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3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214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200篇
海洋学   19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1759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230篇
  2012年   198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David Demeritt 《Geoforum》2008,(6):1811-1813
This essay contributes to the discussions initiated by Setten [Setten, 2008. Encyclopaedic vision: speculating on The Dictionary of Human Geography. Geoforum 39 (3), 1097–1104], about The Dictionary ofHuman Geography. Rather than focusing on the identity and relative exclusiveness of the contributors, I emphasize how successive editions of the Dictionary have helped reshape the discipline in two ways. First, the proliferation of texts, like the Dictionary, aimed squarely at a student market has gone hand in hand with a variety of changes to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publishing in geography. Second, human geography has increasingly come to be defined in terms of its concepts and theories. The paper ends by considering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changes for disciplinary unity and the future of geography given the increasing prominence of both of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of GIS.  相似文献   
972.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large individual-based spatiotemporal datasets in various research fields has challenged the GIS community to develop analysis tools that can efficiently help researchers explore the datasets in order to uncover useful information. Rooted in Hägerstrand's time geography, this study presents a generalized space-time path (GSTP) approach to facilitating visualization and exploration of spatiotemporal changes among individuals in a large dataset. The fundamental idea of this approach is to derive a small number of representative space-time paths (i.e. GSTPs) from the raw dataset by identifying spatial cluster centers of observed individuals at different time periods and connecting them according to their temporal sequence. A space-time GIS environment is developed to implement the GSTP concept. Different methods of handling temporal data aggregation and the creation of GSTPs are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Using a large individual-based migration history dataset, this study successfully develops an operational space-time GIS prototype in ESRI's ArcScene and ArcMap to provide a proof-of-concept study of this approach. This space-time GIS system demonstrates that the proposed GSTP approach can provide a useful exploratory analysis and geovisualization environment to help researchers effectively search for hidden patterns and trends in such datasets.  相似文献   
973.
南岭山地的多学科综合研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国逸  张虹鸥  周平 《热带地理》2018,38(3):293-298
南岭有地球同纬度带上保存最完整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带,也是湘江、赣江、北江等众多河流的源头区。20世纪20年代,南岭山地由于丹霞地层被发现首次走进国际视野,之后的90年来,在南岭山地开展的研究主要包括了地质构造、花岗岩成矿、丹霞地貌、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植物区系、大型真菌、鸟类监测、兽类监测、蝴蝶监测、常绿阔叶林、南岭走廊、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生态旅游等方面。通过梳理南岭山地的研究发现,南岭不仅对于研究地球科学的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生命科学的生物多样性、生物区系和生态系统生态学等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交叉学科和多学科综合研究也极具研究前景,该区域可以作为具有高潜在价值综合研究的基地。  相似文献   
974.
Knowledge Sharing and Service is one effective way to eliminate knowledge poverty and promote social development. Existing knowledge sharing and service is mainly provided in some organizations or specific social groups. Besides, a knowledge sharing and service system about geography, natural resources and ecology has not been reported. We proposed a public welfare professional knowledge-sharing and service platform for all members of society in geography, natural resources and ecology. The construction of a knowledge-sharing and service platform is based on five aspects of work: analysis of user requirements, setting standards and drafting policies, aggregating knowledge resources, the technical realization and the maintenance of service. Knowledge resources can be aggregated by using a “two-step” strategy. A knowledge-sharing and service system can be implemented by using “four-tier” structures that are comprised of resources, resource access, application and service, based on the Hadoop-distributed cluster architecture. It has been proven that adhering to the idea of co-building and co-sharing, and using the mechanism of “payment is equal to benefit”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gathering of knowledge resources, and arouse the enthusiasm of all members of society to participate in knowledge sharing and service, to achieve the objective of narrowing the knowledge gap between social groups.  相似文献   
975.
乡村空间辨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伴随着城镇化、信息化、全球化等多种内外因素的交互作用,中国的乡村正经历着社会经济形态重组、地域功能提升等一系列转型与重构的过程,乡村地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而“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也给乡村发展及乡村地理学的研究提出了新要求,全面系统地认识乡村空间系统,准确把握乡村空间是开展进一步研究的必要前提。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对乡村空间的认知与发展基础上,指出国内乡村地理学在乡村社会—文化空间研究上的不足。本文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为理论基础,尝试建构了由“物质空间—社会空间—文化空间”组成的乡村空间系统,以期为全面认识日益复杂的乡村地域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76.
中国乡村地理学研究的主要热点演化及展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地理学主要中文期刊近40年来刊发的有关乡村研究的文献为分析对象,采用Citespace软件文献计量分析及文献归纳方法,对中国乡村地理学研究主要热点进行识别和阶段性划分,并梳理其主要热点的研究进展。结果发现,伴随20世纪80年代的乡镇工业和21世纪初以乡村旅游业兴起的乡村两次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国家乡村发展和建设的战略和政策不断调整,乡村地理学的研究热点演化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①1978-2000年,主要聚焦于乡村城市化、城乡关系、乡村聚落、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等研究,为国家和地区的农业与农村发展做出了基础性和战略性贡献。②2000-2008年,开始转向以乡村旅游、农村居民点、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空心村等研究热点话题,中国乡村地理学发展改变了“重城轻乡”的学科格局,逐渐走向繁荣。③2008年至今,研究热点转向多元化,涉及乡村转型、乡村重构、乡村性、空间重构、乡村社区、乡村治理等,研究主题逐渐接轨于国际乡村地理学。未来中国乡村地理学的研究应以建设乡村地理学学科基础理论和方法体系为核心目标,服务于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积极关注乡村发展、转型、分化、重构与治理等核心话题,深化乡村多元空间价值理论研究,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乡村地理学理论框架和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977.
土壤星地传感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土壤作为自然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是联系大气、水、生物等其它地理要素的重要枢纽,其信息的快速准确获取研究对现代地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介绍卫星、航空、无人机和地面不同平台搭载的不同类型传感器的探测原理;总结国内外基于星地传感技术的土壤信息快速获取方法及其在土壤属性预测和制图中的应用;阐述现代土壤信息获取在土壤地理学中的应用情况;展望当前土壤星地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78.
青年科学基金助推地理学人才成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理学科1987-2016年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为研究对象,在对项目的申请人/负责人信息、依托单位及后续资助项目等信息进行整理、统计与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地理学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分支学科和地域分布特点,以及项目负责人性别、年龄、单位及职称结构的特点,分析了项目负责人受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之后,继续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能力。研究表明,近30年来地理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实施对地理学人才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稳定地资助了一大批不同领域的优秀地理青年学者,为中国地理学持续发展所需人才的培养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79.
人文—经济地理学的学科融合和创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学科融合与交叉是当今科学研究的趋势之一。本论文阐述了人文—经济地理学学科研究的综合性、交叉性和复杂性;概况了学科经济化、社会化和生态化发展历程和特点,总结了经济社会快速革新背景下学科的技术化新特征;分析了经济社会变革与技术进步背景下学科发展的可持续问题聚焦趋势和技术导向发展趋势,介绍了在这两种趋势下学科与经济区位研究、社会公平研究、生态要素研究、信息技术研究相关学科的深入融合方式;预测了人文—经济地理学学科将可能出现关注个体的理论创新、基于空间数据分析的技术创新、融合新产业的应用模式创新以及重视生态要素的理念创新;尝试提出了新区位理论、空间定制、地理业态等创新思路及促进学科创新的实现途径。并以此文纪念中国杰出的地理学家吴传钧先生的百年诞辰。  相似文献   
980.
演化经济地理视角下的技术关联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技术关联是现阶段演化经济地理学的重要概念,对演化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和现实经济增长路径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演化经济地理学的背景下,探讨技术关联的概念和测度方法,从静态和动态2个视角探究技术关联影响产品演化的微观作用机制,并在国家、区域和企业等不同尺度上梳理了相关研究成果,绝大多数研究证明了产品演化路径显著依赖技术关联,即遵循路径依赖过程。近年来一些研究成果发现,有些区域通过向技术不相关产品进行演化从而实现了路径突破,并对其原因进行剖析,发现金融危机与扶持政策等外生力量和地方环境与制度等内生变量都会导致路径突破。中国发展路径的特殊性为西方演化经济地理学研究提供很好的案例,同时也为中国演化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创造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