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1篇
  免费   811篇
  国内免费   912篇
测绘学   202篇
大气科学   72篇
地球物理   408篇
地质学   2728篇
海洋学   37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80篇
自然地理   356篇
  2025年   4篇
  2024年   94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163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231篇
  2012年   207篇
  2011年   197篇
  2010年   230篇
  2009年   197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209篇
  2006年   236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中国人口城镇化质量评价及省际差异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薛德升  曾献君 《地理学报》2016,71(2):194-39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的重要国策,对人的城镇(市)化的科学评价是正确认识城镇化和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基础.目前城--乡二元分析框架下的以城镇化率和城镇(或区域)城镇化质量为主的评价方法,难以反映城镇化过程中社会结构的变化,同时乡村人口的城镇化发展也被忽略.本文提出人口城镇化质量的概念,建立了衡量人口城镇化质量的指标体系.对1995,2000,2005,2010和2012年全国及各省市的城镇人口,乡村人口及总人口的城镇化质量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① 尽管城镇人口的城镇化速度显著快于乡村人口,但城镇化并非城镇人口独有的社会过程.② 城乡两类人口的城镇化质量在省域尺度上正逐步形成差异明显的空间格局.③ 北京,上海,浙江等少数省市乡村人口的城镇化质量已经超越部分内地省市城镇人口的城镇化质量.建议更新对城镇化的认识和评价标准,探索在城镇化发达的地区调整城--乡二元体制的新途径,促进中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天山北坡三工河流域中山带森林发育与气候土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干旱区山地森林发育状况及其土壤因素影响的分析,对干旱区乃至全球山地森林带的成因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以天山北坡三工河流域为研究区,主要利用森林调查与遥感影像数据,确定该流域森林带的分布状况,并结合流域气象与土壤采样数据,重点分析气候土壤因素对森林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该流域森林带位于海拔1 510~2 720 m,胸径与树高随海拔增加呈双峰曲线;其中胸径两个峰值分别位于约海拔2 000 m与2 550m,而树高峰值分别为海拔2 100 m与2 600 m,均稍高于胸径的峰值海拔高度;2.在森林带内,年均温随海拔高度增加呈线性下降趋势,最冷月均温(1月)则表现先增加后减小趋势;与其他地区相比,该流域高山林线年均温较高,最冷月均温相差较大,而最热月均温差异不明显;年降水量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且在海拔2 000 m左右达到最大值。土壤属性随海拔递增呈规律性的变化趋势:森林带内海拔约2 000~2 700 m树木发育较好,其有机质、全磷及全氮含量较高;CaCO3,pH值及电导率最小值与海拔2 000 m的最大降水带恰好吻合;土壤A层(0~10 cm)有机质、全磷及全氮含量与B(10~30 cm)、C(>3...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结艺术历史悠久,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贯穿于人类文明始终,漫长的文化积淀使得中国结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纯粹的文化精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容。除对中国结的定义进行了必要的阐述外,还对中国结文化进行了论述。通过研究中国结的现代造型、色彩、寓意与神韵,将其应用于现代首饰设计中,把中国结融入时尚和新的视觉语言,必将焕发其新的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结合机载LiDAR数据,提出了一种改进的GLAS光斑点冠层高度地形校正模型,以校正后的GLAS光斑点作为输入样本,结合MODIS遥感影像,利用支持向量回归(SVR)的方法对研究区森林冠层高度进行分生态区估测,并利用野外调查数据和机载LiDAR冠层高度结果对估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研究区的坡度等级直接影响GLAS光斑点森林冠层高度估测精度,改进的地形校正模型可以较好的减小坡度对GLAS光斑点森林冠层高度估测的影响,模型精度RMSE稳定在3.25~3.48 m;不同生态分区的SVR模型估测精度较为稳定,其RMSE=6.41~7.56 m;与算数平均高相比,样地的Lorey's高与制图结果拟合最好,不同生态分区平均估测精度为80.3%。机载LiDAR冠层高度结果的验证平均精度为79.5%,和Lorey's高验证结果呈现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边坡变形预测是安全施工和运行的重要手段,边坡变形受到较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很难用力学模型或经验公式进行计算及预测。引入布朗运动模型对边坡变形数据进行建模,在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卡尔曼滤波对边坡变形进行预测。根据实际监测数据及基于布朗运动模型的预测模型,进行了某矿山边坡监测数据的预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根据历史监测数据进行较为准确、高效的预测。  相似文献   
16.
高玮  张飞君 《岩土力学》2014,35(Z1):391-398
边坡非圆弧临界滑动面搜索是边坡稳定计算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其实质为安全系数最小的滑动路径搜索问题,采用效果良好的路径搜索算法--蚁群算法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为了克服传统蚁群算法效率低、效果差的缺点,基于蚂蚁正反向搜索相遇形成完整路径的原理,提出了一种相遇蚁群算法。将该算法用于边坡非圆弧滑动面搜索问题,提出了一种非圆弧临界滑动面搜索的新方法。通过2个边坡的算例计算及一个水库岸坡的工程应用,验证了新算法的有效性。计算结果表明,相遇蚁群算法无论是整个搜索范围还是从某一点起的搜索范围都要比一般蚁群算法大,所以相遇蚁群算法在搜索边坡临界滑动面时所得到解的多样性也要比一般蚁群算法好,因此,相遇蚁群算法的搜索范围能以较大的概率包含全局最优解,算法最终也能以较大概率搜索到全局最优解。最终,相遇蚁群算法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以更快的速度找到边坡的临界滑动面。  相似文献   
17.
岩质边坡平面滑动的模糊可靠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广月  刘健  王有志 《岩土力学》2005,26(Z1):283-286
综合考虑了边坡平边滑动的随机性和模糊性。根据工程实际确定结构功能函数的概率密度函数及表征边坡稳定性的隶属函数,提出了边坡失稳的模糊概率和边坡稳定性模糊可靠度的计算方法,并计算了模糊可靠度的置信区间,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Recently, various toppling slopes have emerg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ydropower projects in the western mountainous regions of China. The slope on the right bank of the Laxiwa Hydropower Station, located on the mainstream of the Yellow River in the Qinghai Province of Northwest China, is a typical hard rock slope. Further, its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common natural hard rock toppling. Because this slope is located close to the dam of the hydropower station, its deformation mechanism has a practical significance. Based on detailed geological engineering surveys, four stages of deformation have been identified using discrete element numerical software and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nalysis methods, including toppling creep, initial toppling deformation, intensified toppling deformation, and current slope formation. The spatial and time-related deformation of this site also exhibited four stages, including initial toppling, toppling development, intensification of toppling, and disintegration and collapse. Subsequently, the mechanism of toppling and deformation of the bank slope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exhibit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for developing the prevention–control design of toppling and for ensuring operational safety in the hydropower reservoir area.  相似文献   
19.
斜坡稳定性分析的模糊综合评判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两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对评判实例的稳定性因素的定性分析基础上,选取主要因素四类14项作为稳定性评价指标并将其定量化,按稳定,较稳定,较不稳定和不稳定四个级别进行综合评判,评判结果与斜坡的实际情况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吴春秋  肖大平 《岩土力学》2007,28(Z1):905-908
通过对复合地基加固路堤稳定性的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单元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出当路堤的稳定性由复合地基决定时,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单元法的计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应用岩土有限元软件Plaxis中的强度折减法可得到合理的路堤稳定性分析结果。对复合地基中桩体破坏模式的分析认为,桩体发生非剪断破坏之外的弯曲、转动、拉伸等破坏模式是极限平衡法与有限单元法计算结果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由此进一步指出,当处理存在土与结构物相互作用的边坡稳定问题时,极限平衡法的分析结果可能会高估了边坡的稳定性,应慎重判别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