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6篇
  免费   623篇
  国内免费   590篇
测绘学   232篇
大气科学   451篇
地球物理   1086篇
地质学   1432篇
海洋学   866篇
天文学   29篇
综合类   323篇
自然地理   1450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245篇
  2021年   256篇
  2020年   238篇
  2019年   259篇
  2018年   219篇
  2017年   227篇
  2016年   262篇
  2015年   209篇
  2014年   304篇
  2013年   413篇
  2012年   264篇
  2011年   266篇
  2010年   226篇
  2009年   227篇
  2008年   251篇
  2007年   222篇
  2006年   254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常规人口估算方法耗时、费力、财物消耗大且周期长,况且,仅靠少数年份的人口统计资料也是难以准确揭示人口状况的。尽管应用遥感方法估算人口的历史并不长,精度也还不高,但已显示了其优越性。遥感估算人口的主要原理如下。 (1)美国国防卫星及NOAA卫星的热红外通道图像说明,人口分布及其数量与城市耗能量(人工热源)相关,而耗能量又与图像灰度相关;(2)城市人口的膨胀与城市面积的扩展相关;(3)像片上进行住宅计数,用人口普查资料或抽样调查方法确定每户平均人数则可进行人口估算;4)人口密度大小也反映在人工结构物及自然物体的波谱反射率差异上,据此可建立人口数量与反射率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12.
113.
海洋风电勘察不同于陆地,钻探要依靠水上平台,为了确保海洋勘察施工的安全,应考虑各种危险有害因素,及有效评估安全风险,再通过编制一系列的安全措施予以防范,以确保海洋勘察施工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4.
杨玲  田磊  白光宇  裴圣良  张德强 《中国地质》2022,49(6):1970-1983
研究目的】新巴尔虎右旗地处呼伦贝尔草原深处,矿业活动频繁。了解该地区土壤中重金属来源以及生态风险是评估区域环境影响前提。【研究方法】本文系统采集了矿石、基岩及土壤样品共221件,测试并分析了Cd、Cr、As、Hg、Ni、Pb、Zn等7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利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并综合运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法判断了土壤重金属的来源。【研究结果】研究表明,新巴尔虎右旗土壤重金属污染以轻度为主,Cd、Ni、As、Cr、Pb元素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污染区域集中于甲查矿区、准乌兰诺尔、呼伦湖西北岸以及克鲁伦河中游。Cr、Ni、Hg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Cd、Zn、Pb受到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共同影响,As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结论】总体来看,本区生态风险整体较低,以Cd对生态风险的贡献最为突出,在本区土壤质量监测中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15.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移民接收国,墨西哥是美国最大的移民来源国,特殊的地缘关系和巨大的发展差距使众多墨西哥人移民美国。墨裔移民为美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在美墨边境地区,移民集聚带动了两国边境地区的发展。但族裔矛盾始终是美国主要社会问题之一,特别是“9·11”事件后,少数族裔和非法移民问题加剧美国社会分裂和对立,成为美国国内政治博弈的焦点。基于区域地缘关系的视角来看,美国与墨西哥之间长期不对等的国际关系决定了跨国移民的流入状态和生存境遇,也是美国族群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移民问题政治化将持续强化墨裔移民政策的不确定性,使移民个人与家庭面临更大的融入困难。  相似文献   
116.
安徽省人口年龄结构特征及其社会经济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静 《地理科学》2017,37(11):1728-1735
根据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数据资料,采用对比分析、聚类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了1953~2015年安徽省人口年龄结构时间特征、空间特征。从时间上看,安徽省人口年龄结构不断演变,少儿人口数量从不断增加转变为不断减少,劳动适龄人口比重比较稳定,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总抚养系数和少年儿童抚养系数大幅度下降,老年抚养系数上升;从空间上看,人口年龄结构存在较大地区差异。安徽省人口年龄结构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① 人口老年化导致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速度的减缓,家庭规模小型化,并对社会养老保障和医疗卫生的挑战;② 少儿人口的不断减少影响教育资源的配置;③ 人口年龄结构的区域差异进一步加剧了安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为了尽可能地减缓人口年龄结构演变对安徽省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建议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充分利用“人口红利”机遇期,加快经济发展,不断促进社会进步;二是要加强引导,因地施策;三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努力扩大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力争全覆盖,尽量减小城乡差距;四是大力发展养老产业,探索建立满足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多种方式需求的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17.
房屋建筑数据是地震重点危险区预评估工作的基础,需基于获取到的房屋建筑信息开展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救援物资需求等预评估工作。历年地震重点危险区预评估工作能够通过现场调查得到的房屋建筑信息占比极小,仅能进行抽样调查。因此,为批量完成危险区内全部房屋建筑损失估算,需基于遥感影像获取房屋建筑矢量数据,并建立数据库。为实现全国地震重点危险区预评估工作中大批量建筑物矢量化数据的快速获取,本文采用基于遥感影像的建筑物空间分布数据批量获取方法,得到地震重点危险区内建筑物空间矢量数据,结合现场抽样调查得到的建筑物属性信息,建立地震重点危险区建筑物空间分布数据库,进而为地震重点危险区灾害损失预评估工作提供数据基础。本文采用的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地震重点危险区房屋建筑信息获取工作中,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提升预评估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8.
通过测定洋山深水港区海域2010~2013年6个航次秋、冬季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分析其时空差异,结果表明该海域沉积物重金属总体含量较低,空间分布较为均匀,Hg、Zn、Pb、Cd含量秋季明显高于冬季,As、Cu含量的季节性波动较小,用因子分析法研究该海域重金属来源,发现陆源工业、船舶航运排污以及有机质降解是研究海域Pb、Cd、Zn的主要来源;农业污染、码头货物装卸残留及建筑垃圾支配着Cu、As、Hg的来源。SQG-Q生态风险评价表明研究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均存在中、低度的生态风险,秋季的生态风险高于冬季,Hg和Cu是主要生态风险因子;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研究海域基本不受Hg、As、Zn、Pb的污染;Cd、Cu以轻度污染为主,部分站位属于偏中度污染,6种重金属污染程度依次为:CdCuPbZnHgAs。因子综合得分评价表明,重金属污染相对严重的站位依次为5号、4号及3号站位。但总体看来洋山深水港区附近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属于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119.
Individual based simulations of population dynamics require the availability of growth models with adequate complexity. For this purpose a simple-to-use model (non-linear multiple regression approach) is presented describing somatic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of Daphnia as a function of time, temperature and food quantity. The model showed a good agreement with published observations of somatic growth (r2 = 0.954, n = 88) and egg production (r2 = 0.898, n = 35). Temperature is the main determinant of initial somatic growth and food concentration is the main determinant of maximal body length and clutch size. An individual based simulation was used to demonstrate the simultaneous effects of food and temperature on the population level. Evidently, both temperature and food supply affected the population growth rate but at food concentrations above approximately 0.4 mg Cl−1 Scenedesmus acutus temperature appeared as the main determinant of population growth.

Four simulation examples are given to show the wide applicability of the model: (1) analysis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opulation birth rate and somatic growth rate, (2) contribution of egg development time and delayed somatic growth to temperature-effects on population growth, (3) comparison of population birth rate in simulations with constant vs. decreasing size at maturity with declining food concentrations and (4) costs of diel vertical migration. Due to its plausible behaviour over a broad range of temperature (2–20 °C) and food conditions (0.1–4 mg Cl−1) the model can be used as a module for more detailed simulations of Daphnia population dynamics under realistic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20.
Flood insuranc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limate adaptation by recovering insured losses in the event of catastrophic flooding. Voluntary adoption of flood insurance has been seen as a function of risk perception that is shaped by social norm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factors. It is based on a household survey conducted in the eastern cities of Australia and involving a total of 501 randomly selected residents. Results of a path analysis show that the likelihood of having flood insurance cover was associated with perceived social norms, but not perceived flood risk. In addition, perceived norms and risk were statistically related to each other. It is concluded that social norms played a mediating role between insuring decision and risk perception. Risk perception might influence the insuring decision indirectly through shaping perception of social norms. This implies that adaptive behaviour is not necessarily a function of risk perception, but an outcome of its impacts upon the ways in which the individuals situate themselves in their social circles or the society. There is a feedback process in which individual perceptions of risk manifest as both a cause and effect, shaping and being shaped by the socio-cultural contex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