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3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187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344篇
地质学   485篇
海洋学   90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29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脂肪酸在生物的摄食活动中相对稳定,可用于辨别消费者的食物来源.不同营养水平的湖泊与水库中浮游动物的碳源组成有差异,因而可能具有不同的脂肪酸组成特征.本研究对南京市及其周边21个湖库的颗粒有机物(POM)、浮游动物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表明,南京市及其周边湖库21个湖库由中营养、轻富营养、中富营养、重富营养共...  相似文献   
992.
新疆库米什盆地是典型的硝酸盐型盐湖分布区,盆内盐湖中Sr2+的含量明显比新疆其他盐湖要高,但对该地区盐湖中Sr2+的迁移富集规律尚未开展深入研究.本文以库米什盆地硝酸盐型盐湖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研究区硝酸盐型盐湖中Sr2+的迁移富集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库米什盆地水体和沉积物中的Sr2+均具有自北西至南东向逐渐迁移富集的...  相似文献   
993.
察尔汗盐湖物质来源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柴达木盆地察尔汗盐湖是一个以氯化物为主的盐湖,然而今天补给该盐湖的水是碳酸盐和硫酸盐型的。所以,该盐湖的物质来源问题是研究其成因的根本问题,也一直是中外学者感兴趣。同时又感到非常棘手的问题,他们提出了各种假说。本文综合了六化学、岩相古地理、Sr和Br的地球化学、古生态、同位素和构造方面的资料,对前人提出的各种假说逐一进行了论证,最后的结论是,察尔汗盐湖的盐类物质有三个来原:通过河流补给的地表化学风化淋滤物质、通过断层补给的油田水和柴达木古湖的遗留物质。否定了海水来源和第三纪含盐系风化淋滤来源的假说。 中更新世末,察尔汗湖从柴达木古湖中完全蚀立出来,并继承了部分从古湖遗留下来的盐类物质。在察尔汗湖蚀立过程中和独立后早期,构造运动比较强烈,通过断层补给的油田水较多,后来随着构造运动的减弱,油田水补给量逐渐减少,而地丧化学风化淋滤物质的补给一直是比较稳定的。  相似文献   
994.
上新世盐类沉积仅分布于柴达木盆地两部、昆仑山和唐古拉山北坡;晚更新世-全新世盐类沉积广布于羌塘和柴达木盆地。盐湖沉积只有蒸发岩和碎屑沉积物互层特点, 系干湿交替的内陆气候和动荡浅水环境下的湖相沉积。迄今已发现62种盐类矿物, 其析出具有阶段性特征, 青藏更新世-全新世盐湖自析阶段的起始时间分别为14C 24000和9000a B.P., 钾盐和硼酸盐各有两种典型的矿物共生组合。丰富的盐湖矿物资源是该区走向繁荣的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995.
川西北岷山灰岩区喀斯特堰塞湖形成中的生物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捷 《湖泊科学》1993,5(1):32-39
川西北岷山灰岩区内的喀斯特堰塞湖是一种特殊的湖泊地貌类型,它是在一定的地质地貌条件及水化学条件下由生物作用参与并促进生物型灰华的快速沉积并堰塞河道而成。野外沉积构造和湖泊形态观察、水化学分析及室内对灰华体的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的观察结果表明,生物作用以多种方式存在着。多种生物(苔藓、藻类、灌草丛等)在生物型灰华堤堰的形成(也即喀斯特堰塞湖的形成)过程中的不同生物作用(包括同化作用、拦截作用、毛管作用、捕获粘结作用及构架作用)贯穿于灰华沉积的复杂循环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996.
1975-2007年中亚干旱区内陆湖泊面积变化遥感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白洁  陈曦  李均力  杨辽 《湖泊科学》2011,23(1):80-88
中亚干旱区内陆湖泊的湖面变化反映了气候波动和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文过程的影响.本文以中亚干旱区平原区尾闾湖泊、吞吐湖泊和高山湖泊三类典型内陆湖泊为研究对象,利用1975-2007年Landsat遥感影像,基于归一化水体指数提取湖泊水域边界信息,分析近30年来内陆湖泊湖面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0年来,研究区内有超过一半的内...  相似文献   
997.
姜宇波  柴寿喜  魏丽  郑娇娇 《岩土力学》2016,37(Z1):233-239
滨海盐渍土的盐胀、溶陷和吸湿软化等不良特性导致其抗压性能的降低。选择含水率13%、15%、17%,干密度1.77、1.80、1.84 g/cm3,加筋长度为6、12、19、25、31 mm,质量加筋率为0.1%、0.15%、0.2%、0.25%、0.3%四种影响因素,开展聚丙烯纤维加筋土的无侧限抗压试验。试验表明,抗压强度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随干密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加筋长度和质量加筋率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加筋长度为19 mm和质量加筋率为0.2%时强度达到峰值;应力-应变曲线均呈应变软化型,含水率对应力-应变的影响程度最大。多元非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得出4种因素对抗压性能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含水率、干密度、质量加筋率和加筋长度,纤维加筋可明显提高滨海盐渍土的抗压强度及抗变形性能。  相似文献   
998.
文桃  米海珍  马连生  应赛 《岩土力学》2016,37(12):3455-3462
合理的压实度对减小硫酸盐渍土地基的盐胀和溶陷病害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硫酸盐渍土的击实特性、击实后的微结构特征以及合理的压实度评价方法,对不同试样制备条件下的硫酸盐渍土进行了击实试验和电镜扫描。结果表明,硫酸盐渍土的击实特性和击实后的微结构特征与土中硫酸钠的状态密切相关:硫酸钠溶液具有润滑性,其含量的增加能显著提高硫酸盐渍土的击实性能,击实后,试样的土团粒主要呈表面光滑的薄层状,土体为流纹状镶嵌结构;而十水硫酸钠具有支架作用,其含量的增加使硫酸盐渍土的击实性能大幅降低,击实后,试样的土团粒呈浑圆状、粒径很小,土体为网状架空结构。根据这一新认识,进一步分析了试样制备方法和闷料时间对硫酸盐渍土压实度的影响,并给出了相应的压实度评价建议。该研究成果可为硫酸盐渍土压实度的合理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对硫酸盐渍土地基的辗压施工工艺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9.
Freshwater gastropods, through their indiscriminate deposit feeding, provide an essential link between available benthic resources and higher trophic levels in a variety of aquatic habitats. Here we focus on the contribution of available sources to the diet of Melanoides tuberculata in different habitats within coastal subtropical lakes. Globally, this species is one of two dominant alien invasive thiarid gastropods that have established populations in diverse habitats across the New World. We assessed the dietary composition of M. tuberculata to provide insight on the ability of this species to utilize a range of resources under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s a factor that contributes towards its invasion success. Our results show that M. tuberculata exhibits a degree of trophic plasticity and that its diet is largely determined by the availability of resources. However, all sources were not consumed in equal proportions. Benthic microalgae and filamentous Cladophora sp. dominated the diet of snails inhabiting the shallow stream-fed habitats, with sedimentary organic matter making a significantly lower contribution. In contrast, detritus was the most important food source for individuals from the littoral zone of an oligotrophic lake. Although M. tuberculata exhibits trophic plasticity, there is evidence for specialization in diet between individuals within small spatial scales. These variations may contribute to the overall invasion success of this species, by reducing intraspecific competition for resources following introduction to new habitats.  相似文献   
1000.
硫酸钠盐渍土未冻水含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敏  邴慧  李国玉 《冰川冻土》2016,38(4):963-969
土体中的未冻水含量影响冻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也是评价冻土中水分迁移的重要指标.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对含有不同浓度硫酸钠溶液的兰州黄土的未冻水含量进行测试,并分析了温度、含盐量对未冻水含量的影响.同时,测试了不同含盐量下黄土的液塑限及液塑限含水率下土体的冻结温度,计算了不同含盐量下的未冻水含量并与实测值进行比较,给出了不同含盐量下幂函数方程wu=at-b中的参数值.在此基础上,分析了-5、-10、-15和-20℃条件下未冻水含量随含盐量的变化规律,建立了4个温度下不同含盐量区间的未冻水-含盐量拟合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