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96篇
  免费   7150篇
  国内免费   9260篇
测绘学   4352篇
大气科学   6562篇
地球物理   7880篇
地质学   22050篇
海洋学   4857篇
天文学   3698篇
综合类   2866篇
自然地理   6841篇
  2024年   199篇
  2023年   499篇
  2022年   1326篇
  2021年   1579篇
  2020年   1524篇
  2019年   1988篇
  2018年   1375篇
  2017年   1668篇
  2016年   1719篇
  2015年   1912篇
  2014年   2415篇
  2013年   2628篇
  2012年   2544篇
  2011年   2678篇
  2010年   2298篇
  2009年   2893篇
  2008年   2904篇
  2007年   3012篇
  2006年   2958篇
  2005年   2764篇
  2004年   2454篇
  2003年   2321篇
  2002年   1974篇
  2001年   1720篇
  2000年   1744篇
  1999年   1521篇
  1998年   1307篇
  1997年   973篇
  1996年   787篇
  1995年   669篇
  1994年   643篇
  1993年   537篇
  1992年   378篇
  1991年   317篇
  1990年   230篇
  1989年   170篇
  1988年   142篇
  1987年   77篇
  1986年   55篇
  1985年   48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4篇
  1954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9 毫秒
411.
计算域的选取对风暴潮数值模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作者以 72 0 3号台风过程中引起的黄海沿岸水文测站的风暴潮过程为例 ,选取不同计算域 ,模拟计算的同一测站的风暴潮增水值有很大差异。只有选取整个黄渤海海域 ,才能得到较精确的风暴潮增水结果。从而揭示在封闭或半封闭海域中由风暴过程激发的区域自由振荡 ,是风暴潮增水中不容忽视的量。说明该海域中的风暴潮过程是海域整体效应的响应 ,因此认为数值模拟中计算域应选取整个封闭或半封闭海域  相似文献   
412.
南海北缘东部盆地油气资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南海北缘东部的珠江口盆地及台西南盆地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油气资源,根据区域构造背景、盆地发育分布的特点及中、新生代的油气地质条件,结合含油气构造、油气田、油气井的分布规律,利用油气资源评价的理论、方法,对区内的油气资源进行了综合研究,并按照油气资源状况划分出油气富集区、油气潜力区、油气远景区,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划分出4条油气富集带、11条油气潜力带、8条油气远景带,充分显示了该区石油、天然气的分布规律和油气地质特点,为商业性的勘探开发和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13.
The collection of articles in this volume reviewing eastern tropical Pacific oceanography is briefly summarized, and updated references are given. The region is an unusual biological environment as a consequence of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atterns of forcing – including a strong and shallow thermocline, the ITCZ and coastal wind jets, equatorial upwelling, the Costa Rica Dome, eastern boundary and equatorial current systems, low iron input, inadequate ventilation of subthermocline waters, and dominance of ENSO-scale temporal variability. Remaining unanswered questions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414.
沈佩玉 《海洋预报》1994,11(4):59-63
本文采用黄海(35°N以北,124°E以西)断面调查资料,对海域表层盐度年变化进行谐波分析,讨论了年波与半年波位相与振幅在海区的分 布不同水系消长及运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415.
本文主要对山东半岛东部、北部及渤海海峡地区的地方性天气-冷流低云,作了初步的分析。着重分析产生这种低云的环流特点及殊地理环境,分析归纳出这种低云的预测方法及判据。  相似文献   
416.
两项新技术及其在海水苗种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两项新技术,用泡沫净化空气、海水和生物效应灯,及其在海水苗种生产中的应用。文中分别讨论了它们的原理、设计安装及使用效果。希望这两项新技术能够得到推广,以提高出苗率,增加海水苗种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17.
为了探讨西太平洋暧地区热带波动的天气效应,利用1980年2-9月140°E日本静止卫星纬度时间剖面卫星云图,分析了5d和14d左右周期热带波动云的演变特征,井综合分析了14d周期的云系演变型式与流场的关系,为预报热带中期天气变化规律提供了依据;热带波动中30-60d大气低频振荡的云量变化最显著,北半球夏半年热带波动的天气压主要在10°N-0°,各半年在10°N-10°S,超过这个区域热带云量的港分布型式就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418.
渤、黄、东海陆架底质的形成分布与末次盛冰期之后的海侵密切相关。末次盛冰期结束、海侵开始以来 ,潮流是渤、黄、东海陆架上的永久性主导作用应力。为从长期沉积动力演变过程的角度 ,探讨渤、黄、东海陆架底质形成分布的有关成因问题 ,利用数值模拟手段 ,再现了末次盛冰期以来 6个时期渤、黄、东海陆架潮流作用下海底的冲淤格局及底质分布。结果表明 ,扬子浅滩南侧东海外陆架的砂质沉积基本上是自 - 80 m海面以来形成的。扬子浅滩形成于 -5 2 m海面之后 ,至 - 3 0 m海面时已有一定规模 ,全新世最大海侵之后 ,逐渐形成现在规模的扬子浅滩。南黄海中部泥自 - 5 2 m海面时就已开始形成 ,- 3 0 m海面时范围很大 ,侵入北黄海 ,全新世最大海侵以来 ,逐渐调整到现在的范围。渤海中央泥、北黄海西部泥、浙闽岸外泥、辽东半岛西侧与北侧的砂质沉积、西朝鲜湾与江华湾中的砂质沉积以及苏北浅滩是自全新世最大海侵以来逐渐形成的。海州湾中砂质沉积形成的盛期在公元 8世纪之后。济洲岛西南泥、南黄海东部泥很可能分别形成于 - 3 0 m海面、- 5 2 m海面以来。全新世渤、黄、东海陆架底质分布的演变过程大致分为 2个阶段 :全新世最大海侵之前为渤、黄、东海陆架底质分布宏观格局的形成阶段 ;全新世最大海侵至今为渤  相似文献   
419.
杜渺 《海岸工程》2000,19(3):39-45
介绍了浙江东南沿海的台州市及所属玉环县、温州市及所属乐清市、瓯海区等地面实施海洋“蓝色工程”的丰富实践和新鲜经验。文中借鉴浙东南沿海大开发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东部沿海其它地区特别是苏北沿海的实际,提出了做出滩涂开发利用、发展海洋经济的总体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420.
Abstract. The abundance, distribution, and species richness of the littoral sponges (0–55 m) from the Cabrera Archipelago (Balearic Islands) were studied along light gradients from the surface to the sea bottom and from cave mouths to their inner parts. A total of 98 species (11 Calcarea and 87 Demospongiae ) were recorded, 8 of which are new records for the Spanish coast.
Cluster and correspondence analyses enabled the identification of a sciophilous sponge group including three subgroups: sponges found only in semi-dark cave habitats, a subgroup common to the coralligenous, precoralligenous, and semi-dark cave biocoenoses, and a third subgroup exclusive to the coralligenous biocoenosis. A small number of photophilic species and other species having a wide bathymetric distribution made up another separate group. No species clusters for the different semi-sciophilous (either fleshy or carbonate) or photophilic seaweed communities were discernible. The number of sponge species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irradiance lev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