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5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135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71篇
地球物理   210篇
地质学   376篇
海洋学   13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62篇
自然地理   36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01.
This paper reports the spatial pollution variability, obtained by using vegetal samples for biomonitoring atmospheric pollution around one of the most industrialized areas in the southwestern Spain (Huelva),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impact of industrial emissions on two Mediterranean species: Pinus pinea L. and Nerium oleander L.Samples were collected during spring of 2002, at different distances (0.5, 1, 2, 4, 6, 8 km) along two transects running to the dominant wind directions from the industrial complex and another against wind direction. Leaves and branches of the two species, together with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each site. The concentration of Cu, Pb and Zn was determined by simultaneous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 Two principal emission sources of pollution were identified, one from industrial focus that markedly affects the level of Cu and Zn in the vicinity (0.5–1 km) of the industrial complex, and another one from secondary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that are responsible of the high level of Cu, Pb and Zn. P. pinea is a better biomonitor of Zn than N. oleander. Pine needles are better biomonitors of Zn pollution than bark because of their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  相似文献   
902.
庐山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从剑  谢国文 《山地学报》2004,22(4):508-512
庐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和避暑胜地,也是我国中亚热带北缘植物多样性的宝库。本文在广泛调查、收集、整理的基础上,研究了庐山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多样性特征、分布、类型及其配置。本区分布有野生观赏植物528种,隶属于115科290属,其中乔木类138种,灌木类140种,藤木类52种,草本类198种。并根据开发与保护现状对庐山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多样性的持续利用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903.
Widespread cheatgrass (Bromus tectorum L.) invasion represents a major shift in species dominance that may alter ecosystem processes across much of the western US. To investigate differences following such conversion, soil morphology and organic matter under cheatgrass-dominated and native shrub-steppe vegetation were compared by standard soil analysis procedures at seven paired sites in Idaho and Utah. Results suggest that, following conversion to cheatgrass dominance, increased porosity and labile organic inputs enhance microbial decomposition in near-surface horizons beneath cheatgrass compared to adjacent soils under native vegetation. Enhanced decomposition could result in depletion of long-term SOM, leading to impoverished sites difficult to restore to native perennial vegetation.  相似文献   
904.
朱维晃  杨元根  毕华  刘强 《矿物学报》2004,24(3):239-244
对海南0个土壤样品中的nl、Pb、Cu、0四种重金属的总量和生物有效态含量以及45个植物样(根、茎、叶)中的重金属含量分别进行了测定,采样点基本上覆盖了海南全省,测定结果表明,土壤中nl总量低于全国平均值,而Pb、Cu、Cd高于全国平均值,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态含量一般低于其总量的10%,其中Pb最高为7.71%,而Cu仅为1.13%,具有较大的变异性;植物中重金属含量与土壤中重金属总量呈现负相关性,但与土壤中有效态重金属含量一般呈现正相关性,叶中的重金属含量与土壤中有效态重金属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更为显着,叶中的重金属含量与土壤中有效态重金属含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Zn(0.726),Cu(0.626),Pb(0.n4),Cd(0.512)。这说明土壤中重金属总量并不能全面的评价土壤的环境效应和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应该把重金属总量和生物有效态含量结合起来加以研究,并应将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与植物中该元素含量之间作相关分析,根据其相关系数的大小来判断其生物有效性的程度。  相似文献   
905.
建立有限元模型是核电厂建筑结构模态分析的重要前提。本文以某高温气冷堆核电厂建筑结构为原型,在分析方法相同的前提下,建立2种不同模型(Solid模型和Shell模型),并对这2种模型进行模态分析。重点分析、对比2种模型的自振频率和振型图,计算分析表明:Solid模型与Shell模型相比,计算得到的结构自振频率值较高,但两者的差异很小,前30阶自振频率相对误差小于3.4%;2种模型的计算结构振型基本一致。研究结果可为核电厂抗震性能分析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6.
赵雪  张强 《中国沙漠》1994,14(4):60-65
一二年生植物引种成功的种源区域范围及科属范围都较多年生植物广,而对土壤基质、水分、人为活动等具体生境差异反应明显。最佳的引种植物有临夏燕麦、丹麦444燕麦、黑圆箭舌豌豆、333A箭舌豌豆及Phalaris属的几个种等。  相似文献   
907.
本文在综合厂址及区域地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地震构造法、综合概率法和最大历史地震法分别计算了辽宁核电站温坨子厂址的极限安全地震动(SL2),计算结果分别是177cm/s2,175cm/s2和89cm/s2,取其中的最大值177cm/s2。为安全起见,建议将SL2取值200cm/s2。运行安全地震动(SL1)按50年0.1超越概率和SL2/2选取,采用两者的较大值,确定为100cm/s2。  相似文献   
908.
为了探究江苏东台条子泥围垦区的水盐分布规律,揭示圆环状植被分布与土壤水盐条件的关系,于2019年9月对围垦区内用作湿地恢复的区域进行测量和采样。在植被环附近测量了二维、三维大地电阻率,采集降水、地表水、土壤、地下水等样品,测试样品的水盐指标和D、18O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植被圆环下方3 m深度内均存在对应的高电阻率/低盐度区域,且随着植被类型由中心向外环变化,对应的土壤水盐度也逐渐增大;土壤水盐度是不同植被呈现圆环状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其变化受降水入渗和土壤蒸发引起的盐分集结共同作用;土壤盐度直接影响了不同植被种群的分布格局,而植被对入渗和蒸发过程的影响也反作用于土壤盐度分布。  相似文献   
909.
钞中东 《地下水》2019,(1):17-20
根据某火电厂建设项目自身性质及其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特点,采用数值模拟法进行预测与评价,建立能够正确刻画评价区地下水流动特征的地下水数值模型,并预测评价项目厂区在建设阶段、运行阶段及服务期满后等3个情景下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和危害情况。认为本项目废水设计为零排放,不会对场址所在的地下水系统造成新的影响。在正常工况下,建设项目不会对当地地下水产生明显影响。在考虑发生风险事故且防渗措施失效情况下,建设项目对场区及下游地下水环境造成轻微影响,不会引起地下水质量标准降低,在及时采取防渗堵漏措施后,对场区及下游地区地下水不会产生影响。旨在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电厂区域的地下水环境恶化,保护地下水资源,为电厂工程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10.
首次在准噶尔西北部塔尔巴哈台组上部发现了早石炭世维宪期植物化石 Archaeocalamites scrobiculatus,Sublepidodendron grabaui,S. mirabile,S. cf. mirabile,Sublepidodendron sp., Lepidodendropsis sp., Mesocalamites sp., Sigillaria sp., Rhodiopteridium?sp.,Knorria sp.,证实了该组的时代可延续到早石炭世。根据研究区塔尔巴哈台组和上覆黑山头组的生物组合面貌及二者的接触关系,论证了塔尔巴哈台组顶部和黑山头组在准噶尔西北部具有明显的穿时性,前者从杜内期延续到维宪期,后者从杜内期延续到谢尔普霍夫期。与植物化石共同保存的深水相遗迹化石指示了塔尔巴哈台地区在早石炭世早中期为半深海-深海沉积环境,不同于东部吉木乃地区同期的滨浅海沉积环境,说明准噶尔西北部在早石炭世存在着不同的沉积体系。北疆地区早石炭世广泛的海侵活动以及额尔齐斯-斋桑洋向南侧哈萨克斯坦板块俯冲是造成这种沉积差异的主控因素,同时也造成了塔尔巴哈台组和黑山头组在区域上具穿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