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6篇
  免费   318篇
  国内免费   265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342篇
地质学   830篇
海洋学   27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74篇
自然地理   4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简要阐述地震小区划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以及在实施地震小区划的研究中浅层地震探测的重要作用及其方法原理,并给出应用浅层地震探测在城市地震小区划中的实例。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港口工程技术规范的波浪成长理论基础上,考虑到台风波浪的基本特点、等效水深的概念、浅水区波浪的折射、不规则波的能量分布特性、受陆岸和岛屿影响角度范围内的有效能量风区长度等因素,提出了受陆岸、岛屿影响浅水区(包括海湾区)台风风浪的计算方案。本方案只需台风中心位置、中心气压和计算点于各方位的风区长度(受陆岸影响部分)等资料,便可快速地得到计算点的波浪要素。经实测资料验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Frequency-selective attenuation of sound propagaion and reverberation in shallow waterTXFrequency-selectiveattenuationofsoundp...  相似文献   
14.
风力对内陆浅水水域磷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平度市大泽山水库(面积约0.5平方公里,平均水深约1.5米)的实地观测,研究了风力对内陆浅水水域磷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程度取决于风速、风力作用时间、水深以及风力作用前磷水平的高低等因素。就大泽山水库而言,风速大于2.5米/秒的风力可引起各种形态磷的明显增加。不过对磷酸盐磷来说,如果浓度本来就较高,风力作用下当有大量沉积物颗粒泛起时,会对PO_4~≡产生吸附,因而可能导致水中游离磷酸盐磷含量下降。鉴于此,作者建议对内陆浅水水域进行磷水平调查时应考虑风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桩式离岸堤保滩促淤工程消浪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上海奉贤南北港保滩促淤工程中,采用了一种新型结构型式-桩式离岸堤,并通过物理模式试验进行了桩式离岸堤消浪效果研究。针对离岸堤通常建于近岸水区破波带的特点,重点研究水深,堤高以及堤身结构对波浪衰减的影响,同时对桩式离岸堤堤后水域的波浪底流速 分析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桩式离岸堤不仅具有良好的消浪效果。而且可在较大范围内改变波态,即由引起水体剧烈紊动的破波转变为浅水推进波,从而有效地改善海滩上的动力条件,促进海滩免受侵蚀,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和新型保滩促淤结构。  相似文献   
16.
作者采用非线性潮波方程,假定河口的宽度B(x)和深度h(x)是任意可微函数,导出了涌潮发生的条件,并讨论了各种变形情况下涌潮的形成。得出结论是,在涌潮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浅水非线性效应,而河口变形效应则是起促进作用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河流携带入海的沉积物或沿岸剥蚀物中矿物的分布及再组合是受多种因素控制的。为了确定控制鲁南两城河至白马河沉积物样品中矿物分布及再组合的主要因素,作者对该区109个沉积物样品的重矿物资料进行了Q型和R型因子分析。研究指出,在诸多的河流中,白马河和两城河是控制该区沉积物分布的最上要的河流;矿物的化学稳定性是决定该区矿物再组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塘沽海区海底地形的SAR影像仿真与反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袁业立、金梅兵(1997)提出的海底地形SAR影像仿真与反演模型,对渤海塘沽海区的一张Radarsat SAR影像进行了仿真和水深反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仿真影像与真实SAR影像基本吻合,反演水深与实际水深也有较好的一致性;进一步证实了袁业立(1997)SAR成像机理的正确性和在中国近海利用SAR影像进行浅海水深探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杜渺 《海岸工程》2000,19(3):39-45
介绍了浙江东南沿海的台州市及所属玉环县、温州市及所属乐清市、瓯海区等地面实施海洋“蓝色工程”的丰富实践和新鲜经验。文中借鉴浙东南沿海大开发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东部沿海其它地区特别是苏北沿海的实际,提出了做出滩涂开发利用、发展海洋经济的总体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20.
The west-central Florida inner shelf represents a transition between the quartz-dominated barrier-island system and the carbonate-dominated mid-outer shelf. Surface sediments exhibit a complex distribution pattern that can be attributed to multiple sediment sources and the ineffectiveness of physical processes for large-scale sediment redistribution. The west Florida shelf is the submerged extension of the Florida carbonate platform, consisting of a limestone karst surface veneered with a thin unconsolidated sediment cover. A total of 498 surface sediment samples were collected on the inner shelf and analyzed for texture and composition. Results show that sediment consists of a combination of fine quartz sand and coarse, biogenic carbonate sand and gravel, with variable but subordinate amounts of black, phosphorite-rich sand. The carbonate component consists primarily of molluskan fragments. The distribution is patchy and discontinuous with no discernible pattern, and the transition between sediment types is generally abrupt. Quartz-rich sediment dominates the inner 15 km north of the entrance into Tampa Bay, but south of the Bay is common only along the inner 3 km. Elsewhere, carbonate-rich sediment is the predominate sediment type, except where there is little sediment cover, in which cases black, phosphorite-rich sand dominates. Sediment sources are likely within, or around the periphery of the basin. Fine quartz sand is likely reworked from coastal units deposited during Pleistocene sea-level high stands. Carbonate sand and gravel is produced by marine organisms within the depositional basin. The black, phosphorite-rich sand likely originates from the bioerosion and reworking of the underlying strata that irregularly crop out within the study area.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contains elements of both storm- and tide-dominated siliciclastic shelves, but it is dictated primarily by the sediment source, similar to some carbonate systems. Other systems with similar sediment attributes include cool-water carbonate, sediment-starved, and mixed carbonate/siliciclastic systems. This study suggests a possible genetic link among the three sy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