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192篇 |
免费 | 978篇 |
国内免费 | 50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11篇 |
大气科学 | 351篇 |
地球物理 | 346篇 |
地质学 | 2242篇 |
海洋学 | 769篇 |
天文学 | 8篇 |
综合类 | 562篇 |
自然地理 | 299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92篇 |
2023年 | 119篇 |
2022年 | 244篇 |
2021年 | 233篇 |
2020年 | 229篇 |
2019年 | 231篇 |
2018年 | 177篇 |
2017年 | 198篇 |
2016年 | 222篇 |
2015年 | 224篇 |
2014年 | 291篇 |
2013年 | 356篇 |
2012年 | 428篇 |
2011年 | 306篇 |
2010年 | 276篇 |
2009年 | 287篇 |
2008年 | 285篇 |
2007年 | 335篇 |
2006年 | 362篇 |
2005年 | 332篇 |
2004年 | 308篇 |
2003年 | 270篇 |
2002年 | 288篇 |
2001年 | 298篇 |
2000年 | 294篇 |
1999年 | 248篇 |
1998年 | 175篇 |
1997年 | 140篇 |
1996年 | 106篇 |
1995年 | 63篇 |
1994年 | 55篇 |
1993年 | 48篇 |
1992年 | 30篇 |
1991年 | 31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6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基于地名志的东北历史时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以吉林省镇赉县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历史时期的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对于人类的生产活动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以吉林省镇赉县为例,探讨了地名志等历史资料在确定东北地区大规模开发利用初始年限研究中的应用,并结合重分类、重心转移分析、叠加分析方法,分析了镇赉县地名志等史料记载的土地开发利用特征。结果表明:在康熙年间和1853年,镇赉县先后有过有记载的定居后小范围开垦活动,而直到1875年开始持续的土地开垦利用,此前镇赉县基本上处于自然状态。在技术手段不发达的早期,村屯的演变过程与土地开发利用过程是相辅相成的,因此,从村屯演变特征来看,1907-1912年期间土地开发利用最为突出;到1975年时,镇赉县村屯格局基本形成,而此时的土地开发利用活动已由个人行为转变为集体的机械化。在开禁等政策、自然灾害,以及战争等影响下,镇赉县土地开发呈由东部和中部的平坦地区向西部地势较高地区扩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2.
以往旅游对植被影响的评价成果较多,但是旅游影响下植被景观与地理因子之间的关系报道较少。本文利用多种数量生态学方法探讨了五台山旅游开发与植被景观之间的生态关系。结果表明:① 旅游开发影响下五台山植被景观可分为单优乔木区、草本区、差级乔草区、中级乔草区、中级灌草区、良级灌草区、良级乔灌草区、优级乔灌草区、以及寺庙区、商业区或居民区9种类型。② 在除趋势对应分析中,第一轴与所有因子的相关性都较大,第二轴与旅游干扰度和海拔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各植被景观类型的空间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关键性指标的空间格局。③ 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方法能够大大提高植被景观特征与地理因子间的相关性,并将其直观地表达于排序图中。在植被景观特征与地理因子的关系上,第一轴上的相关系数是0.858DCCA>0.828DCA,第二轴上的相关系数是0.583DCCA>0.501DCA,这说明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方法更优。 相似文献
103.
陕北油气田开发中水资源综合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陕北工业用水短缺、大量污水无序排放的调查。研究了造成陕北严重缺水的原因,发现化工废水难以净化后供人们生活使用。但通过去重金属离子后可用于油田注水开发。炼油厂废水与油田产出水按不同比例混合处理后,根据不同油田储层物性进行回注采油。结果表明,处理后的污水适应于不同地质特征的产层。这即解决陕北特低渗油层注水的水敏性问题,同时也使大量污水得到充分利用,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4.
I.EnvironmeotaICharacterishcsofChangliCountyChangliCoLmtyislocatedinthenortheastermendoftheNorthChinaPlain,nexttoBohaiSeaontheeastandthesouthemendofYanshanMountainsontl1enortl1.Luani1emverWhichrunsthroughthecouotyforn1sthewestemandsouthemboundaryoftitiscoastalcounty.ThenorthempartofthecoUnyishillywithaverageheigltrrangingfrom5oto5Oom,andmostportionintheeastemandsouflempartislocatedonthealluvialplainofLuani1eandYirunarivers,inclilungfromnorthwesttosoutieastwiil1heighrangingfrom2to3m.Tl1… 相似文献
105.
根据水资源评价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实际需求,充分利用计算机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和探讨了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分析系统(T-WRAS)的功能、结构、数据组织及其实现关键技术。同时介绍了降水量—高程量化模型(PEM)、自调节水量模拟模型(SRWQ)、基于“发展综合指标测度”的协调程度量化方法(DD)等一些模型和方法。该系统可对三源流汇流过程进行分析,对研究区进行数量、质量、开发利用及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以图、文、表等多种形式表达。系统的框架、建设思路及相关模型的研究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6.
充分认识四川防震减灾工作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找准切入点,努力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做贡献;培育生长点,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服务,促进四川防震减灾事业和地震工作的发展;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为服务于西部大开发战略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7.
108.
围绕库车前陆盆地内某典型断层转折褶皱剖面,实测统计该剖面不同构造部位的剪切裂缝,分析断层转折褶皱中剪切裂缝的发育规律,进而建立断层转折褶皱剪切裂缝的发育模式。统计结果表明,研究区剪切裂缝有2种类型,一类是与岩层面高角度相交的高角度缝,广泛发育在构造各个部位;另一类是与层面近于平行的顺层裂缝,主要发育在断层面附近,并随岩层的变形,产状发生改变。远离断层面,剪切裂缝发育程度整体上呈减小趋势,下盘裂缝发育强度的减小大于上盘,上盘裂缝发育强度整体大于下盘。褶皱内层剪切裂缝较外层发育,褶皱两翼裂缝发育强度大于褶皱枢纽。断层产状的改变,会引起上盘运动状态的改变,使得在上盘活动轴面附近出现应力集中,局部剪切裂缝发育强度出现增大现象。断层转折褶皱剪切裂缝的发育模式可以分为3个阶段,断层形成前主要发育与层面高角度相交的区域性剪切裂缝;断层形成初期,断层面附近两盘牵引变形不明显,上盘穿过断坡下部破折点处活动轴面的部分会产生新的剪切裂缝,即与岩层高角度相交剪切缝和与断层面低角度相交剪切缝;牵引构造明显时,断层面附近两盘弯曲部位会产生顺层剪切裂缝,两翼的裂缝发育强度大于枢纽。 相似文献
109.
In concert with developments in global trade and energy resource transportation, there has been a marked increase in reliance on overseas shipping. Unimpeded marine transportation has therefore become a key issue which influences national maritime interests including the security of trade and energy resources. A strategic shipping pivot thus performs a vital controlling function for global shipping networks. In this study strategic shipping pivots are defined and subdivided into sea hubs, channels and areas. We then develop a model to identify strategic shipping pivots on a global scale. The results show that, depending on differences in location, function, and type, the concept of strategic shipping pivot permits the identification of both spatial and structural differentiation with respect to strategic hubs, corridors, and seas. Now 44 strategic hubs have formed across the globe. These hubs have become the control centers of local shipping network organization. At the same time, seven strategic corridors containing most shipping routes and transportation capacity connect important sea areas, and permit a high-degree of control over the transport of strategic materials. The strategic seas, the Caribbean, the Mediterranean, Southeast Asia, and the Pacific provide vital import and export pathways, so that the formation of strategic shipping pivots is mainly influenced by factors such as physical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cio-economic activities, business organization, technical progress, geopolitical patterns and geopolitical disputes. Physical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provide the potential foundations for strategic shipping pivots, whil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cio-economic activities and communications determine the strategic value of these points. Finally, business organization, technical progress, and geopolitical disputes all function to strengthen the strategic mechanisms and the mutagenicity of strategic shipping pivots. 相似文献
110.
詹庆明;周亚伦;杨石琳 《测绘地理信息》2023,48(5):136-143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中国国家重点城市群之一,承担着中部崛起和连通沿海城市与内陆城市的重任。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区域一体化的作用,而铁路作为区域交通的主要方式之一,与城市群发展有密切联系。利用GIS等数据分析平台,通过研究2009年和2019年的长江中游城市群铁路交通网络和城市发展水平的时序发展和空间分异特征,分析两者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发现:①铁路干线具有显著的廊道效应,2019年武汉市、长沙市和南昌市3个省会城市的交通联系强度高,省内其他核心城市构成次级节点,其他城市成为三、四级节点;②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城市发展以武汉市、长沙市和南昌市为核心,其周边城市的发展水平呈现“洼地式”分布;③长江中游城市群耦合协调度从多峰结构向单峰结构转化,并且有向中等耦合协调和低等耦合协调集中的趋势。在空间结构上,呈现出从南向北持续减弱、从西向东先升高后下降的特征,并且在各省份内形成了三级结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