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132篇
地质学   52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71.
为了减少地震时相邻建筑间相互撞击造成严重的结构损坏,运用Lyapunov法作为控制算法进行稳定性分析和控制器设计,对半主动控制以及两种混合控制方案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经过研究发现,混合控制策略在缓解地震响应方面比半主动控制更有效。选取适当的混合控制能够减少支座位移,从而有效防止冲击。另外,通过参数学习发现增加隔震阻尼和强度会导致基础剪力增加和支座位移减小,选择适当的参数值,能够保证响应限定在一定范围内。  相似文献   
72.
陈雄波  邱卫国  刘娟 《海岸工程》2019,38(3):194-202
通过阐述黄河河口入海流路运用方式研究的必要性,对已有行河方式优缺点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水三流”行河方式,其主要工程措施包括:西河口附近清水沟主槽内修建橡胶坝形成水库、库区修建连接刁口河与十八户的分流闸、两条备用流路引河开挖和主河槽开挖等。分析提出该工程的主要功能包括:减轻防洪压力,并有利于河道整治工程施工;减少河道占用面积,有利于三角洲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利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调配;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莱州湾生态整治示范工程实施;对通航无不利影响。同时,也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河口来水来沙情势研究、莱州湾开发方案研究、“一水三流”运用方式研究、治理方案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73.
渤中34-2油田P10井为一口调整井,属于正常温度、压力系统,孔隙度较低,近井带污染比较严重,完井射孔方式采用复合射孔。针对射孔作业中出现减震器上端油管挤瘪、RTTS封隔器水力锚和胶筒损坏、点火棒卡于封隔器芯管内等现象,从管柱设计、负压选择、管柱材质、现场施工管理等方面对此次事故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对射孔作业中类似事故的应对及处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4.
A series of laboratory experiment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xtures composed of sand and rubber particles of the same median diameter. The mixtures are prepared with different volumetric sand fractions (sf = Vsand/Vtotal). The experiment focuses on assessing the strain level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xture with the volume fraction of each component. Numerical simulations using the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are performed to obtain insight into the microscale behavior and internal mechanism of the mixture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behavior of the mixtures is dependent on the relative sand and rubber particles composition with variation in the strain levels.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veals the effect of the soft rubber particle inclusion in the mixture on the micromechanical parameters. In low sand fraction mixtures, a high shear stress along the contact is mobilized, and the stress state is driven to a more anisotropic condition because of the relatively high particle friction angle of the rubber. The rubber particles play different roles with the strain level in the mixture, including increasing the coordination number and controlling plasticity of the mixture in a small strain, preventing buckling of the force chain in an intermediate strain, and leading to contractive behavior in a large strain. Copyright © 201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75.
海南岛橡胶长势监测系统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FY-3气象卫星数据为主,结合其它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和地面数据源,基于橡胶专题信息提取、橡胶长序列植被指数集、长势监测评估建模技术方法,建设海南岛橡胶长势监测系统.建成的系统可为海南省天然橡胶种植区域橡胶长势变化的遥感动态监测提供数据、软件和技术支撑,为FY-3号气象卫星资料尽快应用到海南天然橡胶的气象服务中打下基础,也将大大提升气象服务保障国家战略物资天然橡胶生产安全的科技能力.  相似文献   
76.
提出了利用小高层结构屋顶保温层和铅芯橡胶支座作为TMD装置来达到减震的设想。通过SAP2000有限元软件利用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对其减震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屋顶保温层TMD装置可有效降低结构的动力响应,其中控制后结构的楼层位移和楼层加速度的平均值降低了约20%,层间位移平均值降低了30%左右,层间剪力平均值减小了约20%~30%。利用小高层结构屋顶保温层和橡胶支座作为结构的减震控制系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7.
铸铁管道胶圈承插接口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铸铁管道是城市供水工程常用的管材,其接口的抗震性能是地震多发地区供水管网设计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为研究胶圈承插接口的力学性能参数,采用了原型拉拔试验,测定了管道胶圈接口拉拔力与接口变形量,通过试验数据分析,证明了胶圈承插接口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接头最大允许变形量可达3~4 cm,测定出铸铁管胶圈承插接口单位接触面积弹簧系数值在32~125 N/(cm.cm-2)之间、单位接触面积接头最大抗力为45~75 N/cm2。  相似文献   
78.
通过调查取样,对比分析了海南岛中部山区天然林地及林地转变为橡胶林后的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差异.结果表明:(1)不同林地对砂、粉粒和黏土粒度分布的影响显著,天然林地0~30 cm、30~60 cm和60~120 cm三个深度的土壤的物理性黏粒含量均高于人工林地.(2)天然林地和人工橡胶林三层的土壤容重和田间持水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天然林地0~30 cm和30~60 cm的土壤田间持水量大于人工橡胶林.(3)两种林地的上、中、下三层土壤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均有很大差异.天然林地土壤上层( 0~30 cm)有机质  相似文献   
79.
构造简单、成本低廉的简易隔震方法是提高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的低矮房屋抗震性能的有效措施.文中提出一种新的简易隔震方法:橡胶砂芯组合砌块隔震垫层(RSMCBL).其主要原理为:上部结构通过离散的刚性盖板支承在一系列离散的由废旧轮胎颗粒-砂混合物构成的土柱上,橡胶砂柱被刚性砌块所侧向约束,以保证隔震层的强度和稳定性.针对此种...  相似文献   
80.
As part of a national research programme an experimental campaign was carried out on a real scale mock‐up consisting of a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frame equipped with dissipative bracings, based on high damping rubber (HDR) devices. Free vibration tests, followed by force‐controlled and displacement‐controlled cyclic tests were performed. The experimental tests were aimed at studying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coupled system in order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HDR devices in increasing the stiffness and dissipation capacity of the frame and investigating the ability of the constitutive HDR model proposed by the authors to predict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coupled system. Copyright © 200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