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48篇
测绘学   68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49篇
地质学   191篇
海洋学   50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17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对我国东南陆缘地区的人工地震测深、大地电磁测深、重磁测量、地热测量、地学大断面编制以及天然地震的层析成像等大量深部构造研究结果作综合分析。地热异常、地壳内存在低速层和高导层、强烈地震频繁发生等现象说明,这一地区是现代构造运动的活动区。中国东南陆缘的现今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为NWW-SEE,认为是菲律宾板块对欧亚板块的挤压,以及冲绳海槽的扩张等联合作用的结果。因此,这一地区地壳运动的驱动力是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向欧亚板块推挤产生的。  相似文献   
42.
山区资源开发的互补转换理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从结构与功能上对山区资源进行重新分类及相对优劣势分析,提出了合理开发山区资源的“山区资源开发互补转换理论”.  相似文献   
43.
王万春  吉利明 《地球化学》1998,27(5):507-513
对现代松粉的在热模拟过程中生成的甲烷,乙烷,丙烷及干酪根碳同位素分析表明,低温阶段(250℃以下)松粉热模拟生成的甲烷相对较高温阶段生成的甲烷更富集^13C,松粉热模拟残余干酪根松粉原样稍微富集^12C,反映低温阶段的热模拟产物主要来源于相对富集^13C的松粉原生质,高温阶段(300℃以上)松粉热模拟生成的甲烷,乙烷,丙烷的δ^13C值随温度升高而富集^13C,松粉热模拟残余干酪根的碳同位素组成没  相似文献   
44.
Pollen‐based quantitative estimates of seasonal precipitation from Lake Pergusa and lake‐level data from Lake Preola in Sicily (southern Italy) allow three successive periods to be distinguished within the Holocene: an early Holocene period before ca. 9800 cal a BP with rather dry climate conditions in winter and summer, a mid‐Holocene period between ca. 9800 and 4500 cal a BP with maximum winter and summer wetness, and a late Holocene period after 4500 cal a BP with declining winter and summer wetness. This evolution observed in the south‐central Mediterranean shows strong similarities to that recognized in the eastern Mediterranean. But, it contrasts with that reconstructed in north‐central Italy, where the mid‐Holocene appears to be characterized by a winter (summer) precipitation maximum (minimum), while the late Holocene coincided with a decrease (increase) in winter (summer) precipitation. Maximum precipitation at ca. 10 000–4500 cal a BP may have resulted from (i) increased local convection in response to a Holocene insolation maximum at 10 000 cal a BP and then (ii) the gradual weakening of the Hadley cell activity, which allowed the winter rainy westerlies to reach the Mediterranean area more frequently. After 4500 cal a BP, changes in precipitation seasonality may reflect non‐linear responses to orbitally driven insolation decrease in addition to seasonal and inter‐hemispheric changes of insolation. Copyright © 201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45.
This is a first foray into the historical start and early years of chemometrics from about 1972 onwards.We have gathered interviews with three originators(Kowalski,Wold and Massart)as well as with aselected group of six other well-known chemometricians who gradually became active in the 1970s(Christie,Clementi,Hopke,Martens,Brown and Deming).The interviews include amongst a host ofsubjective recollections a succinct record of the key historical literature as highlighted by the interviewees'own rankings of‘earliest’and‘best’.A discussion of the most general commonalities in these interviews together with other historicalmaterial is presented in the second part of the paper.  相似文献   
46.
车辆路径问题:从时间地理学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车辆路径问题具有典型的时空分布特征,受到众多时空约束条件的制约。在车辆路径规划中,综合考虑时间和空间因素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从时间地理学这一全新的视角来研究车辆路径问题,提出一套完整的时间地理学分析框架,阐述了时间地理学的基本概念,提出了车辆路径问题中的时空约束、时空路径、时空棱柱、时空可达性、时空距离等概念,并给出了图示或定量化的度量方法。论文提出的时空距离度量方法综合考虑了顾客在空间位置和时间窗口2个方面的特征,可更科学地判定顾客之间的"邻近性"。论文通过设计一种求解大规模软时间窗车辆路径问题的算法,证明了时空距离的价值,并展望了时间地理学在求解动态车辆路径规划问题、移动设施路径规划问题等方面的应用。本文的贡献在于,通过时间地理学所提供的一系列概念和方法,实现了在统一的框架下同时考虑车辆路径问题(VRP)的时间和空间特征的构想,挖掘了传统时间地理学理论在车辆路径领域中的应用潜力,这将有利于更快或者更好地求解VRP问题。  相似文献   
47.
梁文栋  胡修棉 《地质学报》2023,97(9):2975-2991
现代河流沉积物忠实地记录了流域盆地内的母岩、风化、搬运和沉积过程中的化学、物理过程以及人类活动的改造作用,是探索和验证源- 汇系统等理论的重要媒介。本文以全球现代河流砂组分数据库为基础,总结了碎屑组分、重矿物组分在不同大陆的分布特征,探讨了其在物源识别、源区贡献率计算、沉积物产生及搬运过程中气候- 构造等影响因素的评估、对源- 汇系统的研究启示等方面的应用。今后建议加强基于大数据的沉积物组分对气候- 构造- 人类活动的响应、沉积物产生及通量、高时间分辨率的沉积物组分变异性、不同物源定量化方法的差异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48.
Extracts of the viscera of Haliotis iris (Martyn, 1784) were shown to hydrolyse 2‐hydroxy‐5‐nitrophenyl sulphate at pH 5.5, and the p‐nitrophenyl derivatives of α‐ and β‐D‐galactose, α‐ and β‐D‐mannose, α‐L‐lucose, β‐D‐glucuronic acid, β‐N‐acetyl glucosamine and phosphate at pH 4.0 and 5.5: p‐nitrophenyl‐β‐L‐fucose was not hydrolysed.  相似文献   
49.
王钊  李涛  黄文杰 《地理科学》2023,43(1):82-91
地理学视角的物流网络研究已成为物流科学领域的热点方向。从地理学的空间视角出发,在明确城乡物流网络理论来源和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城乡物流网络的内涵、构成及研究框架进行梳理。基于研究,首先给出了城乡物流网络的定义,认为城乡物流网络的本质是旧的城市物流网络和乡村物流网络在空间上的延伸、衔接和提效。其次,从空间视角将城乡物流网络分解为节点、连线和域面3要素,指出网络各要素均出现了功能强化和更新,如节点的管理、衔接和经济社会功能强化;连线的联结功能和平衡功能出现,域面的协同组织、动态调整功能突出。最后,遵循地理学“格局-过程-机理-决策”的科学逻辑,提出“数据采集与融合、要素映射与解析、时空比较与分析、机理探究与优化”4个模块的城乡物流网络分析框架,为深刻揭示城乡物流网络结构及其演化机理提供基础。进一步指出未来应探讨城乡物流节点、连线、域面及网络的地区类型、区域适宜性及要素间相互作用机制,提炼适应不同区域、能有效提升要素流通效应的多尺度空间组织模式,加强对城乡要素流通系统的科学认知,科学支撑城乡地域融合发展实践。  相似文献   
50.
农村居民点整理不仅要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还应在乡土建筑文化保护与传承做出贡献。该文探讨现代村落与传统村落的内涵,并将传统村落区分为一般传统村落和特殊传统村落;分析了传统村落保护状况;提出了农村居民点整理中传统村落保护内容;根据不同的村落类型提出了相应的整理模式与整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