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537篇 |
免费 | 1465篇 |
国内免费 | 214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67篇 |
大气科学 | 1795篇 |
地球物理 | 2144篇 |
地质学 | 3799篇 |
海洋学 | 2248篇 |
天文学 | 136篇 |
综合类 | 611篇 |
自然地理 | 185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8篇 |
2023年 | 209篇 |
2022年 | 343篇 |
2021年 | 440篇 |
2020年 | 435篇 |
2019年 | 495篇 |
2018年 | 381篇 |
2017年 | 443篇 |
2016年 | 453篇 |
2015年 | 478篇 |
2014年 | 580篇 |
2013年 | 674篇 |
2012年 | 618篇 |
2011年 | 602篇 |
2010年 | 530篇 |
2009年 | 578篇 |
2008年 | 541篇 |
2007年 | 601篇 |
2006年 | 540篇 |
2005年 | 459篇 |
2004年 | 427篇 |
2003年 | 392篇 |
2002年 | 331篇 |
2001年 | 302篇 |
2000年 | 309篇 |
1999年 | 258篇 |
1998年 | 234篇 |
1997年 | 239篇 |
1996年 | 202篇 |
1995年 | 170篇 |
1994年 | 149篇 |
1993年 | 128篇 |
1992年 | 132篇 |
1991年 | 79篇 |
1990年 | 72篇 |
1989年 | 54篇 |
1988年 | 38篇 |
1987年 | 20篇 |
1986年 | 27篇 |
1985年 | 22篇 |
1984年 | 19篇 |
1983年 | 20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12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8篇 |
1977年 | 8篇 |
1976年 | 2篇 |
1972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The ECOMAR project was a multidisciplinary process study conducted in the mid-North Atlantic, coincident hydrodynamically with the Sub-Polar Front (SPF; 48–54°N) and topographically with Charlie-Gibbs Fracture Zone of the Mid-Atlantic Ridge, as part of the Census of Marine Life field project MAR-ECO. Midwater trawling was conducted during the 2007 and 2009 ECOMAR expeditions at 14 stations north and south of the SPF, day and night, in four discrete depth intervals from 0 to 1000 m. A total of 56 species of midwater fishes representing 44 genera and 18 families were collected, several of which are new records for the region and/or were not previously sampled during MAR-ECO sampling. An annotated species list with depth-of-capture data is provided. Three species of the genus Cyclothone (Cyclothone braueri, Cyclothone microdon and Cyclothone pallida) and the myctophid Benthosema glaciale combined to contribute ~88% of all specimens collected. This finding differs from results of previous net-based sampling in the same area, likely due to sampling scheme differences (diel sampling, upper 800 m concentration) and gear selectivity (mesh size, trawl speed). Quantitative data from ECOMAR midwater sampling and the previous 2004 G.O. Sars MAR-ECO expedition are compared. Despite differences in gear between the major MAR-ECO expeditions, abundance estimates of some dominant species were remarkably similar. Data showed that the SPF is an asymmetrical, taxon-specific biogeographic boundary for deep-pelagic fishes in the North Atlantic; the SPF is semi-permeable to some species in one direction, while a strong boundary for species in another direction. Deeper-living fish species did not appear as affected by the SPF as a boundary. 相似文献
102.
为了解黄河口及邻近海域鱼卵、仔稚鱼的群落结构动态,分别于2014年、2015年、2017年和2018年的6月利用大型浮游生物网对黄河口及邻近海域进行4个航次的表层水平拖网调查。根据鱼卵、仔稚鱼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等群落结构特征,运用生物多样性指数、聚类分析和皮尔逊相关性矩阵分析等方法对该海域鱼卵、仔稚鱼的资源分布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4年调查共采获鱼卵3 829粒,仔稚鱼234尾,隶属于7目14科15属。鱼卵的主要优势种为鳀(Engraulis japonicus)和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eri),仔稚鱼的主要优势种为斑鰶(Konosirus punctatus)和虾虎鱼科未定种Gobiidae sp.。生物多样性各指数均以2015年最高,2018年最低。利用R语言对鱼卵、仔稚鱼年间种类组成相似性进行聚类,将4个调查年份划分为3组,各分组之间主要的分歧种均为鳀。生物多样性各指数与环境因子之间皮尔逊相关性分析表明,盐度与鱼卵、仔稚鱼生物多样性的关系较为密切。分析认为,黄河口及邻近海域鱼卵、仔稚鱼群落分布和多样性的年间变化特征体现了鱼类对环境变异的响应。 相似文献
103.
通过对代表上扬子盆地西南缘上组合气藏特征的平落坝、白马庙和观音寺3个典型气藏进行解剖,明确了中侏罗统沙溪庙组天然气分布特征。结合输导体系、流体包裹体成藏期次和构造演化研究成果,分析了气藏成藏过程,总结其成藏模式,以期为有利勘探目标区的选择及评价提供地质依据。上扬子盆地西南缘沙溪庙组气藏以构造-岩性和岩性气藏为主,天然气主要分布在沙溪庙组Ⅰ、Ⅱ、Ⅲ段,主要聚集于构造高点。油气成藏时间集中在93~72 Ma,发生过至少2幕油气充注。燕山运动是气藏形成的主要时期,其形成的断层是沟通气源的主要通道;喜山运动是气藏天然气调整的主要时期,喜山期逆冲断层的活动及构造高点的迁移是天然气调整的主要原因。不同构造区域成藏具有差异性:西部褶皱带断-砂匹配、构造、砂体物性是主要控藏因素,构造高点、断层封闭性控制其含气丰度;东部斜坡带断-砂匹配、构造、封闭断层是主要控藏因素,构造高点、砂体物性控制其含气丰度。 相似文献
104.
长鳍金枪鱼(Thunnusalalunga)是主要的经济性金枪鱼鱼种之一,其空间分布与环境因子存在着密切联系。利用2012—2019年印度洋长鳍金枪鱼生产数据和海洋环境数据,包括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叶绿素浓度(chlorophyll a, chl a)和海表面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 SSS)构建印度洋长鳍金枪鱼时空分布神经网络模型。以空间(经度,纬度)、环境因子(SST, chl a, SSS)为解释变量,局部渔获量为因变量,变化隐含层节点数,构建了18个BP空间分布模型,并采用10×10交叉验证模型稳定性,以均方误差(meansquareerror,MSE)、平均相对方差(averagerelativevariance,ARV)以及拟合优度(R~2)作为不同模型精度与稳定性的评判标准,最终选取5-18-1(隐含层节点18)模型为最佳模型,其平均MSE值为0.02232,平均ARV值为0.511。利用最优模型预测结果与同期实际捕捞产量进行叠加对比发现两者具有一致性。环境因子敏感性分析表明海表温度显著影响印度洋长鳍金枪鱼渔场分布,其贡献率达到0.2。印度洋长鳍金枪鱼高精度BP神经网络时空分布模型为其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动态管理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5.
106.
利用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和两步提取法对2011年4月(春)、8月(夏)、10月(秋)和2012年1月(冬)桑沟湾海域溶解态无机锰(DIMn)和表层沉积物中的锰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桑沟湾4个季节(春季至冬季,后同)DIMn浓度呈现出近岸高、远岸低的分布特点,其平均浓度分别为(60.5±43.1) nmol/L、(42.0±30.5) nmol/L、(23.4±11.2) nmol/L和(18.2±13.5) nmol/L,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即春季最高,夏季、秋季次之,冬季最低;与相邻的俚岛湾和爱莲湾相比,桑沟湾春季、夏季DIMn的浓度较高,秋季、冬季则没有显著性差异。桑沟湾表层沉积物中总Mn在4个季节的含量分别为(861±308) mg/kg、(915±322) mg/kg、(589±108) mg/kg、(653±185) mg/kg,表层沉积物中醋酸提取态Mn在4个季节的含量分别为(500±272) mg/kg、(502±232) mg/kg、(322±81) mg/kg、(345±91) mg/kg,两者均表现出近岸高、远岸低的分布特点。醋酸提取态Mn的含量在春季、夏季要显著高于秋季、冬季。悬浮颗粒物的吸附和浮游生物的利用是影响桑沟湾DIMn浓度与分布的重要因素。桑沟湾DIMn的源主要包括河流及地下水输送、大气输送、沉积物−水界面释放;汇主要包括养殖生物的清除、向黄海的输送等。简单箱式模型收支计算结果显示,桑沟湾DIMn的源略大于汇,表明除了养殖生物的清除和向黄海的输送,桑沟湾DIMn还存在其他汇。本研究的结果为桑沟湾DIMn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深入认识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7.
锦州湾表层海水微塑料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微塑料是全球关注的新兴环境问题,海湾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特征,成为微塑料分布研究的热点区域。本研究以锦州湾为研究海域,于2017年10月布设了11个点位开展表层海水微塑料样品采集,在实验室采用湿式氧化法开展样品前处理,应用傅立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仪分析鉴定微塑料成分。研究结果表明,锦州湾表层水体微塑料平均丰度为(0.93±0.59)个/m3,微塑料数量占全部塑料样品的96.2%。微塑料的主要成分为聚丙烯和聚乙烯,分别占55.0%和23.5%;线状和片状塑料的比例最高,分别占41.7%和26.2%;白色、蓝色和半透明微塑料分别占35.1%、26.0%和21.4%。受水动力条件和陆域河流输入等影响,锦州湾表层水体中微塑料的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北部偏高,向南部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8.
Longuet-Higgins(1983)[1]导出了波高与周期的联合分布函数,此分布函数虽然与实际数据符合良好,但存在很大的缺陷,如:由此分布函数得出的波高分布为形式较为复杂的非Rayleigh分布,很难应用于工程计算中。孙孚(1988a)[2]应用射线理论导出了一种波高与周期联合分布,虽然弥补了Longuet-Higgins的一些缺陷,但推导过程过于复杂。本文在窄谱假定下通过应用Hilbert变换方法得出新的分布函数并与前两者比较,表明Hilbert变换的方法不但简便,而且完全克服Longuet-Higgins的不足,可以方便的应用于工程计算中。本文也为Hilbert变换的方法在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9.
1 .Introduction Wave breaking and associated whitecapping have long beeninteresting due totheir close relationto many fields of ocean study,including air-sea interaction,remote sensing,ocean engineering,aswell as wave dynamics .The breaking probabilityBan… 相似文献
110.
亚洲海域鲎的种类和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核有关亚洲海域鲎种类和分布的历史文献发现,亚洲海域只有圆尾鲎Carcinoscorpius rotundicauda、中国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和南方鲎Tachypleus gigas3种鲎分布。圆尾鲎分布于中国香港、北部湾、雷州湾以南、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北岸以北、菲律宾南部以西和恒河河口印度东北部以东的海域。中国鲎分布于长江口以南的中国海域、日本濑户内海、九州岛北岸以南、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北岸以北、苏门答腊岛印度洋侧以东和苏拉威西岛以西的海域。南方鲎分布于越南西贡以南、爪哇岛北岸以北、菲律宾南部以西的太平洋海域及印度恒河印度东北部以东的印度洋海域。以前有关中国北部湾海域和香港海域有南方鲎的报道是错误的,把中国鲎的幼体及成体误当成了南方鲎。中国海域只有中国鲎和圆尾鲎2种鲎分布。中国的海南、广西、广东西部和香港(可能还包括台湾)等是圆尾鲎分布的海域。其沿岸要严禁食鲎,以防误食圆尾鲎而引起河豚毒素中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