
232.
从我国边坡防护工程结构工作效力的角度进行检核和反思,例如场地需求匹配度、工程结构稳定性和耐久性、管养维护,等等,总结了落石防护工程的发展内在需求,进而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凝炼总结并发展出一种以被动网、落石挡墙等工程防护为临时措施、以散生竹等生态植被防护为永久措施的永临结合防护结构,文章将其命名为混成型生态防护系统。继而,将生态防护作为基本的指导思想,以某景区公路建设为例,通过对防护需求的分析研判,以及建设区域符合防护需求的生态植被的调研,将散生竹作为生态植被用作实践方案进行应用验证防护系统的可行性。文章进行了混成型生态防护系统的防护思路框架的初步探索,也力图通过对散生竹等植被研究资料的再利用、再研究,最后展望了该系统的发展、完善思路和方向。抛砖引玉,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3.
泰安市共有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共计133处,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岩溶塌陷。本文介绍了泰安市地质背景,地质灾害发育现状特征以及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岩土体特征、降水和人类工程活动等主要影响地质灾害发育的因素。运用栅格数据处理方法将泰安市剖分为2381个单元格,采用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法,对泰安市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进行综合分区评价,同时依据泰安市地质环境条件,结合泰安市地质灾害现状和人类工程活动,将泰安市全域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不易发区。依据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原则和方法,将全市划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同时针对各防治区提出了防治建议,为泰安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以及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工作等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34.
瓦房城水库左岸高边坡地震破坏和探地雷达探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瓦房城水库左岸高边坡地震后的滑动破坏和探地雷达探测研究,分析了左岸高边坡的土质状况、裂隙发育程度、滑动面形状和位置,提出了浅层滑动和深层滑坡的典型雷达图像特征,研究了滑坡的雷达探测机理,所得结论可供水库除险加固决策时参考。  相似文献   
235.
抗滑桩锚固段岩体的破坏模式及其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抗滑桩设计计算以及嵌岩抗滑桩在西南地区广泛应用的现状,作者结合岩石强度理论和有限单元法为基础,着重分析了桩体锚固段岩体的受力特点和变形破坏模式,指出桩间距对岩体屈服变形和破坏模式存在一定的影响,其结论对嵌岩抗滑桩的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36.
滑带土厚度及含水率对其强度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红、黄两种不同颜色的滑带土为对象,采用室内试验,先对两种颜色的滑带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进行测定,然后以力学性质较差的红色滑带土作为夹层,运用正交设计,研究夹层土的厚度、含水率等对滑带土强度参数内摩擦角()和粘聚力(c)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夹层土的含水率对滑带土强度参数内摩擦角()和粘聚力(c)影响最大,夹层土的厚度对强度参数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7.
熊诗湖  边智华  杨宜 《岩土力学》2006,27(Z1):1145-1148
滑带土原位直剪试点的物质构成、含水率、应力历史均具有随机性,预剪面边界约束、恢复初始固结状态的程度、剪切过程中的排水条件等因素则具有模糊性,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导致试验成果离散、代表性受到局限。以原位直剪强度参数以及破坏面现场定性地质描述、含水率测试、颗粒分析结果训练BP网络,利用BP网络的高度容错性和强大的非线性映射能力,估计滑带土的抗剪强度参数,可在一定程度上可克服试验成果离散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8.
THE DEFLUIDIZATION OF THE ROCKS AND GENESIS OF GOLD DEPOSITS DURING DEFORMATION AND METAMORPHISM: AN EXAMPLE FROM THE JINPING MOUNTAIN  相似文献   
239.
三峡库区千将坪滑坡高速滑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诗荣  刘德富  胡志宇 《岩土力学》2010,31(11):3531-3536
2003年7月13日,三峡水库初期蓄水至135 m高程30 d之际,在三峡库区秭归县发生了三峡库区的第一个水库滑坡,滑坡方量达1 500万m3,最大滑速达16 m/s,最高涌浪达24.5 m。滑坡造成10人死亡,14人失踪,摧毁129间民房以及4个工厂,致1 200人无家可归。千将坪滑坡发生后,为了预测三峡库区及世界其它水库工程可能发生的同类高速滑坡,持续数年研究千将坪滑坡的高速滑动机制,通过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探索了千将坪滑坡的高速滑动机制,认为千将坪滑坡具有孕育高速滑坡的典型结构特征,滑坡滑带的峰残强降差是滑坡高速启动的根本原因,高陡边坡蕴藏的高势能及滑带液化是滑坡加速高速滑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40.
针对长江中下游河段流滑型窝崩,进行水槽概化模拟试验,依据精细的流场观测数据,分析窝塘附近水流结构特征及变化规律,为探索此类崩岸力学机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窝塘附近水流结构可分为口外主流区、口门涡流区和窝塘回流区三大区域。随着窝崩发展,三大区域内水流结构也随之产生变化。口外主流区基本为明渠弯道水流,有明显环流特征;口门涡流区呈现长条形态,其内存在多个大小、形态、位置和强度变化的涡旋,总体规律随主流快速下移不断破碎或分解,口门上、下两端水流呈明显三维特征且脉动性很强,水面波动剧烈;窝塘回流区内为典型空腔回流,随窝崩发展,其范围扩大,中心下移,形态由椭圆形趋向圆形,强度呈现增强-减弱-稳定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