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5篇
  免费   465篇
  国内免费   641篇
测绘学   552篇
大气科学   432篇
地球物理   598篇
地质学   990篇
海洋学   397篇
天文学   26篇
综合类   234篇
自然地理   372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153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210篇
  2013年   197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199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Detection and extraction of quasi-oscillatory dynamical modes from instrumental records of geophysical data became a useful tool in analyzing variability of observed phenomena reflected in complex, multivariate geophysical signals. Using the extension of the Monte Carlo singular system analysis (MC SSA), based on evaluating and testing regularity of dynamics of the SSA modes against the colored noise null hypothesis, we demonstrate detection of oscillatory modes with period of about 96 months in the long-term records of aa index as well as in the records of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from several mid-latitude European locations and in the 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 index.  相似文献   
932.
933.
934.
沙漠人工植被区蒸腾测定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利用表面覆盖油毡的大型非称重式蒸渗池和LI1600气孔计测定油蒿(Artemisiaordosica)和柠条(Caraganakorshinskii)的蒸腾,比较了两种测定方法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蒸渗池表面自油毡覆盖至试验结束,油蒿、柠条和流沙处理0~150cm土层土壤含水量都增加,尤其流沙处理土壤含水量上升最明显;油蒿与柠条的冠幅、新梢长和叶面积指数均增加;由于中子仪探测不到蒸渗池底部40cm厚的砾石层的水分,导致了对照流沙处理测定结果不合常规。测定日期不同,LI1600气孔计测定的蒸腾速率的变化趋势和值也不同,但油蒿和柠条的变化步调是一致的,油蒿的蒸腾速率普遍高于柠条的;用多项式拟合得到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均达到显著水平(P < 0.05)。通过单位换算统一和尺度转换,蒸渗池和LI1600气孔计测定结果进行方差分析,表明物种间(油蒿和柠条)差异达显著水平(P < 0.05),测定方法间(蒸渗池和LI1600气孔计)差异不显著;从而说明本研究以叶面积指数和植物冠层盖度为基础,进行叶片水平与种群水平间的尺度转换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35.
地方院校产学研合作的GIS实习基地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春燕  胡华科 《地理空间信息》2011,9(2):130-131,138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地方院校培养应用型GIS人才的重要途径.以嘉应学院为例,分析了现有产学研结合的GIS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地方院校在建立实习基地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36.
李斐  刘崇兵 《地球物理学报》2000,43(06):835-841
论述了物理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中分别对应的正常重力场源的构成、物理与几何上的意义以及对两者之间的差别进行了论述 ,分析了同源性研究在物理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相互结合以及定量描述地球内部密度分布的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给出了同源性分析可遵循的途径及其所应满足的条件与约束 .最后 ,以正常椭球的扁率变化率具有最小模为约束 ,应用PREM模型 (PreliminaryReferenceEarthModel)密度为大地测量中正常椭球赋值 ,其结果以正常椭球的内部扁率的多项式表达式给出 .  相似文献   
937.
以位于三峡库区的杨家沟、戴家沟小流域为案例,在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三峡库区小流域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所导致的生态环境功能降低、生态农业发展滞后等实际问题,在技术和模式层面探讨了山地小区域的生态农业发展。以水土保持为导向发展生态农业应立足资源和环境本底,在农民可以接受的农业技术层次和经济发展水平上做文章,最终走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这对于在山地小区域维持生态系统的功能,协调人地关系,发展生态农业以及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38.
岩质边坡发生滑动不仅与其坡体结构、构造发育有关,还与外界动力因素相关。2014年云南鲁甸发生的MS6.5地震造成多处大型滑坡及特大型滑坡,而同年云南景谷MS6.6地震中却只造成了中小型滑坡。为了查明鲁甸地震造成大型滑坡的主要原因,本文以2014年鲁甸地震诱发的红石岩特大型滑坡为例,利用颗粒流PFC2D离散元软件对其进行数值分析,采用软硬两种平行黏结模型解决拉压比失真的问题,分析层理、坡顶卸荷裂隙、潜在滑动面、坡体风化裂隙、地震等各因素作用下的滑坡成因和破坏模式。根据正交试验结果和坡体裂纹发展情况,探讨了地震诱发红石岩滑坡的破坏模式以及影响红石岩滑坡规模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下,红石岩发生特大规模滑坡的原因为深部滑动面的形成;而深部滑动面的形成主要来源于自身由上而下的'硬-软-硬’结构的影响;红石岩特大型滑坡的失稳破坏模式可以概括为:中部软岩和边坡浅表破坏-硬岩悬空-剪切带的形成-大规模崩滑-堆积。本文的研究对地震诱发含软弱夹层反倾岩质滑坡灾害的预防、评估及治理有着一定的理论和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39.
胡田飞  杜升涛 《工程地质学报》2016,24(s1):1100-1107
类土质边坡是一种既受岩土体强度控制,又具有显著地质结构面效应的边坡类型,其滑坡机制和塌滑区分布规律区别于一般的岩质和土质边坡。以偏应力为主要评价指标,归纳了通过数值分析法预测类土质边坡松动区范围的方法。以某路堑边坡为案例,采用FLAC3D计算了该边坡在开挖和降雨工况下的稳定性状态,并基于软件内嵌的FISH语言编制了偏应力的后处理程序。结果表明:在开挖卸荷和岩土强度降低的作用下,新生和原始的偏应力等值线会出现增减交叉、分离、重合及梯度突变等现象,并可以反映结构面的响应特征及其对变形的影响,结合塑性区、位移场及施工记录,就可以预测松动区范围和潜在的变形破坏模式。案例边坡一定深度范围内的偏应力场在处于地应力驱动的弹性卸荷状态时会减小,之后由于重力势能的转化作用会增大,进入塑性破坏的非线性卸荷阶段时则显著减小,大变形和滑坡发生后还会出现明显的增减分区现象。相应地,边坡在开挖过程中先后表现为卸荷回弹、裂缝扩展与浅表层溜坍,降雨工况时发生沿全强风化交界面的顺倾滑塌,达到整体饱和状态后进而产生深层的圆弧型滑坡。  相似文献   
940.
基于雨洪安全格局的城市低影响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焦胜  韩静艳  周敏  蔡勇  韩宗伟  黎贝 《地理研究》2018,37(9):1704-1713
城市调蓄用地总量减少、泄洪网络被建设用地割裂、汇流用地与建设用地重叠等是造成城市内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本文尝试在产流源头、产流途径以及汇流地三个层面,充分利用原有自然雨洪调蓄系统,建立能够消纳极端暴雨水的城市低影响开发模式,以长沙市苏圫垸为例,基于地形数据、水文气象数据,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和SCS水文模型,模拟极端降雨的雨洪淹没区和雨洪廊道,并建立雨洪安全格局。根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5%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结合模型模拟确定苏圫垸低影响开发设施位置及规模,即开发后应保留雨洪斑块面积228.2 hm2,控制水量107.5万m3,雨洪廊道面积51.5 hm2,控制水量10.1万m3。可为探索基于极端气候下内涝防控的海绵城市建设新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