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109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Permafrost along the Qinghai-Tibet Railroad produces the great chang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limate change, such as the decreasing of permafrost table, the rising of permafrost temperatures, etc. Climate effect on permafrost is the long-term process. Engineering action makes rapidly permafrost the large extent change.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permafrost change under the climate change and engineering action, the thermal regim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ermafrost are predicted for air temperature rising 1℃ and 2℃ after 50 years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climate change results in the larger change for the thermal regim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ermafrost. Permafrost change will produce the great effect on the Qinghai-Tibet Railroad engineering, not only resulting in the decreasing of permafrost table beneath the roadbed, but also resulting in thawing settlement due to the thawing of ground ice near permafrost table. The idea of cooling roadbed and active protecting permafrost for the Qinghai-Tibet Railroad engineering could adjust and control the permafrost thermal state, some better methods are provided to ensure the engineering stability in the areas of warm permafrost and high ice content.  相似文献   
62.
泥石流堆积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泳  胡凯衡  陈晓清 《山地学报》2004,22(3):332-336
野外观测和实验模拟表明,泥石流堆积是通过若干阵流在保持相对完整的形态下叠加形成的。本文利用蒋家沟阵流的观测数据,根据阵流流深一流速关系和各自分布,并结合浊流的堆积分布、数值模拟的流深、堆积分布,提出泥石流堆积厚度的分布具有与流深相同的负幂分布形式,并估计了分布指数的下限。结果表明,泥石流堆积厚度的分布很不均匀,分布的估计为堆积区的危险性的划分提供了新的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63.
现代工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随之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渣。利用工业废渣修筑道路基层,既可以达到道路基层的强度标准,也可以解决大量废渣的处理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对锰铁废渣的化学成份进行了分析,对风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试验研究,获得了大量的科学数据。同时利用石灰、锰铁废渣、碎石和风积砂土作为路面基层稳定土的原材料,进行了配比试验和性能测试。在试验过程中,运用均匀设计方法安排试验,测量稳定土的各项指标。依据试验结果,采用SPSS软件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到了稳定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回归方程。试验结果表明,利用锰铁废渣作为道路基层的填料是可行的,既可以节约原材料的能量消耗,又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显著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4.
瑞雷面波法在路基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瑞雷面波在层状介质中的传播理论,波速的变化可以反映出岩土力学性质的变化。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利用瑞雷面波法,结合实际的工程地质工作,可进行高速公路路基质量的检测。通过瑞雷面波法在某高速公路路基病害调查中的工作实例及现场工作方法,论述了该技术在公路路基质量检测中的应用前景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5.
CT技术在铁路路基病害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铁路主要干线大提速的背景下,路基病害的探测、定位及整治已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采用CT速度成像技术,重建路基下介质结构图像,可以准确提供岩溶、洞穴、软弱土层等路基病害存在部位的定位依据。这里简要介绍了声波CT的基本原理、反演重构技术和声波勘探的CT工作流程,并通过工程实例给出路基病害CT探测的实施过程和分析结论。工程实践表明,CT技术在铁路路基病害勘探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6.
在青海玉树地震之后,有大量路基出现由于液化而导致的病害问题。以青海S308线结古—曲麻莱段公路路基变形为例,通过FLAC3D数值模拟软件还原该路基在地震中的变形破坏过程,得出如下结论:(1)无地下水情况下,边坡出现明显塑性屈服的振动强度是0.6g,塑性屈服首先发生在填土厚度较薄的路基两端。(2)若砂土完全饱水,随振幅的增加,饱和砂土层液化趋势逐渐增强。振幅小于0.3g时砂土层没有液化。振幅为0.4g时5s以后砂土层出现液化;振幅大于0.5g以后,从振动的开始就出现了液化。(3)下伏饱和砂土的路基动力破坏机理为:饱和砂土层近地表处屈服屈服区在饱和砂土层中向中部扩展饱和砂土层屈服贯通饱和砂土层完全屈服填土后部首先破坏填土破坏区在填土-砂土界面向下扩展填土后部地表屈服开裂破坏区在填土内扩展。至最终破坏时,填土中后部大范围开裂屈服,但填土前部依然保持完整。  相似文献   
67.
李伟和 《物探与化探》1999,23(3):216-220
阐述地质雷达和静力触探原位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例,介绍了具体检测方法及在公路路基填方量检测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8.
静压与劈裂注浆加固铁路路基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滨绥铁路某段软地基进行静压与劈裂注浆处理施工效果的分析,提出在类似地层中进行软地基处理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9.
渗流对多年冻土区路基温度场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令锋  吴紫汪 《冰川冻土》1999,21(2):115-119
运用传热学理论和渗流理论导出了路堤侧向有地表积水入渗情形下,多年冻土区路基温度场渗流场耦合作用的控制微分方程,然后以现场观测资料为基础,用Galerkin有限元方法对青康公路(214国道)花石峡冻土研究站1号试验路段路基温度场未来可能的变化状态进行了数值预报。结果表明,若无渗流作用,5a后路堤左侧天然地表、路堤堤身和路堤右侧天然地表的最大季节融深分别为1.4m,3.2m和1.4m;若有渗流作用,则  相似文献   
70.
研究了在高填方、双向弯曲、大倾角条件下 ,保证路基与路面各结构层整体稳定性、控制双向弯曲路面施工精度以及路面混凝土成形技术。利用等距曲面原理 ,推导出求解面层以下其他结构层控制点坐标的计算公式。提出跳仓法、分层连续法浇注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