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566篇 |
免费 | 1314篇 |
国内免费 | 194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58篇 |
大气科学 | 1585篇 |
地球物理 | 1756篇 |
地质学 | 3387篇 |
海洋学 | 2131篇 |
天文学 | 123篇 |
综合类 | 558篇 |
自然地理 | 18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5篇 |
2023年 | 200篇 |
2022年 | 318篇 |
2021年 | 403篇 |
2020年 | 399篇 |
2019年 | 452篇 |
2018年 | 350篇 |
2017年 | 405篇 |
2016年 | 407篇 |
2015年 | 436篇 |
2014年 | 530篇 |
2013年 | 610篇 |
2012年 | 563篇 |
2011年 | 542篇 |
2010年 | 482篇 |
2009年 | 522篇 |
2008年 | 489篇 |
2007年 | 540篇 |
2006年 | 485篇 |
2005年 | 410篇 |
2004年 | 372篇 |
2003年 | 343篇 |
2002年 | 302篇 |
2001年 | 262篇 |
2000年 | 275篇 |
1999年 | 231篇 |
1998年 | 192篇 |
1997年 | 213篇 |
1996年 | 173篇 |
1995年 | 142篇 |
1994年 | 130篇 |
1993年 | 105篇 |
1992年 | 117篇 |
1991年 | 71篇 |
1990年 | 60篇 |
1989年 | 45篇 |
1988年 | 32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26篇 |
1985年 | 22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20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8篇 |
1977年 | 3篇 |
1976年 | 1篇 |
197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新疆地质遗迹的分布特征与保护开发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国际、国内地质遗迹保护的发展反映出地质遗迹保护理念从单一保护到保护与开发相协调的演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的地质公园将地质遗迹保护与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成为地质遗迹保护的最佳途径。新疆地质遗迹数量大、类型齐、等级优,复杂的地质地貌环境,造就和控制了新疆地质遗迹的类型和空间分布,主要类型为地质地貌景观和水体景观,空间分布可划分为阿尔泰、准噶尔、天山、塔里木、昆仑-阿尔金5个区,其中天山区和昆仑-阿尔金区是新疆最重要的地质遗迹区。基于首次全疆地质遗迹系统调研,指出新疆滞后的地质遗迹保护现状的根本致因是保护与开发协调性差,确定保护类型-形式-模式-级别-时序-分区六大保护步骤,提出地质公园和地质遗迹保护区及其他保护地相结合的复合型保护模式优选思路和5个优选模式,并据此建立针对新疆209个重要地质遗迹的保护开发备选名录。 相似文献
62.
为进一步了解山区与平原雷电参数分布特征及其差异,为山区和平原地区雷电防护工程设计和雷击风险评估提供参考,根据湖北省ADTD地闪定位系统2006年12月至2016年12月监测的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山区和平原地区的地闪频次、极性、雷电流幅值和波头陡度等参数分布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山区地闪密度略高于平原地区,平原正地闪百分比稍高于山区,近10年的正地闪百分比呈上升趋势。②正地闪平均强度山区比平原大1.16kA,负地闪平均强度山区比平原小3.67kA,平原总地闪平均强度比山区大3.46kA。③总地闪小雷电流幅值(I≤30kA)概率山区比平原大8.9%,大雷电流幅值(I100kA)概率平原比山区大0.6%。④山区正地闪平均陡度分别比负、总地闪平均陡度大2.44kA/μs和2.31kA/μs,平原正、负、总地闪平均陡度分别比山区大3.41kA/μs、5.77kA/μs和5.64kA/μs。可以得出,山区小雷电流绕击率大于平原,正地闪雷电感应的危害大于负地闪和总地闪;平原地区大雷电流反击率比山区大,雷电感应的危害大于山区。 相似文献
63.
A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of surface elevation is obtained through improvement of the method introduced by Cieslikiewicz who employed the maximum entropy principle to investigate the surface elevation distribution. The density function can be easily extended to higher order according to demand and is non-negative everywhere, satisfying the basic behavior of the probability. Moreover because the distribution is derived without any assumption about sea waves, it is found from comparison with several accepted distributions that the new form of distribution can be applied in a wider range of wave conditions. In addition, the density function can be used to fit some observed distributions of surface vertical acceleration although something remains unsolved. 相似文献
64.
青藏高原土壤水热分布特征及冻融过程在季节转换中的作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利用GAME-Tibet期间所取得的高分辩率土壤温度和含水量资料,对青藏高原(主要是藏北高原)土壤水热分布特征及冻融过程在季节转换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指出藏北高原4cm学深处土壤在10月份开始冻结,次年4-5月份开始消融,冻结持续时间长达5-7个月。冻结过程有利于土壤维持其水分,因此,在刚刚开始消融时土壤含水量仍然很高。从而为夏季风爆发前土壤通过蒸发向大气提供水分打下了基础。指出土壤冻融过程可能在高原季节转换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5.
66.
67.
Abstract The physically-based flood frequency models use readily available rainfall data and catchment characteristics to derive the flood frequency distribution. In the present study, a new physically-based flood frequency distribution has been developed. This model uses bivariate exponential distribution for rainfall intensity and duration, and the 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Curve Number (SCS-CN) method for deriving the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pdf) of effective rainfall. The effective rainfall-runoff model is based on kinematic-wave theory. The results of application of this derived model to three Indian basins indicate that the model is a useful alternative for estimating flood flow quantiles at ungauged sites. 相似文献
68.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利用南海所积累的大量热流、海底温度和地温梯度数据,针对地温梯度的变化,对地温梯度数据进行了初步校正。分情况研究了纯甲烷,甲烷、乙烷、丙烷混合物分别在纯水、海水条件下形成的天然气水合物在南海的可能分布范围;进而对影响天然气水合物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随着天然气中重烃含量的增加,孔隙水盐度的降低,水合物稳定带在平面上的分布范围越来越大,水合物稳定带的厚度也越来越大。比较而言,气体组成的影响要比孔隙水盐度的大。同时,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的厚度与热流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在南海2000m水深范围之内,由于受海底温度的控制,水合物稳定带的厚度与水深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9.
Yoichiro Fujii 《Pure and Applied Geophysics》1995,144(1):19-37
In order to study characteristics of horizontal crustal strains, we divide the Japanese Islands into 14 tectonic provinces
consistent with the suggestion given byMatsuda (1990). We calculat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strain rates using the results of the Precise Control Survey initiated by
the Geographical Survey Institute in 1973. This survey is a revision of old first- and second-order triangulation networks
by trilateration. The principal axes and principal strains inside all the geodetic triangles are deduced from the comparison
of the old triangulation and the new trilateration networks. The maximum shear strain rates are calculated by dividing the
accumulated strains with the time intervals. Th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strain rates is counted for each tectonic province
and for the entire Japanese Islands.
It is proved that the maximum shear strain rate with highest frequency ranges from 0.10–0.15 microstrain/a for 4409 data in
the Japanese Islands. The mean value of the strain rates throughout the Japanese Islands is deduced to be 0.18 microstrain/a.
We also calculated a mean value of strain rates for each tectonic province. Comparison is made between mean geodetic strain
rates in the provinces and Quaternary strain rates estimated by geomorphic data. It is found that 0.3–0.4 microstrain/a of
the highest order strain rate is now prevailing in the Izu province, the south Fossa-Magna collision zone, and some special
provinces along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Japan Sea coast. 相似文献
70.
碳酸盐岩差异性风化成土特征及其对石漠化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碳酸盐岩极低的酸不溶物含量使岩石风化产生的残积土壤物质数量极少,并产生巨大的体积缩小,促使早期形成的残积土在重力作用下不断向下塌陷。显著的差异性风化使基岩面强烈起伏,甚至形成大量的岩溶尘洼地、裂隙、地下管道、洞穴系统等。在重力和水的作用下,土粒沿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经微距离或短距离搬运到上述低洼或地下空间中,甚至由地下河带到更远的地方,这是碳酸盐岩地区土壤丢失的重要方式,也是形成石漠化最主要的地质因素。土壤在地表分布高度不均匀,是碳酸盐岩地区的地表少土的重要原因。对于酸不溶物含量相当的石灰岩和白云岩而言,由于白云岩的差异性风化明显弱于石灰岩,以及受各种应力作用后,白云岩形成的节理及裂隙密集而均匀,从而提高了近地表白云岩的含水能力,延长了风化过程中的水-岩反应时间,使风化作用可以相对集中于地表或近地表进行,有利于岩石的整体风化作用的进行,同时使白云岩风化壳基岩面起伏相对较小,风化残积形成的土壤分布也相对均匀。因此,白云岩区地表土层较厚,石漠化程度也稍弱于灰岩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