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6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23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98篇
地球物理   162篇
地质学   200篇
海洋学   108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31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以"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和CNKI核心文献库为数据源,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从发文时间、地区分布、学科分布、研究机构、关键词共现与高被引文献等方面,总结比较了2000年以来中外犯罪地理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结果发现:1)国内外犯罪地理发文量整体呈现持续增长态势,美...  相似文献   
982.
中国汛期月降水量年际异常型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1958~2000年中国160站月降水量通过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方法研究了中国汛期4~9月相邻及相隔月份降水量年际变化异常型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就相邻月份而言,当5月份中国东南部地区降水偏多(少),则6月份长江中下游至江南地区的降水也偏多(少);7月长江流域的降水量异常与8月长江和黄河之间地区的降水量异常有很好的同号性;8月沿江西-湖南-广西一带的降水偏多(少),则9月在华南中、东部的降水也偏多(少)。另外,对相隔月份,6月南方的降水量与8月广西北部-湖南-江西一带的降水量有显著的反相关系;而7月广西北部-湖南-江西一带的降水量则与9月华南中东部降水量有显著反相关。  相似文献   
983.
王玉林  谢康和  卢萌盟  王坤 《岩土力学》2010,31(5):1539-1544
分析了承压含水层补给区水位上升时承压含水层上基坑底板土层孔隙水压力和有效应力的变化规律。根据基坑底板土的渗透性及其破坏机制,基于弹性力学理论,按受弯拉裂破坏模式和剪切破坏模式计算确定基坑底板土层临界厚度,通过算例和分析,与传统确定临界厚度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提出的基坑底板土层临界厚度的确定方法能考虑土的抗剪强度指标cu和?u以及底板尺寸的影响,比传统计算方法更合理。然而,对于如砂土这类强渗透性土而言,文中方法求解的结果可退化为传统方法的解。  相似文献   
984.
南极大陆记录了新生代以来地质演化中多次重大地质事件,包括大陆生长、裂解和离散、全球冷却和大陆尺度南极冰盖的发展等。尽管非常重要,但至今关于南极大陆新生代地质演化仍有诸多争论。文章主要针对塔斯曼通道和德雷克海峡贯通过程,系统总结并分析了南极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的构造、岩浆和沉积演化历史。始新世晚期至渐新世早期开始发育的南极环极洋流(ACC)受德雷克海峡和塔斯曼通道扩张程度的控制。综合分析和对比研究表明,~34 Ma全球气候从"暖室"到"冷室"的转变与ACC开始的时间一致,表明构造通道的打开控制了ACC的发育,进而对全球气候产生了重要影响。最后,简要总结了南极作为一个完整的地球系统,其新生代地质演化如何控制海陆格局的变迁,并提出未来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8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研究   总被引:25,自引:7,他引:25  
李玲 《地理研究》2001,20(4):453-462
从人口迁移进程的变化、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与迁移选择和迁移方式、迁移人口对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参与及影响等方面,综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人口迁移进程及研究成果。大量的实证研究,使人们对中国国内人口迁移有了日益清晰的认识,但多数仍停留在国外人口迁移理论的框架之内。在人口迁移与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与城市居民就业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及迁移人口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差异分析比较的影响等方面还需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86.
在水土流失严重的云南金沙江流域,建立基于水土流失防治的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是保住人民生命线的根本举措。水土流失山区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应以允许土壤流失量(即T值)为基础,一方面确保各地块的土壤流失降至最低,以保持地块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利用,另一方面使区域性的水土流失问题从根本上得到有效控制,促进区域性土地利用生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并极大地减轻中下游的泥沙淤积和洪水灾害。另外,还应因地制宜地推行多样化土地利用、发展多功能农业,建立斑块镶嵌性与生态多样性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总体而言,云南金沙江流域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设计应突出三大重点:(1)以坡地梯田梯地化、建立梯田梯地农业与地埂经济为重点的耕地与园地利用与治理;(2)以乔灌草结合、多层配置为重点的林地和陡坡退耕地的利用与改造;(3)着力于地面绿化(而非"空中绿化")的荒山荒地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87.
《地理研究》2012,31(3)
以历史文献、图件及1951~2009年长系水沙等资料为依据,对比分析洞庭湖形态与水沙过程的互动响应,结果表明:由于湖泊形态与水沙过程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近60年间,水沙过程以多种形式改变湖泊形态特征值,如湖盆结构破碎、解体,水深变浅以及湖面﹑湖容依次减少1840km2及130×108 m3;同时湖泊形态特征值改变也引起水沙特性变异,在1951~2002年间湖盆蓄水量呈明显的增减波动,但同流量下汛期水位普遍抬高1.2~1.90m,西﹑南﹑东洞庭湖水位变幅依次增大1.61m、1.39m和1.35m,各主要水文站前5位最高洪水位排序的年份均出现在湖面积(容积)历史最低值,泥沙淤积率为70%以上;2003年6月三峡水库蓄水及"退田还湖"后,高、中水位下湖盆调蓄量有所减少,城陵矶丰、枯水位分别降低1.12m及0.35m,西湖区与东南湖区的泥沙输出比均呈增大趋势,泥沙淤积率减至35.9%。其互动响应机制,可概化为泥沙淤积循环→湖盆结构破碎、解体,湖面湖容缩小→水沙特性异变→改变湖泊形态→水沙特性变异的互动响应动态演进模式。  相似文献   
988.
西双版纳林地景观演变过程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西双版纳州1980年、1995年和2000年三期TM影像解译土地利用数据,使用GIS分析工具,得出近20年来,各土地覆被类型的动态变化信息,借助景观格局变化分析软件Fragstats进一步研究了西双版纳州林地的景观格局特征。结合云南省1985—2003年分县社会经济调查统计数据,使用SPSS进行主成分分析,对林地景观变化的主驱动力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表明1980~2000年西双版纳州各土地利用类型及景观格局指数均发生了重要变化。有林地和疏林地大幅度减少,同时各林地景观组分表现均匀化和破碎化的趋势,这些变化都将对西双版纳州的生态稳定性产生显著影响。从西双版纳州20年的短时间尺度来看,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增长导致的粮食需求量增大是导致本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最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989.
Characterization of humic substances is challenging due to their structural complexity and heterogeneity. Solid stat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is regarded as one of the best tools for elucidating structures of humic substances. The primary solid state NMR technique that has been used so far is the routine 13C cross polarization-magic angle spinning (CP-MAS) technique. Although this technique has markedly advanced our understanding of humic substances, the full potential of NMR for characterizing humic substances has yet to be realized. Recent technical developments and applications of advanced solid state NMR have revealed the promise to provide deeper insights into structures of humic substances. In this paper, we summarized and demonstrated the systematic solid state NMR protocol for characterization of humic substances using a humic acid as an example. This protocol included (1) identification of specific functional groups using spectral editing techniques, occasionally assisted by 1H13C two-dimensional heteronuclear correlation (2D HETCOR) NMR, (2) quantification of specific functional groups based on direct polarization-magic angle spinning (DP-MAS) and DP-MAS with recoupled dipolar dephasing, combined with spectral editing techniques, (3) determination of connectivities and proximities of specific functional groups by 1H13C 2D HETCOR or 2D HETCOR combined with spectral editing techniques, and (4) examination of domains and heterogeneities by 1H13C 2D HETCOR with 1H spin diffusion. We used a soil humic acid as an example to demonstrate how this protocol was applied to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humic substances step by step. Afterwards, based on typical 13C NMR spectra of humic substances we described how we could combine different NMR techniques to identify specific functional groups band by band from downfield to upfield. Finally, we briefly mentioned the potential new NMR techniques that could be developed to enrich the current systematic protocol. This systematic protocol is not only applicable to humic substances but also to other natural organic matter samples.  相似文献   
990.
利用多年逐月海温距平和风应力距平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回归和EOF分析方法,分析了与ENSO相联系的热带太平洋典型风应力异常场结构。结果显示,与ENSO线性相关的风应力异常场在时间尺度上表现为低频变化,在水平结构上主要表现为四个典型分布。其中,分布型1主要表现为日界线以东赤道地区东风异常和赤道风应力场辐散;分布型2主要表现为日界线以东赤道地区西风异常和经向异常风应力向赤道气流;分布型3主要表现为日界线以东赤道偏南地区西风异常和风应力场辐合,日界线以西为东风异常;分布型4主要表现为160°W以东的弱东风异常和160°W以西的西风异常。与ENSO线性无关的风应力场主要表现为高频过程,在水平空间结构上其典型场主要位于赤道外地区。还用与ENSO有关的那部分回归风应力异常场强迫海洋距平模式,成功地再现了ENSO的主要信号。这表现观测揭示的典型风应力异常型对于El Nino的产生是根本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