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1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48篇
测绘学   133篇
大气科学   52篇
地球物理   136篇
地质学   131篇
海洋学   30篇
综合类   107篇
自然地理   125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154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中国具有典型的二元经济形态,乡村地区为自然经济,而城市的市场经济则比较明显.但随着乡村地区旅游开发的深入,乡村地区城市化的趋势十分明显,这种城市化不仅是乡村空间形态上的城市化,更包括经济形态的城市化.江西井冈山市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经过10多年的商业性旅游开发,呈现出了3种不同类型的城市化模式,一是城市外延扩张模式,二是在乡村导入城市模式,三是乡村经济城市化模式.通过对这3种城市化模式的分析,归纳国内乡村地区旅游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及城市化的后果.  相似文献   
992.
泉州闽南文化与乡村旅游的互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旅游在我国遍地开花.成为我国旅游业的一个新亮点。闽南文化历史积淀丰厚,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闽南地区乡村旅游的开发提供丰富的资源。本文阐述了闽南文化的五个基本元素.分析了闽南文化和乡村旅游互动的动力和机理,以期在挖掘闽南文化基础上发展乡村旅游,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弘扬闽南文化.构建文化与旅游之间的互动发展关系。提出打造闽南文化旅游知名品牌、拓展客源市场,提高全社会的参与意识等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993.
农村信息技术应用的地理学研究进展与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地理学研究者提出信息通信技术(ICTs)的发展改变了区域空间结构的构成与形态,并多以城市作为空间结构转变的研究对象时,人们对信息时代的农村空间问题的关注则明显减少.城市与农村作为区域构成两个不可割裂的部分,信息技术影响作用的渗透是同时出现的,作者认为农村地区在信息时代的空间问题同样值得探讨.文章首先总结了地理学研究者有关农村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出当前地理学在此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农村信息化发展的理论探讨;2)农村信息化发展的经济意义研究;3)农村信息化发展社会意义研究.然后对研究进展作了进一步评析,并提出今后深入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994.
乡村聚落的变化表现在数量、规模和空间分布三个方面,且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统一过程。基于动态模型的设计和G IS方法,对陇中黄土丘陵区秦安县1838~2004年乡村聚落的时空演变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近170年来,秦安县域的村落经历了数量增长,规模扩张、等级增多和空间分布上由疏到密的演变过程。科学规划村镇、优化乡村聚落空间结构不仅是节约土地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95.
The sustainability of regional rural development depends on the integrated status and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rural resources-environment conditions and rural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a diagnostic indicator system is proposed to appraise four representative rural development models such as Mentougou model, Taicang model, Yueqing model and Qionghai model in the eastern coastal region of China from the integrated perspective of population,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In conclusion,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se diverse rural development models are the direct response to the very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the environment, market demand, and regional culture. These models are common in that their sustainability depends on the scientific guidance of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functional positioning, strong intra-regional interactions, and self-adaptability to the extern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996.
朱连奇  史学建  韩慧霞 《地理研究》2009,28(6):1625-1632
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微观机理研究和宏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淤地坝建设的地理要素进行筛选,重点分析了沟壑密度、土壤侵蚀模数、农业人口密度对小流域淤地坝建设,主要是对淤地坝空间布局的影响;以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区域45个县(旗、市)的沟壑密度、土壤侵蚀模数、农业人口密度和淤地坝密度的基础数据,从地理学角度系统分析它们和研究区域淤地坝密度的关系,研究影响该区域淤地坝建设及布局的主要地理要素。结果表明,在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影响淤地坝建设最主要的地理要素是农业人口密度,即人类活动的剧烈程度和淤地坝密度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系,分析结果为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淤地坝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7.
中国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水平及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依据2005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2005年<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的相关数据,建立统计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水平有其复杂性,经济收入的高低,对游客人均花费和旅游购买力有一定影响,对出游率影响不大.依据各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把中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水平划分为三个等级,加权平均求得各地农村居民出游率、游客人均花费、旅游购买力的平均值.各地分布特征显示,三个层次农村居民出游率无显著差别;旅游中消费和旅游低消费地区三项旅游消费指标均无显著差别;旅游高消费地区与其它两个地区在游客人均花费、旅游购买力方面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998.
城市郊区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研究——以成都农家乐为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我国乡村旅游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定性研究上,定量研究较少。文章在对乡村旅游研究述评的基础上,采用田野调查和统计分析法,以西南农家旅游的典型——成都市为例,分析了影响城市郊区乡村旅游的人文因素、资源因素、管理因素。对包括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休闲传统、客源市场和交通便捷性、节庆活动和知名度、空间竞争、旅游资源条件、政府的支持力度、经营者投资和管理水平等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999.
中国农村宅基地转型的理论与证实   总被引:52,自引:5,他引:47  
龙花楼 《地理学报》2006,61(10):1093-1100
土地利用转型是土地利用变化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由IGBP和IHDP联合发起的全球土地研究计划 (GLP) 的重要研究内容。目前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LUCC) 研究仍然有待进一步理论化,在学科综合与集成基础上提出的假设对土地变化科学显得尤为重要。土地利用转型研究需要寻求一种综合的方法,来对社会和环境变化的时间尺度和历史背景进行整合。通过分析特定时期内中国农村建房的影响因素及相应的管理政策,在了解中国农村建房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农村宅基地转型趋势的理论假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宅基地在增加的建设用地总量中所占比例将由高逐渐降低,直到这一比例趋向于一个固定值。最后运用长江沿线样带农村宅基地转型研究结果验证了该理论假设。  相似文献   
1000.
一种改进人口数据空间化的方法:农村居住地重分类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人口( 统计) 数据空间化是解决统计数据与自然要素数据融合分析的有效途径。本文在论 述已有人口空间化方法的基础上, 认为遥感影像得到的居民地数据是表达人口分布的最好指标。 为了使居民地数据更好地应用于人口空间化的研究, 论文在分析各种与人口居住密度相关指标 的基础上, 确定了用农村居民地面积所占百分比对农村居民地进行重新分级, 然后应用于人口空 间化的计算。结果检验表明, 人口空间分布数据的误差从分级前的17.4%降到分级后的12%, 尤 其是误差高于30%的乡镇个数从8 个减少到1 个, 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人口空间数据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