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2篇
  免费   343篇
  国内免费   378篇
测绘学   186篇
大气科学   240篇
地球物理   456篇
地质学   934篇
海洋学   182篇
天文学   35篇
综合类   224篇
自然地理   74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This paper introduces how crustal thickening controls the growth of the Himalaya by summarizing the P-T-t evolution of the Himalayan metamorphic core. The Himalayan orogeny was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Stage 60–40 Ma: The Himalayan crust thickened to ~40 km through Barrovian-type metamorphism (15–25 °C/km), and the Himalaya rose from <0 to ~1000 m. Stage 40–16 Ma: The crust gradually thickened to 60–70 km, resulting in abundant high-grade metamorphism and anatexis (peak-P, 15–25 °C/km; peak-T, >30 °C/km). The three sub-sheets in the Himalayan metamorphic core extruded southward sequentially through imbricate thrusts of the Eo-Himalayan thrust, High Himalayan thrust, and Main Central thrust, and the Himalaya rose to ≥5,000 m. Stage 16–0 Ma: the mountain roots underwent localized delamination, causing asthenospheric upwelling and overprinting of the lower crust by ultra-high-temperature metamorphism (30–50 °C/km), and the Himalaya reached the present elevation of ~6,000 m. Underplating and imbricate thrusting dominated the Himalaya’ growth and topographic rise, conforming to the critical taper wedge model. Localized delamination of mountain roots facilitated further topographic rise. Future Himalayan metamorphic studies should focus on extreme metamorphism and major collisional events, contact metamorphism and rare metal mineralization, metamorphic decarbonation and the carbon cycle in collisional belts.  相似文献   
132.
福建的地质遗迹及其科学文化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诗经 《福建地质》2004,23(4):195-204
福建地处欧亚大陆板块东南缘,濒临太平洋板块。自26亿年前的新太古代以来,在漫长的地质历程中,形成了众多各具特色的地质遗迹。这些地质遗迹集典型性、稀有性、观赏性于一体,对研究东南沿海各地质时期的地质作用、开展地质旅游、普及地球科学知识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建立不同级别和类型的地质公园,引导科学旅游.是保护地质遗迹,永续利用地质资源的有效途径。应有计划地逐步建立各级地质公园,以保护宝贵的地质资源。  相似文献   
133.
《上海国土资源》2011,32(3):1-6
2011年8月30日下午,本刊主编、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总工程师严学新教授,本刊编辑部主任、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总工程师办公室副主任龚士良教授,在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杨守业教授的陪同下,拜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汪品先教授,并作了专题访谈。  相似文献   
134.
青海全吉山地区煤炭勘查工作的关键是对构造控煤作用的分析研究。为有效指导研究区煤炭勘查工作,通过对近年来最新物探、钻探等地质资料系统的整理,在分析研究区内构造特征和构造演化过程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构造控煤作用。研究认为:全吉山地区NWW向压性、扭性逆断层发育;断层交错,形成沿NWW向展布的一系列条带状断块,对含煤地层改造影响强烈;研究区内控煤构造经历了4个演化阶段,各阶段控煤作用不同且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35.
新世纪的科技和岩土工程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科技的发展谈论了人才的需求;以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典型工程为例,论述了现代岩土工程与发展;并就21世纪岩土工程研究热点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6.
新疆萨勒布尔山上志留统克克雄参数表明其物源为布鲁克碎屑浊积岩。该组的REE,主元素地化学参数表明其物源为布鲁克其组的岛弧型火山主沙尔布尔组的岩浆弧建造,其形成的构造环境为大洋岛弧至活动大陆边缘之间,代表着由大洋向活动大陆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7.
河南省煤田地质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得益于不断推进科技进步。表现为着力巩固发展地勘优势,使核心技术得到不断升级和创新,形成强势竞争力。科技进步的核心问题是人。尊重人才的关键是改革用人机制,用事业留人,用待遇留人,用感情留人。  相似文献   
138.
《Comptes Rendus Geoscience》2018,350(7):435-441
Many observers and commentators have used the case of ozone science and politics as a role model for climate science and politics. Two crucial assumptions underpin this view: (1) that science drives policymaking, and (2) that a unified, international science assessment is essential to provide “one voice” of science that speaks to policymakers. I will argue that these assumptions are theoretically problematic and empirically questionable. We should realize that both cases, ozone and climate, are profoundly different and only have superficial similarities. Ozone science developed late, but efforts to protect the ozone layer happened swiftly. The relation between carbon dioxide and climate change has been studied for many decades, but efforts to control global warming have failed so far. I will discuss the linear model of the science-policy relationship and use the typology of tame and wicked problems to explain this stark difference.  相似文献   
139.
浅议学科交叉与地球系统科学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整体系统的观念认识地球 ,强化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 ,是 2 1世纪初地球科学发展的主题。各国都十分重视推动学科交叉研究 ,并将学科交叉分为Modidisciplinary、Interdisciplinary、Transdiscipli nary三个层次。地球系统科学的两大前沿为“地球系统的联系”和“地球系统的演化” ,2 1世纪地球科学的突破在于地球系统变化理论的形成。笔者指出 :目前 ,我们的观念还跟不上地球科学的发展 ,尤其是“学科交叉”的理念不强 ,缺乏地球系统科学的思维 ,但我们有开展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0.
吴凤鸣 《吉林地质》2001,20(4):4-6,32
面对资源、环境、人口、地质灾害等人类的生产、生活乃至生存的严峻危机,需要我们掌握地球内部的客观规律,不断更新和寻找地球科学理论和新的思维方式,掌握地球科学发展趋势,以协调好人与自然、人地关系及社会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理论,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