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3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80篇
测绘学   348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96篇
地质学   349篇
海洋学   46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6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61.
马玉周  姜杰岩 《新疆地质》2012,30(2):182-186
喀腊大湾铜矿大地构造位置属塔里木板块塔里木古陆缘地块红柳沟-拉配泉奥陶纪裂谷带,矿床位于阿尔金北缘断裂带南侧、喀腊达坂断裂与喀腊大湾断裂交汇部位。矿体产于蓟县系卓阿布拉克组火山岩地层中,是一个以铜为主,共(伴)生铅锌的火山岩型硫化物矿床。综合本区地质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总结该类矿床找矿标志,为该地区寻找蓟县系海相火山岩中块状硫化物矿床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62.
插层高岭石层间醋酸钾的作用和取向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X粉晶衍射和激光拉曼光谱实验分析高岭石及其醋酸钾插层物的结构。通过实验表明醋酸钾对结晶指数(HI)为0.9的高岭石进行插层.插层率为73%,使高岭石的d(001)由0.72075nm增加到1.42093nm。进入高岭石层间的醋酸根利用其羧基上的两个氧同时和高岭石的面内羟基形成氢键,在高岭石层间直立取向,而对其内羟基基本无影响。当温度升高时,与面内羟基伸缩振动有关的峰(3698cm^-1,3684cm^-1,3672cm^-1等)发生红移,且强度增加;而与内羟基伸缩振动有关的峰(3621cm^-1)则发生蓝移。温度升高到100C以上,开始发生去插层过程;直到250C,插层分子还不能完全从高岭石层间脱去。  相似文献   
163.
以纳日贡玛斑岩型钼铜矿床为例,对青海省斑岩铜矿产出的地质构造环境、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含矿建造等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本省斑岩铜矿的找矿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斑岩型铜矿床的区域构造-岩浆岩带、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围岩蚀变等找矿标志,划分出有远景的五大斑岩型铜矿成矿带。  相似文献   
164.
广西环江县北山地区喷流沉积铅锌矿资源潜力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环江县北山地区铅锌矿均富集在同一地层层位——中上泥盆统,五圩—川山—驯乐NNE向深断裂控制着成矿带,矿床存在大量沉积成岩成矿组构,喷流沉积特征明显。其成矿地质背景、沉积相、礁硅岩套建造、同生断裂活动、赋矿层位等与邻区丹池锡一铅锌多金属矿集区类似,有巨大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65.
浅析宁芜北段铜矿地质特征、找矿前景与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侯龙海 《江苏地质》2008,32(4):263-270
在综合分析区域地质背景、铜矿床基本特征、主要控矿因素、找矿标志的前提下,对该区寻找铜矿的前景提出了看法,指出宁芜北段今后寻找铜矿应侧重斑岩型铜矿,提出了皇姑山等地区可作为今后寻找铜矿的重点地段及今后找矿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66.
节理岩体结构面产状的动态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雷  王亮清  唐辉明 《岩土力学》2007,28(11):2405-2408
节理岩体结构面的优势产状是进行Mnote-carlo模拟和岩体稳定性分析的基础。玫瑰花图、等密度图等传统的图形分析方法比较粗糙,其结果只是相对的优势组数划分,无法准确地给出结构面的优势产状,使得分组结果在实际中应用不便。为弥补上述不足,采用改进的动态聚类分析方法,构造空间直角坐标系,以结构面的单位法向量表示其产状,并根据球面上两点之间的球面距离对结构面产状进行分类判定。将该方法应用于三峡库区巴东新县城铜盆溪桥东头高切坡结构面优势产状分析中。结果表明,采用改进动态聚类分析方法结果可靠,分类合理,可以较准确地确定结构面的优势产状。  相似文献   
167.
To understand the deformation mechanism and seismic anisotropy in the uppermost mantle beneath Spitsbergen, Svalbard, in the Arctic, the deformation microstructures of olivine in the peridotite of Spitsbergen were studied. Seismic anisotropy in the upper mantle can be explained mainly by the lattice-preferred orientation (LPO) of olivine. The LPOs of the olivine in the peridotites were determined using electron backscattered diffraction patterns. Eight specimens out of 10 showed that the [100] axis of the olivine was aligned subparallel to the lineation and that the (010) plane was subparallel to the foliation, showing a type A LPO. In the other two specimens the [100] axis of olivine was aligned subparallel to the lineation and both the [010] and [001] axes were distributed in a girdle nearly perpendicular to the lineation, showing a type D LPO. The dislocation density of the olivine in the samples showing a type D LPO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samples showing a type A LPO. The result of an Fourier transformation infrared study showed that both the types A and D samples were dry. These observations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a previous experimental study ( Tectonophysics , 421 , 2006, 1 ): samples showing a type D LPO for olivine were observed at a high stress condition and samples showing both types A and D LPO were deformed under dry condition. Observations of both strong LPOs and dislocations of olivine indicate that the peridotites studied were deformed by dislocation creep. The seismic anisotropy calculated from the LPOs of the olivine could be used to explain the seismic anisotropy of P - and S -waves in the lithospheric mantle beneath Spitsbergen, Svalbard.  相似文献   
168.
秦岭大陆碰撞金成矿机制与金矿带时空定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分析秦岭巨型金矿带内353处岩金矿床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现,带内矿化强弱变化有序,由NE向SW依次分出小秦岭-熊耳山强矿化带、北秦岭弱矿化带、中秦岭强矿化带、南秦岭弱矿化带和松潘-甘孜强矿化带5个亚带。它们的成矿时代始于印支期,经燕山期,终于喜马拉雅早期。其中小秦岭-熊耳山亚带主成矿期为燕山晚期,中秦岭亚带主成矿期为燕山早期,松潘-甘孜亚带主成矿期为燕山晚期至喜马拉雅早期。金矿带时空定位在于控矿构造带的时空定位。空间上,控矿构造带包容金矿带或基本一致;时间上,金矿带与控矿构造带基本同步或滞后。金矿带时空变化原因在于控矿构造带的构造迁移,从控矿构造带的主断面向两侧迁移,迁移速率0.78~3.5km/Ma。金矿带及其控矿构造带的形成和迁移原因在于大陆碰撞。大陆碰撞及其俯冲带下插构造位的加深,依次形成变质岩及变质成矿热液-改造系列花岗岩及气液成矿流体-同熔系列花岗岩及超临界成矿流体。不同构造位的成矿流体特征不同,形成不同矿床成因类型。成矿流体上升形式和构造空间不同,形成不同的矿化类型。  相似文献   
169.
岩心定向技术是一种可直接准确获得岩矿层原始产状的工程技术。本文介绍了澳大利亚Reflex公司生产的Reflex ACT系列岩心定向设备的结构组成、技术参数、工作原理以及该设备岩心定向工艺的操作过程。Reflex ACT系列岩心定向设备在青海滩涧山金矿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达到了矿区的要求。结合该矿区90个钻孔的应用数据,分析了影响定向效果的因素,总结了使用该设备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170.
湘南地区“黄沙坪式”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沙坪式”铅锌矿是实现湘南地区新一轮铅锌找矿重大突破的主攻类型。本文系统介绍了这类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指出了主要找矿标志和优选靶区,并提出了下步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