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8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352篇
测绘学   127篇
大气科学   169篇
地球物理   111篇
地质学   768篇
海洋学   15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80篇
自然地理   21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矿井层间滑动构造定量评价——以潘集一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层及其顶底板中滑动现象极为普遍。层滑构造是导致煤层不稳定的主要因素,常常造成煤层厚度的突然变化,甚至形成无煤区,严重影响煤炭生产。为了掌握并了解矿区层滑构造的分布规律及发育强度,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取煤层层滑断层密度、煤层异常指数、断层密度、断层的强度指数、构造煤的发育强度指数、岩层组合关系量化参数6个评价指标,对矿区层间滑动构造复杂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所得评价结果与矿区揭露结果相似。结合矿区地质条件预测深部未采区层滑构造发育程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为矿区生产部署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22.
热红外遥感定量反演地表岩石的SiO2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硅酸盐矿物热红外发射率光谱特征与其SiO2含量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本文以ASU(Arizona State University)、JHU(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光谱库为数据源,研究了硅酸盐矿物发射率光谱克里斯琴森特征(CF-Christensen Features)与SiO2含量、SCFM(SiO2/(SiO2+FeO+MgO+CaO))指数的定量关系,并与Copper对火成岩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二者吻合,可作为热红外发射率光谱线性混合的佐证.建立了表征硅酸盐矿物SiO2含量的SiO2指数(ε12/ε13)与SiO2含量的定量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ASTER热红外数据对东天山黄山东地区SiO2进行了定量反演,反演结果与地质事实相符.利用反演结果可以对基性超基性岩体进行圈定,对于寻找与基性超基性岩体有关的铜镍矿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23.
前人已开展了大量的关于图解法和矩值法数值结果的相关性分析和相互转换方程的确定工作,但针对定性结果的对比仍较为罕见。本文选取了琼州海峡两岸15个海滩22条断面105个表层沉积物为典型研究对象,分别采用Folk和Ward图解法和Friedman矩值法获取粒度参数结果,构建定量结果的回归关系和对比定性结果的异同。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进一步探讨了两种方法结果的可对比性,并分析两种方法的方法差异对沉积物粒度信息提取及使用造成的可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就定量结果而言,图解法和矩值法计算的平均粒径和分选系数具有强相关性(R2 ≥ 0.951),而偏态和峰态则表现为中等相关(R2 = 0.586)和不相关(R2 = 0.011),表明图解法和矩值法计算粒度参数定量结果之间的相关性并不稳定,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2)就定性结果而言,图解法和矩值法的结果之间存在较大偏差,分选系数、偏态和峰态不一致的占比分别达30.48%、55.24%和71.43%,这与定量结果的相关性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表明定量结果的相关性程度并不能完全用于指示定性术语结果的一致性程度。鉴于最大化地揭示沉积物的差异是粒度参数分析方法追寻的目标,在选择何种方法计算粒度参数时需充分考虑沉积物粒径概率分布曲线的特征。本文提供了一个以海滩沉积物为研究对象的图解法和矩值法粒度参数结果对比的典型案例,研究结果有助于提升对粒度参数分析方法的差异、原因和科学使用等方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924.
了解中国东北沙地的重矿物组成并探讨其在亚洲风尘系统研究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较少甚至缺乏的重矿物数据,这影响了对该地区风尘系统的深入理解。为分析东北沙地的重矿物组成并探究其在东北风尘系统研究中的作用,分别从浑善达克沙地(OD)、科尔沁沙地(HQ)、呼伦贝尔沙地(HL)和松嫩沙地(SN)采集了34个风成沙和河流沙样品并进行了分粒级处理(<63 μm及63~125 μm)。同时,从哈尔滨荒山黄土剖面采集了4个末次冰期黄土样品(<63 μm),利用Frequentist模型对哈尔滨黄土物源进行了定量重建。通过范围检验、非参数Kruskal-Wallis H检验和逐步判别函数分析(DFA),选择了7种重矿物及特征指数(蓝晶石、锐钛矿、石榴子石、辉石、钛铁矿(磁性)、稳定系数W 、GZi指数)作为最佳复合指标进行定量重建。结果表明,钛铁矿(磁性)为浑善达克沙地的特征矿物,磁铁矿为科尔沁沙地的特征矿物,氧化铁矿物(赤铁矿、褐铁矿)为呼伦贝尔沙地的特征矿物,氧化铁矿物(磁性)、绿帘石、角闪石和石榴子石为松嫩沙地的优势矿物;不同粒度组分的重矿物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极稳定矿物优先富集于细颗粒。哈尔滨黄土与松嫩和呼伦贝尔沙地(<63 μm组分)具有相近的重矿物组成,而与浑善达克和科尔沁沙地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根据Frequentist模型,哈尔滨黄土的来源贡献依次为:松嫩沙地(44%~86%)、呼伦贝尔沙地(10%~39%)、科尔沁沙地(3%~16%)和浑善达克沙地(0~7%)。本研究突出了细颗粒沉积物的重矿物组成结合定量模型在风尘物源示踪研究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25.
南海是一个准封闭海盆,其本征值问题是理解南海动力学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一种新的泛函工具—多尺度子空间变换,从卫星观测资料中分离得到一个南海本征模态,即罗斯贝标准模态的近似场。发现该模态的周期为6个月左右、波长近250 km,在深水海盆向西传播,这与寿命为3个月左右的南海中尺度涡群体活动特征相一致。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Liang-Kleeman信息流这一严格建立在第一性原理上的定量因果分析工具,探究南海两个最重要外部强迫,即黑潮入侵与南海季风对该罗斯贝标准模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二者与该模态均有较强因果关系,但分别影响模态的不同阶段:黑潮入侵主要影响其1/2π和3/2π位相,季风的作用则体现在3/4π位相。二者共同作用,调制该模态在近一个周期内的变化。进一步研究发现,黑潮入侵的过渡态是影响该模态的关键,这时黑潮在南海的分支与流套强度相当,有利于吕宋海峡西部形成不同极性涡旋的排列,从而影响南海内部罗斯贝标准模态。对南海季风而言,冬季风与夏季风的成熟阶段是影响该模态的重要时期,但并非整个南海的季风都发挥作用,泰国湾是季风改变南海罗斯贝标准模态的关键区域,这表明局地的强迫对激发全局模态起作用。  相似文献   
926.
馆陶组作为渤海东部新近系重要的勘探层系,垂向上岩性组合变化明显,岩性特征的精细研究具有重要成藏意义。利用丰富的钻井、古生物、岩心等资料,并且依据层序地层、古生物组合、岩电等特征认为,馆陶组垂向呈现粗—细—粗的沉积特征,相应划分为馆陶组上、中、下3段;馆陶组不同层段的沉积期存在水浅—水深—水浅旋回过程,相应也存在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浅水三角洲的相变,并在垂向上形成3套储盖组合;馆陶组下段储盖组合较差,骨架砂岩具有一定的横向输导能力;结合运移断层与馆陶组储层的配置关系,建立馆陶组上、中、下3套储盖组合的成藏模式,并利用断层活动性、区域盖层厚度、砂岩相对含量等创建分流判别参数C定量标定新近系优势成藏层段,当C>0.4时,馆陶组中、上段为主要成藏层段;当C<0.4时,馆陶组上段及明化镇组下段为主要含油层系。  相似文献   
927.
基于前人对富林洼陷F117-F121井区的精细构造解释、油源分析,创新性地提出本区中生界油藏类型为下排式;采用流体包裹体压力恢复方法,并结合岩心、岩石薄片观察,分别从源岩超压和裂缝输导体系两方面论证,证实了研究区油气成藏类型确为下排式;采用数学公式演绎法,引入"压降"概念,量化评价下排式油气运聚最大波及范围为172.84 m,该结果与实际试油成果排烃范围为180 m吻合。  相似文献   
928.
以岩屑、壁心、薄片分析、测井等资料为基础,利用不同火山岩测井响应差异,建立了B油田火山岩岩性识别模板,指导单井火山岩定量识别,并揭示区域火山岩空间展布规律。根据区内火山岩发育类型、岩石组合类型和火山机构地震响应特征,明确该区发育6种火山岩相,包括火山通道相、溢流相、爆发相、侵出相、次火山岩相和火山沉积相,建立区域基性火山岩岩相模式,并明确该区发育以B1井区为代表的中心式和以B8井区为代表的裂隙—中心式2种喷发模式。上述模式的建立,指导了该区后续火山岩精细刻画和储层风险评价,为该区的储量评价和前期方案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29.
基于GeoEye-1和WorldView-2遥感数据的浅海水深反演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浅海区水深的精确反演对于海洋空间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选取南海西沙群岛的羚羊礁海域为研究区,基于GeoEye-1和WorldView-2高分辨率多光谱遥感数据和实测水深数据,分别建立了单波段模型、多波段模型和波段比值模型。结果显示,由绿波段参与建立的水深反演模型相关性普遍较高,同时利用4个波段组合建立的多波段模型精度最高,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0.870和0.853。基于该模型的反演结果对GeoEye-1和WorldView-2遥感数据在不同水深范围内的反演精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数据在不同水深范围内的反演误差变化趋势一致,平均相对误差最大值均出现在0~5 m,而最小值均出现在20~25 m。总体而言,WorldView-2影像反演水深的精度高于GeoEye-1影像的反演精度。研究对于热带浅海区的水深反演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30.
裂缝型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极强,储层类别以高角度缝为主。在油田开发中如何精准刻画储层空间展布特征,寻找构造高部位剩余油是亟需解决的难题。通过叠前方位各向异性技术对潜山中小型裂缝进行预测,结合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成像(FMI)裂缝解释结果进行标定和分级刻画,进一步应用三维可视化及自动追踪技术实现对储集裂缝体的空间定量雕刻,精准落实裂缝体空间分布及连通性。该技术在某油田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预测的裂缝体结果与后续实际验证井的钻遇情况相符。此研究对开发后期高含水潜山裂缝型油藏有效挖潜剩余油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