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54篇
测绘学   41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93篇
地质学   143篇
海洋学   38篇
天文学   42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1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27年   1篇
  1915年   1篇
  1905年   1篇
  1900年   1篇
  1897年   1篇
  1882年   1篇
  1880年   2篇
  1877年   2篇
  18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根据笔者在我国渤海海峡、闽江口、瓯江口以及珠江口附近海域的遥感实验,讨论由卫星遥感提供的水下地形地貌信息的特征、机理,提出使用信息论和灰色系统论方法分析水深遥感信息传递的过程。以此为依据,建立水深信息提取模型,研究其实用性、精度和效果。实践表明,水深遥感的测量精度没有达到大、中比例尺常规测量的要求。但作为大面积、短周期的宏观分析,特别是遥感图像上显示的海水表层流场特征,对判别浅海水下地形走向和地貌单元,了解其冲刷、沉积作用的动力因素,动态变化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成为常规方法的补充手段。对近海的规划、开发,如港湾海水养殖、航道选址、海上工程、海水排污等方面的海水环境分析与宏观评价及监测,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文着重讨论了以下三个问题: 1.水下地形地貌遥感的原理与信息特性;2.水深信息提取及灰色系统方法与模糊判别模型分析;3.遥感水下地形地貌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22.
依据对东濮凹陷前梨园地区测井、岩芯和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可将Es3^3亚段划分为三个湖进-湖退(T-R)旋回沉积层序,自底往上,Es3^3I层序发育辫状三角洲-半深湖沉积体系,Es3^3ⅡEs3^3Ⅲ层序则以扇 三角洲-半深湖、深湖-湖底扇沉积体系为主,由沉积层序的区域对比和沉积体系的空间展布,建立起了前梨园地区Es3^3亚段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将储集岩层置于等时界面限定的沉积层序中进行划分和对比,可精确地解释砂体的成因及其横向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3.
钢筋混凝土框架砖填充墙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本文介绍了一个1/3比例框架填充墙结构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了结构动力特性与反应特征,提出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砖填充墙结构层间刚度与抗力的简化估计方法和公式,同时进行了多层框架填充墙结构的弹塑性动力反应分析并结合试验模型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4.
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无线信道传输9600bps数据信号的的几种试验方案,并对其进行了评价,供各界参考。  相似文献   
25.
A heat flow isoline map is presented. Low and relatively constant heat flow has been observed in the old shield areas of the East European Platform (25–40 mW/m2). Increased heat flow (>50 mW/m2) has been found in the Dniepr-Donetz depression. The area south of the East European Platform is characterized by highly variable heat flow (55–100 mW/m2). Some geophysical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6.
赵翠萍  王海涛 《内陆地震》2001,15(4):331-337
对中国大陆1970年以来12组7级以上地震进行了前后10年左右地震时间间隔序列的R/S分析,滑动计算其Hurst指数H值。H值的时间进程显示,9组大震前2年左右H值在较为稳定的背景上开始出现异常变化,其异常特征为“下降-低值-回升”,地震大多发生在H值回升的过程中,具有中、短期前兆意义。H值的异常过程揭示了在大震孕震系统内地震活动从无序向有序的时间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27.
一种面向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索引方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史文中  郭薇  彭奕彰 《测绘学报》2001,30(2):156-161
空间检索技术是有交地管理和操纵空间数据的一种必要手段,本文分析了目前常用的空间检索方法在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上的局限性,指出了一种基于凸多边形的空间索引技术,本文首衔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几类空间索引技术及其特点,接着讨论卫面向地理信息的空间索引技术面临的基本问题,提出了基于凸多边形的空间索引结构-CP-树,并侧重分析了其空间运算算法及时空效率,最后指出了空间索引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8.
构造活跃地区阶地的发育对于分析不同时间域下的构造变形或气候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利用有效的定量方法提取和精细刻画这类地貌特征显得极为重要。R语言是一种集统计分析和图形显示于一体的优秀编程语言,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等领域,但尚未应用于地质与地貌学领域。文中以海原断裂带景泰—哈思山段的米家山东侧保存较好的多级黄河河流阶地为研究目标,初步尝试基于R语言对Sf M技术获取的高精度地形数据进行分析和可视化,完成了对米家山黄河阶地的半自动提取,共划分出20级河流阶地,同时揭示出较年轻的阶地具有较好的连续性和延伸性,而较老阶地的连续性和延伸性则相对较差,且老阶地变形逐渐趋于明显,阶地年龄越老,其似半抛物线形态的翘曲越明显,反映了米家山东侧多级阶地形成后的不同演化历史。此次试验结果表明R语言有望成为高精度地形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29.
Within the greater Ar Rub' al Khali (Empty Quarter) sand sea lies an internal depocentre, the Al Liwa Basin, which comprises a variety of mega‐scale dune types. Crescentic dunes dominant the north of the basin while megadunes of stellate or star form are a major landform of the south‐eastern reaches. Their development into dune fields is determined by the style and rate of dune–dune interactions,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imposed by a multi‐modal wind regime, fluctuating groundwater levels, and sediment availability under an assortment of climatic conditions throughout the Quaternary. As a result, dune field patterns are a collective response to these perturbations in space, time and environment. The R‐statistic is a collective measure of these responses, and is a metric capable of identifying the degree of pattern maturity or self‐organization of the aeolian system, and the pathways from which patterns evolve. The spatial signature of the southerly located star dunes is characterized by two definitive patterns of organization: the first, one of complete spatial randomness, the second, a low degree of spatial uniformity. In isolation, these results appear to be unrelated to those for crescentic dunes of the region in which a significantly higher degree of pattern dispersion is the norm. However, when spatial statistical measures are integrated with the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of dune–dune interactions and the involvement of environmental agents, the complex morphodynamic pathways and linkages between regional dune fields is better understood. In this case, both constructive (e.g. merging, lateral linking) and regenerative activity (e.g. calving) have played important rol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dune size, and associated adjustments in spacing, and dune numbers, and subsequently dune field patterns. Synergetic patterns are emblematic of this vast dunescape, whereby transitional geographic, morphologic, dimens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odifications exist between the mega‐crescentic and mega‐stellate dunes of the Empty Quarter. Copyright © 201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30.
世界石油探明储量分布特征与空间格局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油探明储量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文章对1980年以来不同区域尺度,包括全球、各大区以及国家层面的石油探明储量变化、分布特征等进行分析,得出结论:(1)世界石油探明储量自1980年以来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呈现明显的阶梯状增长的态势,基本每十年出现一次储量跃升,并保持一段时间的平稳。储采比一直稳定在40年以上,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2)大区尺度的石油探明储量分布不均衡,且探明储量的变化趋势不同。中东一直是石油探明储量最大的地区,其次为中南美洲地区。中东、北美占世界比重先升后降。非洲和中南美洲稳步提升,亚太地区持续下滑。(3)国家层面的石油探明储量呈现明显的集中分布。储量前4的国家占世界储量的53.75%,储量超过10亿吨的国家在很大程度上主导着世界石油开发的基本格局。从各国演变来看,世界石油储量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从中东、北美向中亚、俄罗斯和中南美洲等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