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71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135篇
海洋学   19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21.
中国西北地区典型盐湖铀富集特征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对中国西北地区典型盐湖水文地质、铀矿地质和卤水地球化学性质的调查,初步探讨了不同水化学类型盐湖铀的富集规律,以及铀在盐湖固液相中的选择性富集特征。结果表明,盐湖补给区的铀源条件,盐湖卤水(晶间卤水)的盐度(矿化度)是决定盐湖富铀的主要因素,大多数碳酸盐型盐湖中铀在固液相中的分配比远大于硫酸盐型。两类盐湖卤水和补给水中,铀主要以碳酸铀酰形式存在。浅层晶间卤水和盐湖盐类沉积物中的铀含量往往较高。  相似文献   
122.
天然河流的河道综合糙率呈现出空间上的差异性和随水位(或流量)变化的动态性,但目前缺乏相关参数化方法来定量描述河道糙率的动态变化规律。尝试通过参数化方法开展受河道植被影响显著河流的糙率反演研究,用以提升模型精度。基于植被分布将河道断面划分为若干糙率不同的子区,通过率定河道断面各分区的糙率,从而反演糙率—水位曲线。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河道植被覆盖情况与河道断面特点对糙率曲线变化的影响,推求了基于分区糙率的河道断面综合糙率计算公式,从而定量描述分区糙率与综合糙率的关系。以漓江干流为例,采用该方法率定漓江干流(大溶江至阳朔段)水动力模型。结果表明:漓江干流综合糙率随水位在0.022~0.180间变化;在1.5 m的临界水深下,断面可划分为底床植被区(n=0.210)与非植被区(n=0.006),能较好地反演糙率—水位曲线并获得理想的水位模拟效果。漓江底床植被繁茂是糙率随水位变化的根本原因,断面边滩的坡度变化是糙率与水位曲线梯度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两者的共同作用使得糙率随着水位呈现两段式的非线性变化。  相似文献   
123.
简要介绍地形起伏对地面点重力梯度的影响,推导棱柱法计算重力梯度改正的严格积分公式并和积分核累加法对比验证了其正确性;将积分区域划分为中央区和远区,中央区采用严格的棱柱法进行计算,远区采用线性积分的方式逼近真实值,简化了积分过程;根据重力梯度应用的要求针对不同类型地形设定了中央区划分准则。实验表明:根据文中提出的方法和分区准则,相比于传统的积分法和棱柱法,计算速度得到提高,且精度要求相比于积分核累加法优于0.01E。  相似文献   
124.
海水的温度是海洋物理性质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随着对地球研究的逐步深入,数字地球的建模范围也从陆地向海洋延伸,从静态向动态建模发展。由于海洋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对海洋温度场的三维建模尤其是动态三维建模尤为困难。本文分析了海洋温度场数据获取的方法,并从动态温度场数据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基于三棱柱11剖分法的海洋温度场动态三维建模方法,提取对象中的等温面作为特征对三维温度场进行建模和表达。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高效地对动态三维温度场进行建模和表达。  相似文献   
125.
魏希文  缪丽娟  江源  崔雪锋 《地理学报》2016,71(7):1144-1156
网格化历史耕地数据集能为历史时期耕地变化研究提供更精确的支持,并且为全球环境气候变化研究模型模拟提供驱动数据。本文综合考虑了中国历代土地利用开发的特点及自然人文因子对耕地的影响,设计了一套对中国耕地先分区再分层分配的网格化方法。基于国内3个主流区域耕地数据研究成果,采用上述方法建立了1820年(清仁宗嘉庆二十五年)和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中国10 km×10 km分辨率的耕地数据集,并绘制了分布图。本文还利用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数据集对重建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保证耕地数量的权威性,并且建立具有区域性的高精度历史耕地数据集。  相似文献   
126.
We have examined Re, Platinum-Group Element (PGE) and Os-isotope variations in suites of variably fractionated lavas from Kohala Volcano, Hawaii,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melt/crust interaction on the mantle isotopic signature of these lavas. This study reveals that the behavior of Os and other PGEs changes during magma differentiation. The concentrations of all PGEs strongly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fractionation for melts with MgO < 8 wt.%. Fractionation trends indicate significantly higher bulk partition coefficients for PGEs in lavas with less than 8 wt.% MgO (DPGE = 35–60) when compared to values for more primitive lavas with MgO > 8 wt.% (DPGE ≤ 6). This sudden change in PGE behavior most likely reflects the onset of sulfur saturation and sulfide fractionation in Hawaiian magmas at about 8 wt.% MgO.

The Os-rich primitive lavas (≥ 8 wt.% MgO, > 0.1 ppb Os) display a narrow range of 187Os/188Os values (0.130–0.133), which are similar to values in high-MgO lavas from Mauna Kea and Haleakala Volcanoes and likely represent the mantle signature of Kohala lavas. However, Os-isotopic ratios become more radiogenic with decreasing MgO and Os content in evolved lavas, ranging from 0.130 to 0.196 in the shield-stage Pololu basalts and from 0.131 to 0.223 in the post-shield Hawi lavas. This reflects assimilation of local oceanic crust material during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of the magma at shallow level (AFC processes). AFC modeling suggests that assimilation of up to 10% upper oceanic crust could produce the most radiogenic Os-isotope ratios recorded in the Pololu lavas. This amount of upper crust assimilation has a negligible effect on the Sr and Nd-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Kohala lavas. Thus, these isotopic compositions likely represent the composition of the mantle source of Kohala lavas.  相似文献   

127.
一种动态构建Delaunay三角网的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岩  张子平 《测绘工程》2008,17(3):24-27
Delaunay三角剖分算法是构建数字高程模(DEM)的主要算法。在分析现有的Delaunay三角剖分的3种算法之后,指出现有算法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一种TIN的动态建模方法,利用分块技术来改进搜索方法,大大提高了Delaunay三角网的构建速度。实验结果表明,此算法和前面3种算法相比,效率有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28.
我国公路低能见度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蔼恂  吴昊  柳艳香  杨静  田华  潘进军 《气象》2018,44(5):676-683
基于1980—2014年国家地面气象站的能见度观测资料以及社会经济、交通灾情数据信息,采用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和熵权法,建立了我国主要公路低能见度灾害风险的评估指标体系和权重,开展了我国主要公路低能见度灾害风险区划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主要公路低能见度灾害风险分布总体呈东部及新疆北部和南疆盆地部分地区高、中西部大部地区低的趋势;采用层次分析法开展公路低能见度灾害风险评估,能有效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增加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9.
水分胁迫对冬小麦物质分配及 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通过设置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和不同生育期受旱处理,研究土壤水分条件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从器官水平上详细考察了水分条件对小麦物质积累、分配以及产量的影响,并建立产量和耗水量关系。在相对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茎秆所占比例较小,为24%,穗部则占56%;而过度灌溉和水分亏缺条件下,茎秆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36%和37%,穗部比例相对较小,仅为43%和48%。各种条件下均以茎秆对产量的贡献量大。相对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茎秆对产量的贡献量最大,为0.308g/茎;水分亏缺条件下,叶鞘对产量贡献量较适宜土壤水分条件的叶鞘贡献量要大,分别为0.18克/茎和0.09克/茎;而过度灌溉条件下各器官对产量的贡献量均较小。根据实测产量和蒸散耗水量模拟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与蒸散耗水量的关系可知:禹城地区在现有的肥力水平和栽培管理措施下冬小麦的理论最大产量为6240kg/hm2,蒸散耗水量为473mm,而获得最高水分利用效率的蒸散耗水量为403mm。由于该地区地下水埋深浅,地下水对冬小麦生育期需水量的补给作用明显,试验年份冬小麦拔节期至成熟期地下水补给量占同期耗水量的22%。  相似文献   
130.
房建宏 《冰川冻土》2012,34(2):455-459
利用1971-2002年青海公路沿线44个气象台站的降水、气温、水汽压、相对湿度、风速、日照百分率等地面气象资料,采用Penman公式计算了蒸发力ET,应用气候诊断方法分析了潮湿系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按潮湿系数,干季青海省公路沿线全部为过干区,其他季节可分为过干区、中干区和润干区.近30a以来,干季公路沿线的潮湿系数K值呈减小趋势,而过渡季节、雨季和年度潮湿系数K值均呈增大趋势.而这种变化,主要是由气候的年代际波动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