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3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214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200篇
海洋学   19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1759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230篇
  2012年   198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01.
Public attitudes continue to portray youths in Western societies as being passive and disengaged. Critical scholars are largely unanimous in that the misrecognition of and disrespect for young people's everyday experiences and activities form a major reason why they appear detached from politics and public life. Contributing to this debate, this paper traces the everyday experiences of some Finnish urban youths, and argues that their lived worlds differ notably from the worlds of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at seeks to address youths as active citizens.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the paper proposes the pragmatically oriented concepts of “issue publics” and “topological connectives” for rethinking youth participation and democratic life more broadly.  相似文献   
502.
中国历史文化研究一直是中国文学研究的热点,大量的研究都是基于文学作品本身或文人个体特征进行,缺乏大数据的支持;历史的发展是大量个体共同驱动的结果,文化地理中众多文人的行为潜在影响着古代文化分布和变迁。本文提出基于文人群体运动行为的位置关联和聚合的大数据分析方法,根据唐宋时期文人的移动足迹数据来论证中国历史上的文化中心城市的变迁。文化地理领域中的3次文化中心转移的观点,是基于3次历史事件驱动的定性推理分析,缺乏有效的古代文化方面的数据支撑。本文力图从数据科学、信息科学和GIS分析角度来审视这一结论。从人文领域已经出版的学术研究著作中采集唐宋时期具有代表性作家的11万条足迹数据,利用GIS的位置关联技术形成足迹图,构建了文人迁徙网络图;并采用空间化的PageRank算法计算出唐宋时期各城市的文化吸引力,直观地呈现出了不同时期文人聚集的中心城市,重塑唐宋文化中心变迁。同时,从定量、地理位置变化和时序角度剖析了中国不同时期城市的文化吸引力的分布和变化。为论证中国文化中心的南北变迁,对唐宋时期的城市文化吸引力聚合,以20年间隔来科学计算出南北文化中心的对比和演变,科学表现文化中心的南北随时间的变化,论证了中国文化中心3次南移的后2次,发现中国文化中心南移的时间早在北宋时期就已完成。  相似文献   
503.
Georges Benko 《GeoJournal》2000,51(3):157-167
Technologies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structuring of the productive system in the last quarter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article looks at the macroeconomic context and at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It then defines the concept of technopole. The author traces the principal elements of the different attempts of theorization with a critical angle, shows the logic of contemporary industry localisation, as well as the role of technopoles in regional development. Regional and industrial policy are then seen as the basis of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of the technological transfer.  相似文献   
504.
It is past time for us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that exists between what we commonly call spatial analysis on the one hand,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or GIS on the other. GIS technology is widely used but seems to incorporate only a portion of the tools found in spatial analysis. Spatial analysis can be accused of overly simplistic approaches that severely limit its practical utility.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discarding myopic views and meeting upon a common ground of increased knowledge of modern computing concepts and techniques, including object-orientation, can prove extremely fruitful to both sides.  相似文献   
505.
英美经济地理学教材特点及我国同类教材改革思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近10a来,英美诸国使用的经济地理教材可被概括为理论分析型、部门分析型、实际问题型和综合型.我国面向21世纪经济地理教材应以理论和研究方法为重点,在理论选择上以可适用理论为主,尽量反映我国经济地理学家的理论成果,在教材组织上应利于培养创造型人才.此外,在教材编写中应树立严谨的学风,给学生以样板.  相似文献   
506.
尹章才  孙华涛  陈雪菲  刘清全 《测绘学报》2015,44(10):1160-1166
概率时间地理是经典时间地理基于概率的一种扩展,它采用概率描述移动对象在可达位置的非等可能性。已有的概率时间地理是基于正态分布或布朗桥的,其方差与移动速度无关或随移动速度的增大而发散,因而难以兼顾应用针对性和稳定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马尔科夫链的概率时间地理方法。首先,构建中间关于两边的双向条件马尔科夫链,它在移动速度足够大时的极限可视为布朗桥,因而具有稳定性数字特征。然后,建立定向移动到马尔科夫链的映射关系,主要是根据定向移动的时空位置、移动速度等信息建立马尔科夫链的步长、状态空间和转移矩阵,这样马尔科夫链与移动速度有关。最后,利用双向马尔科夫链连续计算定向移动在任意时刻的概率分布云,其方差的针对性和稳定性在实例中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507.
针对目前地理信息学科教育培养模式缺乏工程实践,人才可获得程度低,与地理信息产业高速发展不适应的现状,该文探索并提出高等院校应根据产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知识体系需求,以及高校自身特色,适当调整学科布局和培养方案计划,制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并提出培养模式可与地理信息企业人才的再教育与培训计划衔接,充分利用国内外企业、机构与其他高校的优势资源与成功经验,实现产学研用融合。以武汉大学为例,阐述面向地理信息产业的复合型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方案及实施。  相似文献   
508.
广州市多类型商业中心识别与空间模式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不同职能类型商业中心识别对研究城市商业空间结构有重要意义。与传统识别方法相比,大数据的分析更为精确和便捷。本文以广州市核心区59125条城市热点(POI)数据为基础,利用核密度分析、统计分析、最邻近距离分析等方法识别广州市多类型商业中心的边界,探索其商业空间结构与模式。结果表明:①广州市商业结构呈现明显双核集聚式分布,传统的越秀分区与现代的天河分区构成当前广州市商业空间的双中心;②不同类型的商业中心在空间上呈现显著分异,其中城市生活与公共服务中心在越秀区,商务与金融中心在天河区,休闲娱乐中心呈现分散集聚式特征;③广州市商业结构的空间模式是“圈层+组团”式分布,其中,生活、公共服务、商务职能集中分布于内圈层,娱乐休闲职能呈组团状镶嵌于各圈层中。  相似文献   
509.
刘芳 《东北测绘》2012,(8):232-234
随着测绘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测绘生产模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改变了流程长、分工细的传统工艺,转而向内外业一体化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了测绘内外业一体化出现的背景和它带来的影响,同时重点讨论了在测绘内外业一体化下,职工业务素质和教育、测绘队伍改革和布局两大问题,为新时期测绘地理信息队伍建设和整体布局提供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10.
As the social,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of green buildings become more established, firms, especially professional service firms, are responding by adopting sustainable office space (SOS). Accelerating this uptake demands a nuanced appreciation of firms’ understandings of and motivations for adopting SOS. Through a qualitative study of professional service firms in Sydney, this paper brings together a decentred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temporary firm drawn from the ‘new economic geographies’ approach and theories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o trace and interpret the diverse and overlapping motivations shaping the uptake of SOS amongst these firms. The firm is shown to be a site of plurality and agency, governed by multiple logics. Whilst motivations informed by economic logic remain persuasive and pervasive, the adoption of SOS is simultaneously informed by a wider palette of logics, including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logics. The paper argues that a decentred conceptualisation of the firm brings the multiplicity of firms’ orientations towards SOS into view and, in so doing, has the potential to inform a politics of intervention for steering firms towards more socially and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behaviou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