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44篇
  免费   17008篇
  国内免费   10385篇
测绘学   6986篇
大气科学   7557篇
地球物理   11890篇
地质学   33967篇
海洋学   7185篇
天文学   2561篇
综合类   4565篇
自然地理   11526篇
  2025年   59篇
  2024年   1240篇
  2023年   1228篇
  2022年   2036篇
  2021年   2278篇
  2020年   2398篇
  2019年   2618篇
  2018年   2169篇
  2017年   2483篇
  2016年   2640篇
  2015年   2754篇
  2014年   3355篇
  2013年   3554篇
  2012年   3861篇
  2011年   3815篇
  2010年   3304篇
  2009年   3793篇
  2008年   3820篇
  2007年   4143篇
  2006年   3948篇
  2005年   3486篇
  2004年   3273篇
  2003年   3034篇
  2002年   2755篇
  2001年   2401篇
  2000年   2208篇
  1999年   2008篇
  1998年   1736篇
  1997年   1608篇
  1996年   1435篇
  1995年   1195篇
  1994年   1214篇
  1993年   1032篇
  1992年   814篇
  1991年   579篇
  1990年   520篇
  1989年   407篇
  1988年   307篇
  1987年   212篇
  1986年   135篇
  1985年   94篇
  1984年   42篇
  1983年   37篇
  1982年   34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33篇
  1978年   36篇
  1977年   25篇
  1954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地下水化学动力学基本理论在矿井水文地质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西峪煤矿水化学及相关水文地质资料,运用地下水化学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西峪煤矿奥陶系峰峰组岩溶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定量评价,从而划分出了含水层的强、弱径流带,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2.
根据对大别山南部宿松磷矿含磷地层的区域分布、地层序列、时代归属、构造变形的系统研究,提出磷矿层属震旦系的新认识。含磷岩系经受了两次强烈的变形改造,原始层理经过了强烈改造,宿松磷矿构成总体包络面呈北西西走向、向南倾斜的褶皱化单斜。矿层的多层化、尖灭复合和加厚现象等主要受构造的控制,而非完全受古地形的控制。用褶皱的观点对原先勘探剖面中的磷矿体进行了重新圈连,籍以指导磷矿的调查、评价和开采。最后对磷矿分布的古地理特征进行了讨论,并从构造的观点对磷矿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93.
扬子地台北缘裂谷系金与多金属成矿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涂怀奎 《黄金地质》1997,3(4):36-42
扬子地台北缘大多数金矿床集中集中在裂谷系古陆隆起内外接触处,经历了复杂的地壳结构演化,形成新的金矿类型和矿化组合,具多源性,以深源为主,浅源次之,再次是陆源,控矿构造含同生构造与封闭聚矿盆地等多种成矿作用的叠加。  相似文献   
194.
Wilfried Heller 《GeoJournal》1998,46(3):199-205
This study evaluates some aspects of the socio-economic transformation of rural Romania with reference to the views of representative organisations (at national, regional and local levels) and other experts. Interviews conducted in ten communes of nine Romanian counties (‘judete’) focus attention on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ystem change experienced since 1989;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s and constraints for future socio-economic change; and appropriate policies and perspectives for development in the immediate future. Wherever appropriate the claims of interviewees are substantiated through reference to statistics, drawn in many cases from Chambers of Commerce & Industry (CCI). Local level representatives presented much more negative views on recent change than their national and regional level counterparts, but all agreed on the crucial problem of capital shortage. Thus while specific programmes to assist rural areas are justified, they cannot fully succeed until the national economy is able to grow more rapidly and attract greater foreign investment.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95.
A procedure for estimating minute quantities (parts per billion) of gold is described, based on dissolution of the sample in aqua regia, adsorption on activated charcoal, arcing of the charcoal ash, and measurement of the intensity of the emitted spectra.  相似文献   
196.
董建国  李蓓 《岩土力学》2007,28(5):851-854
为了深入了解黏性土的应力应变特性,对黏性土进行了量测侧向变形的不排水平面应变压缩试验。分析试验结果发现,黏性土局部化变形的起始点与黏性土样中的孔隙水压力的突然增长的转折点非常接近,而孔隙水压力开始急剧增长变化的转折点为其屈服点,说明黏性土剪切带开始形成的偏应力为其屈服点,超过此点后黏性土局部化变形加剧,这个发现将有助于土体在强度理论、变形和稳定分析等方面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7.
雷电定位系统与人工观测雷暴日数统计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利用雷电定位系统 (lightning location system,LLS) 资料统计人工观测雷暴日数,采用湖北省2007—2012年LLS监测资料,选取25个气象站为圆心,统计其不同监测半径 (r) 圆区域内LLS监测的雷电日数,并与人工观测雷暴日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r≤7 km时,LLS监测平均年雷电日数小于人工观测平均年雷暴日数;r≥8 km时, LLS监测平均年雷电日数大于人工观测平均年雷暴日数;r=22 km圆区域内年平均雷电日数可替代最大年雷暴日数。根据r=7 km,r=8 km圆区域内LLS监测的年雷电日数、年平均地闪密度资料,分别采用直接替代法、地闪密度法和该文提出的二元法计算年雷暴日数,结果显示:二元法效果最好。二元法计算的2007—2012年25个站平均年雷暴日数与人工观测相等,平均差异为7.4%;二元法计算的2013年年雷暴日数与人工观测相差0.8 d,平均差异为12.3%。  相似文献   
198.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对2013年中国内地34个大中城市土地储备决策绩效进行总体评价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城市土地储备决策效率最高,西部次之,中部最低;土地储备决策效率受到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共同作用,且规模效率作用较大;影响东中西部城市土地储备决策效率投入产出的主要因素各不相同。基于此,从深化土地及相关制度改革和提升政府管理效率两个层面提出土地储备决策绩效优化策略,从而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99.
200.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科学识别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重点区域,合理布局生态修复空间是当前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面临的难点之一。本研究以山东省国土空间生态系统评价为基础,通过对山东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恢复力综合评价,研究识别出山东省生态修复重点区域,并对各重点区域提出了生态修复的主导方向,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